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我们就必须转变教师为中心的观念,采取“以学定教”策略,围绕学生学习而营造氛围,搭建平台,让学生快乐实践。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主人;成为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要落实这一主体理念,我们就必须跳出传统是的观念,把此作为化教为导的有效实践。回顾传统教学,教师中心论调高扬,围绕教的活动而展开是常态,学生是配合教师而形成双边,不是教致力于学。这是“应试”教育下的教师主宰下的课堂模式。而在践行新课标的今天,教师观和学生观发生了巨大变化,是落实“以学定教”的教学实践。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我们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而前提就是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语文教学和新课改推进、新课标践行的一些心得体会,谈谈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主人的一些实践与思考。
一、营造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对于习惯于接受式学习的学生,要让他们真正成为主体,我们要改变他们“靠灌”、“靠喂”的学习态度,并不是一朝就能实现的。因为“师道尊严”之风太严厉,学生还不敢做大胆想,主动参与的学习者。因此,我们要营造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真正地解放学生,让学生敢于学。实践中,我们除了利用学生向师性,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外,就不要常用考试加压学生,用机械作业折腾学生,逼得学生在教师定下的各种规则框框里不敢出来。课堂内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有时看起来很乱,但那是在讨论问题,而不是打闹。有时很安静,那是在听讲,是在做题。教师管理井井有条,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该活的时候活得起来,该静的时候控制得住。这样的有张有驰的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既敢发挥主体性又不失纪律。
二、搭建平台,鼓励学生实践
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就需要我们搭建学习平台,让学生去学语文,做语文,而不是教师一味的讲语文,析语文,不让学生在接触语文材料中进行听说读写画。传统低效教学,就是按事先设计好的教案,像育婴般地将语文知识一点点地传授给学生,而学生必须“洗耳恭听”,认认真真地接受来自老师、教材的知识,将它们装进自己的脑子里。至于学生是否是“夹生饭”,学生本人不知,教师也不管,反正还要用无数重复的机械题型“来炼来熬”,那些知识总会有“熟”的一天。这是“应试”教育下师生的“共识”,也是教师为中心的典型做法。在新课改是应该摒弃的。我们都知道,学习是一种由外在活动到内部吸收的过程。学习中的外化过程,是学生动口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经过头脑的加工,然后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演出来、做出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实践”。学生通过实践,借助一定的操作技能,使主观见之于客观物质世界,使之在实践中完成学习过程。在这几年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了“六让教学法”,这对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实践是很有效果的,这方法就是:书本让学生读、预习让学生做、见解让学生讲、“三点”(重点、难点、疑点)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总结让学生写。
三、创新设计作业,让学生快乐实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给儿童以劳动的快乐,取得学习成绩的快乐,呼唤隐藏在他们心中的自豪感、自尊感。这就是教育工作的一条金科玉律。”要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中间就有一个学习兴趣的问题。“应试”教育中,很大学生在“题海”中迷失了方向,丧失了兴趣,没有了勇气和动力去干主人应干的事情。因此,在这最容易“伤了学生的心”的作业这一块,我们虽然也必须注重学生语文能力培养训练,但必须要变机械抄写为快乐实践,让学生在作业中找到快乐,由快乐体验促使他们热爱语文,做一个幸福的学生。我们知道,学生的实际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善于在学生活动中捕捉时机,设计灵活多样的作业内容。新的作业设计应可写、可读、可看、可操作、可玩耍,让每项活动增加目的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参与学习。比如学了古诗《送孟浩然之广陵》后,模仿原作写一首诗,不必追求诗的押韵、对称,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发挥,做一回小诗人;学了《鹬蚌相争》,让学生反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在班上分组开展朗读比赛;学了《桂林山水》,让学生仿照文中介绍,做一次小导游;还有的同学对课文《将相和》进行了改编,合作表演了一段小品课本剧。这样的语文作业形式生动、活泼、有趣,人人都有内容可说、可写,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参与语文作业。这样的语文实践,我们是能从中感受到语文学习快乐的。
除了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作业外,我们还可利用教师节、中秋节、重阳节、国庆节、儿童节、元旦等节日为老师、亲人、同学写上一段祝愿语,制作一张贺卡,写一封问候的信等。通过这样的形式新颖、个性化的实践作业,不仅提高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还改变了老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了教与学的优化。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具有奠基意识,不能完全以“应试”为取向,要把学生学习意愿、动机和学习方法、创新思维习惯列为日常教学内容培养对象,这样,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桂峰,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J].学苑教育,2012年。
[2]毛伟文,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J].考试周刊,2012年。
[3]肖蕙瑾,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J].考试周刊,2013年。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主人;成为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要落实这一主体理念,我们就必须跳出传统是的观念,把此作为化教为导的有效实践。回顾传统教学,教师中心论调高扬,围绕教的活动而展开是常态,学生是配合教师而形成双边,不是教致力于学。这是“应试”教育下的教师主宰下的课堂模式。而在践行新课标的今天,教师观和学生观发生了巨大变化,是落实“以学定教”的教学实践。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我们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而前提就是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语文教学和新课改推进、新课标践行的一些心得体会,谈谈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主人的一些实践与思考。
一、营造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对于习惯于接受式学习的学生,要让他们真正成为主体,我们要改变他们“靠灌”、“靠喂”的学习态度,并不是一朝就能实现的。因为“师道尊严”之风太严厉,学生还不敢做大胆想,主动参与的学习者。因此,我们要营造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真正地解放学生,让学生敢于学。实践中,我们除了利用学生向师性,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外,就不要常用考试加压学生,用机械作业折腾学生,逼得学生在教师定下的各种规则框框里不敢出来。课堂内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有时看起来很乱,但那是在讨论问题,而不是打闹。有时很安静,那是在听讲,是在做题。教师管理井井有条,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该活的时候活得起来,该静的时候控制得住。这样的有张有驰的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既敢发挥主体性又不失纪律。
二、搭建平台,鼓励学生实践
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就需要我们搭建学习平台,让学生去学语文,做语文,而不是教师一味的讲语文,析语文,不让学生在接触语文材料中进行听说读写画。传统低效教学,就是按事先设计好的教案,像育婴般地将语文知识一点点地传授给学生,而学生必须“洗耳恭听”,认认真真地接受来自老师、教材的知识,将它们装进自己的脑子里。至于学生是否是“夹生饭”,学生本人不知,教师也不管,反正还要用无数重复的机械题型“来炼来熬”,那些知识总会有“熟”的一天。这是“应试”教育下师生的“共识”,也是教师为中心的典型做法。在新课改是应该摒弃的。我们都知道,学习是一种由外在活动到内部吸收的过程。学习中的外化过程,是学生动口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经过头脑的加工,然后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演出来、做出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实践”。学生通过实践,借助一定的操作技能,使主观见之于客观物质世界,使之在实践中完成学习过程。在这几年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了“六让教学法”,这对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实践是很有效果的,这方法就是:书本让学生读、预习让学生做、见解让学生讲、“三点”(重点、难点、疑点)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总结让学生写。
三、创新设计作业,让学生快乐实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给儿童以劳动的快乐,取得学习成绩的快乐,呼唤隐藏在他们心中的自豪感、自尊感。这就是教育工作的一条金科玉律。”要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中间就有一个学习兴趣的问题。“应试”教育中,很大学生在“题海”中迷失了方向,丧失了兴趣,没有了勇气和动力去干主人应干的事情。因此,在这最容易“伤了学生的心”的作业这一块,我们虽然也必须注重学生语文能力培养训练,但必须要变机械抄写为快乐实践,让学生在作业中找到快乐,由快乐体验促使他们热爱语文,做一个幸福的学生。我们知道,学生的实际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善于在学生活动中捕捉时机,设计灵活多样的作业内容。新的作业设计应可写、可读、可看、可操作、可玩耍,让每项活动增加目的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参与学习。比如学了古诗《送孟浩然之广陵》后,模仿原作写一首诗,不必追求诗的押韵、对称,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发挥,做一回小诗人;学了《鹬蚌相争》,让学生反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在班上分组开展朗读比赛;学了《桂林山水》,让学生仿照文中介绍,做一次小导游;还有的同学对课文《将相和》进行了改编,合作表演了一段小品课本剧。这样的语文作业形式生动、活泼、有趣,人人都有内容可说、可写,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参与语文作业。这样的语文实践,我们是能从中感受到语文学习快乐的。
除了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作业外,我们还可利用教师节、中秋节、重阳节、国庆节、儿童节、元旦等节日为老师、亲人、同学写上一段祝愿语,制作一张贺卡,写一封问候的信等。通过这样的形式新颖、个性化的实践作业,不仅提高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还改变了老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了教与学的优化。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具有奠基意识,不能完全以“应试”为取向,要把学生学习意愿、动机和学习方法、创新思维习惯列为日常教学内容培养对象,这样,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桂峰,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J].学苑教育,2012年。
[2]毛伟文,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J].考试周刊,2012年。
[3]肖蕙瑾,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J].考试周刊,2013年。
- 【发布时间】2018/12/4 16:05:08
- 【点击频次】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