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策略

 

【作者】 阳中富

【机构】 四川省仪陇县金城镇第二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合部分,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提问是贯穿课堂的线索,也是课堂的助推器,同时更是师生互动最直接、最普遍的方式。对于对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数学学科来讲,提问策略亟待教师们研究。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堂,许多学生容易丧失兴趣和热情;有的课堂还留有“满堂灌”的陈旧痕迹,致使学生停留在“被动学习”的层面上;有的教师只顾自己讲课,而不重视对学生潜力的发掘,这也导致学生不能将知识活学活用;同时,数学科目的难度较大,需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不断获得自信和鼓励。怎样优化教师的课堂提问,启迪学生思维,在教学中我有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问题要精心设计 
  根据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教师要把握教学目标,依据教材,构思既有知识情趣,又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圆的认识”中,巧妙地设立了三个问题:“你们见过的自行车轮是什么形状的”、“有正方形、三角形的车轮吗?为什么?”“那么椭圆形的行不行?”随着这几个新奇问题的思考、讨论,学生思维逐步接近圆的本质,思维状态积极兴奋。
  二、提问要有层次性
  教学分层次可以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以最大限度开发其能力,而提问也可以分层次地展开,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深入到知识中来,同时发掘其潜力。据此,教师可设置层次化的问题来引导学生,使教学由浅入深、条理清晰。比如,“数学广角———鸽巢问题”这一课的主要内容,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鸽巢问题”并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其次,是辅助学生初步认识抽屉原理。结合例题我设置的问题十分注重层次性,如针对“将4支笔放进3个笔筒中”的问题,我会让不同的学生先说出自己想怎样分配这4支笔,如学生们会提出3个笔筒中分别放入笔的数量为4、0、0或者1、1、2或是3、1、0等,当学生们把四种分配方法都说出来后,我再提问学生们让大家找这些分配结果的共同点,感受其中的奥妙,总结其中的原理,这样的问题能够让学生从表面问题深入到理论的提炼和总结,使他们深入到知识的内部,挖掘知识的规律,同时也是对学生潜力的开发,让他们通过思考和观察,找到规律和联系。通过层次性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和理解知识,不仅可以帮助他们细化知识,还可以通过引导他们的思路让他们进行更深入地思考,开发他们的深层潜能。
  三、提问要把握好时机
  教师在课堂上要选择合适的时机提问,才能使教学灵活有效。这个时机主要是:1、是在学生学习情绪需要激发调动的时机。一般教学一开始,学生的情绪大多处于平静、期待的状态。要让学生马上进入本节课的情境之中,就有必要设计一些新颖有趣的问题来导入。2、在学生的学习出现盲区、概念不明或者思维出现阻碍时,教师要及时以问题加以引导疏通。
  四、提问要有针对性
  课堂提问不在于数量的多少,不在于表面的繁荣,而在于问题要有质量,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又要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提出的问题要能展示知识的内在联系。课堂提问的目的或促进学生的思维,或帮助学生思考,或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是评价学生、检查学生、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有指向性。如果教师不能在教学中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一昧地在“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中转圈,那么学生的思维也只能在肤浅的表面打转,日渐形成浅尝辄止的思维陋习,严重制约思维的良性发展。因此根据教学实际设计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课堂提问,教师责无旁贷。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我们教师要学会善问、巧问,才能诱发学生的“内驱力”,只有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使课堂提问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有效性,才能最终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才能让课堂真正的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上是我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问策略的初步探究,希望能带给大家一些新的思考和体会。
  • 【发布时间】2018/12/4 16:09:58
  • 【点击频次】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