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学数学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究

 

【作者】 方乔良

【机构】 四川省邻水县三古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不仅有利于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联系,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把数学知识转化生活实践的学习欲望,提高数学服务生活的实践技能。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施
  学中用,用中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新课标对数学教学的强烈要求。在多年数学教学中,我们也发现,数学作为一门认知工具学科,其实践性就体现在生活应用上,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特别是在大数据背景下,数学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就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新课标也对此提出了要求:“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为此,我们就应架设起一个数学与生活互通的桥梁,让学生在生活与数学之间实现问题解决和知识增、建。下面,我结合实际,谈谈数学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捕捉“生活素材”,让教学内容生活化
  数学虽然来来源于生活,是物化直观的,但到了书本上,被概括化了,形成了抽象的、逻辑性强的数学知识。这样的知识学习是枯燥的,乏味的,对于正处于直观形象思维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更是难以接受。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就显得特别有意义。为此结合教材特点、学生特点以及学生的生活环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情境中掌握,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例如,在学习《年月日》一课时,我就谜语引入创设情境,“有两个宝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天天都要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这是什么呢?学生好奇心被激发,争先猜出了谜底(日历)。这时候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旺盛求知欲的驱使下,兴趣盎然地学习,体验数学学习乐趣。
  二、抓住“数学现实”,让教学情境生活化
  生活化教学情境,是新课改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特别是对于生活性特别强的学科,尤其是数学教学。建构主义认识论指出:“在现实世界中,可以通过感觉和经验建构我们的学习,是人类适应经验的过程,是知识增长的过程。”这就是说,从学生生活出发,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感知中,学生才能真正学习数学知识。这也就是所谓的基于学生“数学现实”施教的要求,这样有利于激活学生“最近发展区”,增强主体建构作用,实现高效教学。例如,在学习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活化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为此,我们设计购物情境,让学生掌握四句话:“多加要减,少加要加,多减要加,少减要减。”对于这个算理的概括,看似十分精练简单,实则不然。一些学生在运用时常常出错,究其原因,恐怕是规律产生脱离了学生的经验建构。如果我们换一种方法,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购物引入,比如:小方带了123元钱,买了一个书包用了97元。问:他还剩多少钱?学生有过类似体验,他们大都会说先付100元,营业员找回3元,他还剩(23+3)元,然后再将上述生活问题进行数学化,即123-100+3,于是,对于123-97这类的简便运算,学生就掌握牢固了。这样的生活化情境教学,效果就非常明显。
  三、设置“生活背景”,让学生意识生活化
  学数学是为了用数学,培养学生生活应用意识是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传统是“学以应试”,而生活化教学强调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发展数学应用能力。因此,教学中,我们可设置“生活背景”,来培养学生生活化的应用意识。实践中,当学生掌握了一定数学知识后,可让学生充当某些角色,如营业员,装潢工人,车间工人,调度员等,要他们运用学到的知识去学着安排生活。如学习“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后,让学生当空调零件装配车间主任,合理安排各组从业人员人数,使生产效率最优化。当学习“组合图形面积计算”后,让学生作为土地管理人员去丈量农家宅院的用地面积。在这些实践操作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的兴趣,又提高了实际测量、计算能力,还使他们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得到了巩固。教师只有把学生真正带到生活中去,将课堂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生活的美。
  四、回归“生活天地”,让数学实践生活化
  实施生活化教学,让数学教学回归“生活天地”,目的就是让学生把获得的数学知识与生活现实结合起来,用数学知识反复生活,提高实践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过,“教为了达到不教”,即孩子会学,学了会用,会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教学如能在具体生活情境中加以演练,会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生活有趣,数学就有趣。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常常是整合着各类信息而综合显现的,我们将其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接近实际情境的实践活动中去解决数学问题。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可以模拟超市购物,让学生在这一实践活动中学习“买卖东西”。通过识别商品、看标价、付钱、找钱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识别假币,懂得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的道理,从而也掌握一定生活技能。这种模拟生活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体会到数学与社会的关系,懂得数学的真正价值,也提高了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实践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既是新课标的需要,也是数学学习本质的需要。生活化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作为优化数学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其目的是提高教学有效性,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实践技能。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立足于促进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的高度,正确认识生活化教学的本质,从数学学习的本质需要出发,科学提取生活素材,做到理性运用,有效沟通生活与数学,真正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思想,切身有效地让学生获得理想的数学教育。
  参考文献:
  [1]金香红,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2年。
  • 【发布时间】2018/12/4 16:03:09
  • 【点击频次】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