节点文献
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高中语文作为三大基础科目之一,和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最为密切,自然也就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传统文化渗透任务。所以在高中语文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教师必须正确认识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才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提出具体的语文教学策略,希冀促进高中语文教学可持续延展与创新,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文化底蕴。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新课程标准;综合素养
我国拥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在这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当中,有百家争鸣的精彩时代、历代王朝的更替和后来朱陶儒学的大行其道,到近代史的各种历史事件,都留存下极其宝贵的文化和精神。在教学时,教师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有效结合,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水平,能够使学生正确意识到传统文化学习的重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综合素养。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语文是高中阶段的重要课程,同样,中华传统文化在我国历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使得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逐渐下降,然而青少年又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在学习中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更新传统文化认知,主动承担起传播、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责任,有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现状
1.传统文化教育未得到重视
由于高考压力仍在,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再加之中华传统文化产生年代久远,所以部分高中教师认为中华传统文化没有实际应试层面的教学意义,于是教学实践时并不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虽然近几年,我国逐步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与教育,但是仍然跟不上我国时代发展步伐的需求,必须加强意识层面的转变力度,有效进行传统文化宣传与教育,增强师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程度。
2. 浅阅读现象极为普遍
根据相关调查,我们能够得知,高中阶段大部分学生存在着阅读数量较少、阅读面狭窄等问题,只有少数学生能够有兴趣深入阅读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与时尚杂志、校园青春小说大有不同,由于古典著作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阅读,并且内容晦涩难懂,所以也并没有多少学生喜欢阅读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3. 西方文化的冲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发展,我国与国际间的交流也更为密切。同时西方文化也得以充分传播,由于中华传统文化主要是古诗词与文言文,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加之现在是信息化、互动化时代,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大多数是大众文化与西方文化,在学习、课余时间讨论的也是卡通动漫与网络游戏、时尚流行等文化,所以部分学生对于西方文化的兴趣,明显高于中华传统文化。部分学生倾向于过万圣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却对中华传统节日,例如端午节、重阳节等并不重视。大部分学生并未认识、感知到古诗词与文言文等经典文化重要内涵,再加之信息碎片化、高速化背景下,学生也难以静下心深度阅读、理解文学著作,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1.教师应该从教材里挖掘传统文化?
教师如果想要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那么课堂教学无疑是最为有效的途径。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材当中,虽然有着大量和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但是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其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直接让学生进入文章理解当中,为成绩服务。这种情况直接导致学生在接受传统文化渗透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所以在当前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传统文化内容的渗透。如今的高中教材中,并非没有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相反,有大部分的知识都和传统文化知识有关,只不过需要经过教师的引导,才能充分体现出其中的传统文化价值。高中语文教材当中,传统文化内容不仅是简单的理论知识,还包含很多道德品质以及审美能力方面的教学等,这些内容都非常值得学生和教师进行深入的挖掘。比如,在高中语文人教版教材韩愈的文章《师说》当中,就详细地阐述了作为一名古代教师所需要具备的思想品德等,并且在表面内容隐藏的知识当中,还包含古代的思想理论。韩愈所处的年代,正是佛老思想盛行的年代,在那个年代只有韩愈等少部分人坚持先秦儒家的思想,提倡使用古文,这篇文章就是以古文的形式创作的,和当时盛行的骈文格格不入,这也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古文运动当中的一个经典案例。从这篇文章当中,教师就可以进行引申,让学生了解古代文章的各种体裁格式,从而提升他们的传统文化知识掌握程度。
2.传统文化学习氛围的构建
学习传统文化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枯燥无聊,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学习氛围的构建,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趣味性,从而给学生带来更加新鲜的学习体验。在构建学习氛围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文章当中的景色描写来进行,因为高中语文教材当中,有很多内容都非常适合用来开展教学氛围的构建。
3.传统文化教学应该延伸到课堂之外
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传统文化的渗透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对学生的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之外,也可以通过引导将传统文化渗透给学生。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现代化信息技术非常发达,学生在获取信息的途径上也出现了较大的转变,过去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是看新闻,由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发展,学生可以在搜索时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内容,这对学生来说既是好事也是坏事。教师应该开展正确的引导,避免学生被不良信息干扰,将和传统文化知识有关的内容介绍给学生,并讲述它们背后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让学生地更好了解传统文化。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当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多种多样的方式,教师应该认识到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性,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让学生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韩龙.就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渗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36).
[2]杨尉苹.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8(27).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新课程标准;综合素养
我国拥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在这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当中,有百家争鸣的精彩时代、历代王朝的更替和后来朱陶儒学的大行其道,到近代史的各种历史事件,都留存下极其宝贵的文化和精神。在教学时,教师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有效结合,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水平,能够使学生正确意识到传统文化学习的重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综合素养。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语文是高中阶段的重要课程,同样,中华传统文化在我国历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使得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逐渐下降,然而青少年又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在学习中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更新传统文化认知,主动承担起传播、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责任,有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现状
1.传统文化教育未得到重视
由于高考压力仍在,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再加之中华传统文化产生年代久远,所以部分高中教师认为中华传统文化没有实际应试层面的教学意义,于是教学实践时并不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虽然近几年,我国逐步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与教育,但是仍然跟不上我国时代发展步伐的需求,必须加强意识层面的转变力度,有效进行传统文化宣传与教育,增强师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程度。
2. 浅阅读现象极为普遍
根据相关调查,我们能够得知,高中阶段大部分学生存在着阅读数量较少、阅读面狭窄等问题,只有少数学生能够有兴趣深入阅读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与时尚杂志、校园青春小说大有不同,由于古典著作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阅读,并且内容晦涩难懂,所以也并没有多少学生喜欢阅读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3. 西方文化的冲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发展,我国与国际间的交流也更为密切。同时西方文化也得以充分传播,由于中华传统文化主要是古诗词与文言文,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加之现在是信息化、互动化时代,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大多数是大众文化与西方文化,在学习、课余时间讨论的也是卡通动漫与网络游戏、时尚流行等文化,所以部分学生对于西方文化的兴趣,明显高于中华传统文化。部分学生倾向于过万圣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却对中华传统节日,例如端午节、重阳节等并不重视。大部分学生并未认识、感知到古诗词与文言文等经典文化重要内涵,再加之信息碎片化、高速化背景下,学生也难以静下心深度阅读、理解文学著作,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1.教师应该从教材里挖掘传统文化?
教师如果想要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那么课堂教学无疑是最为有效的途径。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材当中,虽然有着大量和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但是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其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直接让学生进入文章理解当中,为成绩服务。这种情况直接导致学生在接受传统文化渗透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所以在当前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传统文化内容的渗透。如今的高中教材中,并非没有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相反,有大部分的知识都和传统文化知识有关,只不过需要经过教师的引导,才能充分体现出其中的传统文化价值。高中语文教材当中,传统文化内容不仅是简单的理论知识,还包含很多道德品质以及审美能力方面的教学等,这些内容都非常值得学生和教师进行深入的挖掘。比如,在高中语文人教版教材韩愈的文章《师说》当中,就详细地阐述了作为一名古代教师所需要具备的思想品德等,并且在表面内容隐藏的知识当中,还包含古代的思想理论。韩愈所处的年代,正是佛老思想盛行的年代,在那个年代只有韩愈等少部分人坚持先秦儒家的思想,提倡使用古文,这篇文章就是以古文的形式创作的,和当时盛行的骈文格格不入,这也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古文运动当中的一个经典案例。从这篇文章当中,教师就可以进行引申,让学生了解古代文章的各种体裁格式,从而提升他们的传统文化知识掌握程度。
2.传统文化学习氛围的构建
学习传统文化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枯燥无聊,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学习氛围的构建,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趣味性,从而给学生带来更加新鲜的学习体验。在构建学习氛围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文章当中的景色描写来进行,因为高中语文教材当中,有很多内容都非常适合用来开展教学氛围的构建。
3.传统文化教学应该延伸到课堂之外
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传统文化的渗透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对学生的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之外,也可以通过引导将传统文化渗透给学生。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现代化信息技术非常发达,学生在获取信息的途径上也出现了较大的转变,过去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是看新闻,由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发展,学生可以在搜索时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内容,这对学生来说既是好事也是坏事。教师应该开展正确的引导,避免学生被不良信息干扰,将和传统文化知识有关的内容介绍给学生,并讲述它们背后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让学生地更好了解传统文化。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当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多种多样的方式,教师应该认识到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性,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让学生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韩龙.就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渗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36).
[2]杨尉苹.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8(27).
- 【发布时间】2018/12/4 15:48:19
- 【点击频次】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