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探索

 

【作者】 罗学红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第六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初中物理是学生步入初中所接触的一门新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课程的安排在由浅入深的同时势必要结合现实生活以及实际生产,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物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物理;物理教学;生活化
  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在他的教育理念中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等观点。他指出,教育的源泉来自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实际的日常生活与教学紧密相连,让学生学以所用。初中生在刚接触物理时,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日常生活中去,这样才能增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达到“知行合一”,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文对初中物理教学的生活化进行探索,提出了几个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教学要点,希望对物理教学有所帮助。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物理现象,物理知识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中。例如在学习“杠杆平衡条件”有关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情境,教师提问,在农贸市场上买完东西,回家之后有没有重新称重的习惯?因为农贸市场上存在一些小贩,对秤杆做了一定的手脚,导致消费者买回的东西缺斤短两。消费者可以利用一定的物理知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情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激发,进而主动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两杆不同的称,其中一个是被改动后的称,另一个是没有被改动的称。教师还要为学生准备三个不同质量的秤砣,并将其的质量依次标注。这时,让学生利用不同的秤砣对同一个物体进行称重,实验结果显示,质量小的秤砣称出的物体质量要比质量大的秤砣称出的物体质量小,并告诉学生,市场上的小商小贩就是利用这样的方式谋取不义之财,侵害消费者权利的。同时,向学生提出问题: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时,学生陷入沉思,并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教师进而将“杠杆平衡原理”有关知识引入课堂。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浓厚兴趣。此外,学生通过对物理知识的学习,还能对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解释,进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一定的帮助,并使学生学习物理的空间得到有效拓展。
  二、创设生活化的物理内容,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把学到的知识充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以便较好地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最终起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作一个结合,经常开展各种活动,使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学生在学习了“杠杆”这部分教学内容之后,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会分析、思考及解决问题.而在实际的生活当中,如人们在买菜的时候,经常会发生缺斤少两的状况.学生经自主探究之后会明白,使用两个大小不同的秤砣称相同重量物体的质量,小的称砣所称出的质量往往高于大的秤砣.学生亲身感受到物理知识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经过对该类问题的分析、研究,把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结合分析,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大大提升中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将一个空杯子装满水,之后用一张纸片将杯口完全盖住,把杯子迅速地倒立,纸片完全不会掉落下来,并且杯中的水也不会洒落.如果把“覆杯”使用支架进行支撑之后,将其放到真空罩中,之后用真空泵将气全部抽出,则本以为会掉落的纸片未掉落,到底是什么原因?学生经过分组讨论之后,可得出相应的答案,主要因真空罩中的气压未下降足够低,或是真空罩内的密封性非常差等,老师听了学生分析之后,对其进行解释,对学生讨论的答案做相应的补充,这样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老师通过采用此种教学方法,在提升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较好的活跃,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当中,不仅巩固了旧知识,还学习了很多新的知识,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引导学生运用生活中的实例来学习物理知识
  初中生对于物理不怎么熟悉,所以刚开始学物理的时候势必会充满疑惑和挑战,这就要老师加以引导,应用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教师可参考初中物理教学大纲要求,课堂授课时引入一些生动有趣的生活实例来助力学生掌握和理解有关物理知识。比如说在讲到“惯性”这个知识点的时候,老师可提问学生:大家都坐过公交车,试想这时司机突踩刹车,你的身体会如何运动?因为很贴近生活,所以学生会积极踊跃的地回答问题,这时老师可以对“惯性”加以引入并进行分析,学生就会比较轻松理解。讲到“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这块内容时,老师可提问学生:当路过鲜花店时,会问到阵阵花香,为什么这么远就会闻到花香呢?这时老师给学生讲解“分子在不停运动”的时候也可以告诉学生生活中充满物理知识,引导学生运用生活实例学习物理知识,并且这种教学思路融入到每节课当中。
  四、教学实验生活化
  在初中物理教学实验中,我们应当合理的引导学生使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来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在游戏化的演示实验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拉近物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让他们切实的了解物理科学的真实性,认识到物理知识源于实际生活.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物品都属于常见的实验资源,而很多较为廉价的日常生活用品在初中物理演示实验中所发挥出的作用并不亚于专业的实验仪器,利用这些物品来组织实验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制约,让学生以更加充满乐趣的形式体验物理知识.例如说使用鹅卵石、木条、水来演示惯性实验、密度实验以及压强实验;利用打火机、废旧导线来演示电学实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中挖掘可能存在的物理知识,将物理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来,让物理实验生活化.
  五、初中物理作业贴近生活,走近生活:
  教师布置课堂作业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已学习的知识,促进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因此,初中物理教师除了要布置传统的课堂作业,还需增加走近生活的调查式作业的布置,这样可以有效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也实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教学模式的教学目的。
  科技发展对人才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物理课程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逐渐被提上日程。而生活化教学的实施,极大的提升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全面拓展初中生的视野,改善初中生“死读书”的现状,为初中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因此,物理教师要从实际学情出发,丰富生活化教学方式,注重训练学生的拓展性思维,从而强化初中物理教学效果。还要不断优化自身物理素养,充分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深度挖掘物理教学资源,使物理知识更好的融入生活元素。
  • 【发布时间】2018/12/4 15:51:57
  • 【点击频次】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