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作者】 罗玉权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喜捷镇喜捷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阅读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们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现在的学生大都疏于阅读,或根本不阅读。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然而,面对这种现状,我们就真的无能为力了么?作为中学语文老师,我们有必要把握学生正确的阅读方向,使他们不但能很好地完成课堂阅读,而且还可以很好地完成课外阅读。
  一、情景教学,引导学生品读感知文本
  从发展的角度来说,引导学生品读感知文本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第一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走入文本,感受文本,获取基础性的信息,诸如:作品表达的是什么?阅读后的感慨等等。初中阅读文本是以文字形式体现出来的,面对单纯的文字学生很难产生阅读的兴趣,而想要让学生从根本理解文本,获取知识就必须让学生主动的去阅读,从中品读出文本所表达的内容等等,整体性的感知文本。鉴于学生对阅读文本兴趣的匮乏,笔者在教学中结合阅读文本内容,采取情景教学的手法,促使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产生阅读文本的欲望,进而去感知文本。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教学内容时,笔者运用多媒体播放了一个开学时候家长在火车站送孩子的一个场景,启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以旁观者的身份去观看视频,感受“背影”后的“爱”。之后,笔者趁势抛出问题:通过视频中一个背影我们能够想到很多,今天我们看一看朱自清笔下的背景讲述了什么样的故事。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带着一定的情感去阅读,从而更能够获取有用的信息。诸如:文章是回忆性散文,表达的是父爱。文章整体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开篇点题我对父亲的思念→望父买橘,表现父子之情→别后思念,抒发作者对父亲的还念等等。这样,通过品读文本,整体了解文章赋予的系列内容,让学生自主探究得知,从而为自我的阅读能力培养奠定有效基础。
  二、以民俗文化为载体,牵动学生阅读
  我国作为一个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文明国家,节日多,并且每个节日都有其自身的文化价值。2007年12月17日,我国明确规定将清明、端午、中秋也定为节假日,放假一天。像上面这些节日,包括春节、重阳节等都属传统节日的范畴。这些节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有着丰富的人文思想,作为学校中主要的语言学科,初中语文就担负着传播民族文化、传承文明的重要责任。能表现出来的艺术形式却是多种多样的,有神话传说,有民间故事,有诗词歌赋,不胜枚举。而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宝贵的阅读的资源,让学生阅读这些资源,因为故事情节紧凑,他们会非常感兴趣,在学生带着兴趣阅读的同时,也就潜移默化地增加了学生的文化底蕴。
  三、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后,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3.1通读课文,整体把握.这一步的主要任务是检查学生生字掌握的情况,弄清文章的作者及体裁,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确文章结构。可以采用分组式、提问式等,大约需要10分钟左右的时间。如学习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时,在学生自读之前,教师提出:“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几件事?重点写哪一件?”这一问题,学生从问题出发很快就能从课文中找到“阿长切切察察的毛病”、“阿长懂得许多令人厌烦的规矩”、“阿长的'大'字,睡相”、“阿长讲有关长毛的往事”、“阿长给我买《山海经》”5件事,重点写“阿长给我买《山海经》”的事。有些学生可能不会全部找出,但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学生也会及时理解,有些疑难问题在分组讨论后很快就会得到圆满解决。
  3.2跳读课文,具体分析.在学生通读课文、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设计一些针对性强、启发性强的问题,让学生到课文中去寻找,把找到的课文内容一一详加罗列,让学生总结出一个表现主题,使学生掌握为表达主题选材的能力。以《背影》为例:我们可以抓住“背影”这一线索,让学生去找全文中所有描写背影的句子,并告诉学生要跳读,也就是“一目十行”,并指出看谁找得又快又准。学生找出四次写父亲背影的句子,然后进行分析,让学生揭示“背影”凝聚着父子间深厚、真挚的爱这一中心。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让学生自己领悟到什么是围绕中心选材,从而逐步具备围绕主题选材的能力。 
  3.3精心品读,赏析文法.这是欣赏能力和谴词造句能力的训练。欣赏范围要要采用下列方法进行品赏:(1)要求学生对文章中重点词语和精彩句段作出标记,然后精读圈点。(2)能总结出文章的写法特点及材料安排。(3)背诵精彩的片段。如我们在学习玛丽?居里的《我的信念》一文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唯一的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学生查字典可知道“唯一”的含义是“只有一个,独一无二”,“奢望”的含义是“过高的希望”,通过对这两个关键词语的分析理解,对整句精心品读,学生很容易体会到玛丽?居里一生对科学的热爱与追求,以至于献身科学的崇高的人格美。在整节课将要结束时,全体师生怀着对玛丽?居里无限崇敬的心情,饱含深情地朗读品味最后两个自然段。 
  3.4通览全文,点明主题.通过以上课文的分析,文章的主题就明白了,让学生再回头通读一下课文,此时要求学生要把文章中精彩的语段有感情地朗读出来,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文章中去,甚至达到会背的程度。
  四、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要重视背诵的作用
  在阅读过程中,对于那些意境优美或者内涵丰富的词句,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有目的的积累,加深理解和合理运用。不断储备自身词汇量,提高自身鉴赏能力和培养审美情趣。此外,学生背诵内容和数量,语文教师要参考课程标准。
  五、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制动切实可行的阅读规划
  全方位和立体化开展形式多样和内容丰富的课外阅读,阅读字数和阅读数量要有有最低标准。条件好的学生要定期开展阅读课,组织学生走进阅览室,利用网络来获取自身需要的信息。
  总的来说,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而阅读理解能力是初中生学习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阅读教学在这方面可以说是有着独特的优势。我们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立足学生的实际发展,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有效基础。
  • 【发布时间】2018/12/4 16:08:54
  • 【点击频次】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