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探讨

 

【作者】 罗长征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喜捷镇玉龙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新课标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所以在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中,应该把物理知识的教学溶入到生活当中去。即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背景出发,把生活中的问题物理化,把物理问题生活化,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联系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实物展开教学。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而且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仅就如何物理“生活化”的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初步探讨。
  一、新课导入时联系生活
  一切的学科都是基于生活而建立的,所以在讲授物理新课时也应该结合日常生活,激发学生的听课热情,加深学生对新课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有数据表明,生活化情境的课堂导入方式,可以使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内在动力更加强劲。比如说在讲到大气压强知识的时候,可设置一个符合此知识点的生活情境。上课前准备一个上面有口的吸管,一瓶带有色彩的饮料。开始上课时,老师可以提问学生:用吸管喝饮料这个过程有哪些物理知识蕴含其中,谁可以阐明一下见解?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发言让他们开展相应的实验,学生实验过程中,因为吸管的缘故不能把饮料喝到嘴里。此时老师可顺势展开追问:大家知道为什么喝不到饮料吗?学生就会认真观察实验装置,进而觉察到吸管上有裂口,老师就可以引入大气压强的概念进行教学。导课时结合生活的点滴就会让学生更加真实、自由的学习知识。
  二、问题情境生活化 
  《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三、通过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生活中每个角落里都存在物理现象,可以令学生举出生活中存在的物理现象,以比赛的方式评比每个学生列举的物理现象,因为竞赛通常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例如,在水中游泳时会感受到压力,并且水越深压强越大。还有冬天人们会呼出白雾、积雪融化时比下雪时冷、高速行驶的汽车紧急刹车时乘客往前仰等,这些全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也是学生较感兴趣的。在举出物理现象后,要及时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让学生潜移默化中掌握所学知识,激发学习热情,而且能够把学到的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达到教学目标,使学生真正受益。
  四、创新教学模式,深化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在初中物理新课改中,不仅优化了教学内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初中物理教师必须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教授物理学习技巧,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习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让身边的生活资源变成教学资源,深化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从而达到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比如,讲初中物理《汽化与液化》,教学目标是了解汽化与液化过程,解释生活中的汽化液化现象,掌握蒸发沸腾现象的特点以及相同点和不同点。我首先让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汽化现象的例子。如湿衣服晾干、水烧开、洒在地上的水变干、洗过的头发用吹风机吹干,等等。然后,将初中生进行分组,讨论汽化现象如何分类,并引导学生将蒸发现象和沸腾现象进行比较,。接下来带领学生进行实验验证,充分给予学生探究的空间,为拓展能力提供平台。我还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给学生布置思考问题:为什么夏天人出汗后,电风扇吹一下就凉快多了?高烧病人除了吃药打针外,还可以通过哪些辅助手段降温退烧?
  五、以生活实际问题为出发点,设计生活化的实验活动
  在初中物理实验课上要联系实际,物理实验课也要生活化。物理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最好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要使物理实验课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老师要做到学生的实验课与生活现象紧密结合,以生活中的现象为合理的导引,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资源,让物理实验课回归自然,让学生在生活中多动脑筋、多思考问题、多联系所学的物理知识,把实验与生活联系起来,这也是新课标的物理生活化、生活物理化的要求。老师要逐步培养学生热爱物理,喜欢动手,勤于思考的能力。在初中物理课的实验课中,老师要以生活为基础,创设多种有趣的实验,引导学生对物理实验产生深厚的兴趣。在两种不同温度的水中加入水溶性物质,经过观察,学生可以看到在高温的液体中物质扩散得要快,在同样的条件下,在低温的液体中扩散得就会慢一些。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在高温情况下,物体的分子运动速度要快。这种初中物理实验课的创设就有新意,让学生对这样的实验产生兴趣,在快乐中学到知识。
  总之,有效合理地利用好生活中物理课程资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可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更重要的是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 【发布时间】2018/12/4 16:02:08
  • 【点击频次】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