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初中数学教学应强化学生学习兴趣培养

 

【作者】 彭 静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双星初级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取得成功的前提,在学为主体的新课改实践中,我们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受兴趣内驱而充分发挥主体建构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兴趣;培养
  前苏联著名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新课改实践下,特别是在倡导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当前背景下,激发学生主体的学习兴趣更具有现实意义。因为其有了兴趣,就不会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快乐。因此,培养学生兴趣便成为了我们推进新课改,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突破口。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智力水平并不低,但学习成绩却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认为数学这门学科太难、太深奥,学习过于枯燥,效果也不明显。加上我们一些教师教法简单,没有教学吸引力,故而让学生更感学习不快。要改变这种局面,我们唯有注重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使之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习内在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谈谈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实践策略。
  一、设置悬念情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南宋教育家朱熹曾说过:“学生无疑须教有疑。”疑是思的启动器,思是调动思维参与学习的发动机。因此,在逻辑性强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思维参与。而在现实中,我们很多老师都是照本宣科地直接导入新课内容,让学生觉得数学学习枯燥乏味,对此毫无兴趣。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开课激趣、诱思便是导入阶段的重要追求,而我们很多教师忽视了。其实新课的导入法是灵活多样的,可根据教学内容,适当选择设置问题,引起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的兴趣。如讲授相似三角形应用时,抛出问题“不上树如何测出一棵树的高度”“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测出西安大雁塔的高度”这样通过设置悬念、设疑诱思,引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使之产生探究欲,这样就能逐步产生对数学这门课学习的欲望。
  二、实施直观教学,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是抽象的,而我们很多学生乐意对直观事物感兴趣。因此,有效教学需要化抽象为直观。因此,直观教学便成了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运用这种方法教学,可以有效的吸引学生注意力,激起他们好奇心,让学生快速体验到理解难点,化为技能的快乐感。现实中,能充当直观教具的东西很多,如实物、挂图、投影仪,但目前,用得最多的,也是效果最明显的就是信息技术,其引入对于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帮助,适当的选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教学的作用,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能力,对于深奥的演变过程一目了然,对知识的记忆印象深刻。比如教学《全等图形》时,可以通过PPT演示两个图形通过平移、旋转、翻折、对称等方法验证是否是全等图形。
  三、利用好胜心理,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好胜是中学生的天性,抓住这种好胜心理,激发他们学习成功的欲望,就能使之产生学习兴趣。在学情分析中,我们发现,基础不同,学力不同的学生,产生兴趣的需求点也不一样,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需要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策略。多年实践告诉我们,初中阶段学生好胜心理是共性的,但具体个人好胜的需求点不一样,因此,激趣也需要因人而施,对一些具有优良思维品质的优秀学生,应针对性进行培养和指导,激发学习兴趣,增进思维发展,通过开放性强,思维跳跃度的题目来挑战他们思维;而对于中差生,要稳定他们的兴趣,促使他们有信心赶上优秀生。所以课堂上教师要经常安排一些竞赛活动,可用“比一比,赛一赛,限时作业,限时练习,快速抢答”等方法,把竞争方式引进课堂。如在“有理数”这章中,讲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为使学生熟练掌握,课堂上给学生做练习,让学生比赛,看谁算得快又准确,且每次上黑板板演,老师不用点名,学生争先恐后,气氛激烈和谐;有时小组与小组参加比赛,有时男女同学之间进行比赛。课堂上还注重师生感情交往,绝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以鼓励为主,做得好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做得差的学生要先肯定他的优点、或闪光点,然后加以指导,继续让他自己完成,使他品尝成功的乐趣,学生对知识一点一点地掌握和理解,自信心就会一点一点的加强,对你所授学科的兴趣也就一点一点的浓厚起来,同时使他得到心理的安慰,说明老师的关心、赞扬使他逐渐对数学产生了兴趣。
  四、体验学习成功,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成功的学习体验是兴趣是产生的源泉。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过去所经历过而且获得成功的事情容易感兴趣。因此,成功会激发兴趣,失败则使兴趣经受考验。不论成绩好与否,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渴望。即使一次小小的成功,对学生来说也是一次莫大的鼓舞和激励。因此,教师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学生有成功回答一次问题,成功的解决一道难题的机会。并抓住机会给予充分的肯定,让他们在公众面前获得成就感,尝试成功的乐趣,激发求知欲,诱发学习兴趣。作为教师,这一策略要充分应用,特别是对待差生,他们更需要我们教师肯定他们成绩。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把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首要追求,其虽然属于非智力因素,但却是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学好数学的前提条件。因此,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就要善于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好奇心,促使学生受着强烈兴趣内驱而主动参与在数学学习的探究中。
  参考文献:
  [1]朱永生,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J].科学大众,2010年。
  [2]杨洁,如何保持学生持久的数学学习兴趣[J].素质教育,2001年。
  • 【发布时间】2018/12/4 16:08:25
  • 【点击频次】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