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 林廷富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菜坝镇中心小学校红旗校区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应渗透在数学教学中。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角度看,首先要唤起学生对问题的教学兴趣,鼓励学生会提出疑问,教会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摸索,获得知识,培养学生对结果的检验习惯,从而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解决问题;提高;方法;引导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们谈到此话题,很多都认为伤透脑筋,到底是学生问题,还是教师问题?我个人认为,归根结底还是要求广大教师们花心思,努力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呢? 
  一、重视简单知识点、简单解决问题的教学
  因为简单的知识点、简单的解决问题是解答复杂的解决问题的基础,只有打好了基础,学生在拥有过硬的基础知识了上,在学会了分析简单解决问题里的数量关系同时,才能有能力去挑战复杂的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然后才能能根据题目里的数量关系正确选择运算方法。比如说,如果一个学生连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则都不懂,那么他再怎么会分析题目,那也只是瞎忙活,最终还是找不出正确的计算方法。
  二、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和审题能力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审题,认真细致地审好题,弄清楚题意,是准确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如果不能准确理解或错误理解题意,那么解题时就会出现失误和错误。特别是小学中、低段学生,由于阅读能力弱、知识水平低、社会生活经验缺乏、注意力相对较弱,缺少耐心,好表现,做作业只求快,不求好。所以审题时走马观花,粗枝大叶,不求甚解,最后草率解答,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例如:类似5和8的和是多少? 5个8的和是多少? 25除以5的商是多少? 100除20的商是多少? “增加”、“增加到”等简单的问题,由于不认真审题也常常会出错。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让他们认真读题,逐字逐句地读,反复读,实实在在理解题中每个字、词、句的含义,弄清题中的数量关系及对应的问题,寻求适当的解题方法。一方面还要教给学生读题的方法,用“△” “____” “”等不同符号把问题的条件、关键词,问题清楚地标出,便于分析理解题意。尤其重要的是要注重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概括、抽象、归纳和总结,加强对不同问题的区分和辨别,提高学生审题能力。学生审题能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三、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习惯 
  有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小学生数学问题的提出直接体现他们对生活中数学的思考能力。但是,由于小学生没有掌握好提问的方法和技巧,课堂表现为“怕提问”。要学生提问,就要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勇气和胆量。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学生,通过自己的言行、态度,给学生一个个安全、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实现自主提出问题的学习行为。我曾有这样一个课例: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例4:上午冰雕会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9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在教学中,有位学生对什么是“保洁员”提出了疑问,许多学生发出哄笑。这位教师不但没有责怪这位学生愚昧无知,反而鼓励了他,同时在解决“保洁员”就是“环境保护清洁员,并要负责游人全天的卫生”的概念基础上,进行分清条件中的游人与保洁员的区别,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不但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使提问学生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培养了学生敢于提问的决心。可见,只有当学生能积极思考,大胆表述时,教师才知道学生“疑”在哪里,“惑”于何处。才能对所教知识进行有效的指导、点拨和调整。反之,如果教师把学生的一些发自内心却又异想天开的问题,看作是旁门左道,是“有意捣乱”采取压制的方法,那么,久而久之,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将会大大降低。所以,培养学生敢于提问,是开启思维之门的钥匙。
  四、联系实际、应用拓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意识
  提高学生问题解决意识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发掘有价值的专题活动、实习作业,让学生在实现中寻找解决方案,也可以不到校外,而通过模拟现实,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意识。如在教学人教版“认识人民币“知识之后,在教学中,教师腾出一定的时间,创设”模拟购物“情景,让学生在课堂演练中识别商品,会看标价,会拿钱找钱,并初步学会识别假币,懂得要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加深了对人民币的认识,掌握了一定的生活技能。在次此基础上布置学生回家帮妈妈购物,达到了”虽课已尽,但学习仍在延伸“的效果。真正实现了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中,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与数学。教师除努力为学生所学知识创造条件和机会外,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在实现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机会,并努力去实践。面对现实问题解决方案,也是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解决意识的根本所在。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提高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发现、提出、分析、解決问题的能力,对促进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 【发布时间】2018/12/4 16:01:52
  • 【点击频次】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