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探讨应如何用小学数学观指导小学数学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数学观简而言之就是人们对数学的认识和看法,它体现了人们对数学的理解程度。在许多小学生心中,数学是枯燥无趣的,而对小学生而言,什么样的数学观就直接决定了他们对待数学什么样的态度,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注重对学生数学观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重新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数学观;培养策略
数学观是指导数学教学的重要思想,也是影响数学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小学数学观对促进小学数学的发展有积极作用,本文主要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出发,结合小学数学观的指导思考,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观的指导进行论述。
一、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凭空想很难把答案想出来。那么,如何去提高学生的兴趣呢?小学生处于好奇心极强的年龄阶段,什么都喜欢问为什么,为此,应针对学生的好奇心,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植树问题时,我事先准备了一条3米长的绳子,并在每隔1米处做上标记。教学中先在地面摆放一根绳子,告诉学生已知条件,并叫上来4名学生分别站在绳子的标记位置(包括绳子两端),让其他学生仔细观察,随后得出全长、棵树、间隔三者之间的关系,即:棵树=全长÷间隔长+1,全长=间隔长×(棵树-1),间隔长=全长÷(棵树-1),只要知道其中两个量,就能求出第三个量。通过演示,学生很轻松地就理解了植树问题中两端都栽、一端栽植、两端都不栽植的问题规律。在讲解一些计算问题时,学生比较难懂。教师可以通过语言艺术,化单调为生动,变乏味为有趣。教师在教学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时,如20×4=( ),可以这样说:“让0休息一下,先算2×4=8,再让0回来工作,把0添上去。”学生很形象、生动地记住了整十数乘一位数的算法。为以后学生学习乘数末尾、中间有0的乘法奠定了基础,既掌握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而且使枯燥、乏味的计算教学增添了无限的乐趣。
二、挖掘内涵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数学不仅是知识,更是思想和方法,数学知识只是数学思想方法的结果。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知识是显性的,而思想方法是隐性的,因此我们要以动态的、“工具”的数学观,充分挖掘知识背后所体现的思想和方法,让学生掌握数学之精髓。例如,对于1/2+1/4+1/8,如果纯粹从知识的角度看很简单,而从数学思想方法的层面来分析,却是非常有价值,因为它能渗透多种数学思想方法。当学生计算它后,如教师接着让学生计算如下的一组题:1/2+1/4+1/8+1/16;1/2+1/4+1/8+1/16+1/32;1/2+1/4+1/8+1/16+
1/32+1/64。此时学生就会想是否有规律可循,当然学生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寻找。然后,教师再出示1/2+1/4+1/8+1/16+
1/32+1/64+1/128让学生计算,此时学生就会根据刚才所得到的规律,用类比的方法来解答这题,显然这里渗透了类比的思想。如果教师仍不罢休,让学生猜想1/2+1/4+1/8+1/16+1/32+1/64+1/128+……的结果是多少,无穷思想、极限思想的渗透十分明显,当然这两种思想的渗透是建立在数形结合思想的基础之上,即通过把一个面积是1的单位正方形无限次二等分再求和的分析来达到。
三、课堂有效操作时学生获取知识的完美途径
心理学家皮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教学实践也证明,在实际操作中,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所操作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进行抽象和概括,能较深入地理解和懂得概念。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发现规律性知识,在发展学生思维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例如:在“图形的拼组”一课中,我在课前要求学生准备好学具,即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等各种图形,在进行新课时让小组合作摆拼图形,看看哪组摆拼的图形最多。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不一会儿每个小组都摆出了两、三个不同的组合图形。其实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从参与学习的过程中生动活泼地品味成功的喜悦,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的形成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和其他同学交流,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既能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又能让好学生交流不同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小学生的特点是:求知欲望强,但学习不刻苦,爱动、听课时间不能持久、精力不够集中,为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师在讲课时,要善于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形象的画图、启发性的提问、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创新意识的获得需要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加以熏陶,让学生在不断经历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加以养成。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倾向。因此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景,多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引导学生自己来析疑、解疑。让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想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数学教学要彻底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错误倾向,使教学本身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重要在于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老师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学习数学;使学生在概念、法则、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培养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五、理论学习与生活实践相联系
数学中众多的规律都是来自于日常生活的,数学学科的主要工作就是总结生活中的一系列规律,并更好地用于指导生活。小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一般较差,教师只有注重将数学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设置出生活化的数学场景或利用讲故事的方式,才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内容。例如,在教一年级的小学生学习加减法运算式,教师可以设置一个童话情景:树上停了6只小鸟,猎人来了,捕走了2只小鸟,这种不要急于告诉学生还剩几只小鸟,而让学生自己根据所学知识去理解减法运算的含义和算法,并给出正确的答案。再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看钟表“的内容时,可以先准备一个手表,教师不断调整手表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分组进行小组竞赛,并给予表现优秀的小组一些小礼品,这样一来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数学知识。此外,在教授几何图形的课堂中,教书可以亲自指导学生动手制作一些图形,让学生自己判断所制作的图形的类别,加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
总之,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到用正确数学观指导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坚持多维性、过程性、现实性、人文性的教学原则,精选教学材料,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内涵,既能生活实际,又能站在系统、整体的高度来进行教学设计,那么,正确的数学观指导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一定会变得绚丽多彩。
参考文献:
[1]叶金标.小学数学教师数学观的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04).
[2]张冲.从抽象到具体:小学数学教学观的转变[J].基础教育研究,2015(03).
[3]高丛林.小学数学“顺其自然”教学观的内涵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4(26).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数学观;培养策略
数学观是指导数学教学的重要思想,也是影响数学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小学数学观对促进小学数学的发展有积极作用,本文主要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出发,结合小学数学观的指导思考,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观的指导进行论述。
一、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凭空想很难把答案想出来。那么,如何去提高学生的兴趣呢?小学生处于好奇心极强的年龄阶段,什么都喜欢问为什么,为此,应针对学生的好奇心,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植树问题时,我事先准备了一条3米长的绳子,并在每隔1米处做上标记。教学中先在地面摆放一根绳子,告诉学生已知条件,并叫上来4名学生分别站在绳子的标记位置(包括绳子两端),让其他学生仔细观察,随后得出全长、棵树、间隔三者之间的关系,即:棵树=全长÷间隔长+1,全长=间隔长×(棵树-1),间隔长=全长÷(棵树-1),只要知道其中两个量,就能求出第三个量。通过演示,学生很轻松地就理解了植树问题中两端都栽、一端栽植、两端都不栽植的问题规律。在讲解一些计算问题时,学生比较难懂。教师可以通过语言艺术,化单调为生动,变乏味为有趣。教师在教学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时,如20×4=( ),可以这样说:“让0休息一下,先算2×4=8,再让0回来工作,把0添上去。”学生很形象、生动地记住了整十数乘一位数的算法。为以后学生学习乘数末尾、中间有0的乘法奠定了基础,既掌握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而且使枯燥、乏味的计算教学增添了无限的乐趣。
二、挖掘内涵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数学不仅是知识,更是思想和方法,数学知识只是数学思想方法的结果。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知识是显性的,而思想方法是隐性的,因此我们要以动态的、“工具”的数学观,充分挖掘知识背后所体现的思想和方法,让学生掌握数学之精髓。例如,对于1/2+1/4+1/8,如果纯粹从知识的角度看很简单,而从数学思想方法的层面来分析,却是非常有价值,因为它能渗透多种数学思想方法。当学生计算它后,如教师接着让学生计算如下的一组题:1/2+1/4+1/8+1/16;1/2+1/4+1/8+1/16+1/32;1/2+1/4+1/8+1/16+
1/32+1/64。此时学生就会想是否有规律可循,当然学生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寻找。然后,教师再出示1/2+1/4+1/8+1/16+
1/32+1/64+1/128让学生计算,此时学生就会根据刚才所得到的规律,用类比的方法来解答这题,显然这里渗透了类比的思想。如果教师仍不罢休,让学生猜想1/2+1/4+1/8+1/16+1/32+1/64+1/128+……的结果是多少,无穷思想、极限思想的渗透十分明显,当然这两种思想的渗透是建立在数形结合思想的基础之上,即通过把一个面积是1的单位正方形无限次二等分再求和的分析来达到。
三、课堂有效操作时学生获取知识的完美途径
心理学家皮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教学实践也证明,在实际操作中,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所操作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进行抽象和概括,能较深入地理解和懂得概念。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发现规律性知识,在发展学生思维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例如:在“图形的拼组”一课中,我在课前要求学生准备好学具,即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等各种图形,在进行新课时让小组合作摆拼图形,看看哪组摆拼的图形最多。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不一会儿每个小组都摆出了两、三个不同的组合图形。其实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从参与学习的过程中生动活泼地品味成功的喜悦,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的形成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和其他同学交流,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既能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又能让好学生交流不同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小学生的特点是:求知欲望强,但学习不刻苦,爱动、听课时间不能持久、精力不够集中,为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师在讲课时,要善于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形象的画图、启发性的提问、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创新意识的获得需要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加以熏陶,让学生在不断经历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加以养成。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倾向。因此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景,多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引导学生自己来析疑、解疑。让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想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数学教学要彻底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错误倾向,使教学本身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重要在于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老师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学习数学;使学生在概念、法则、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培养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五、理论学习与生活实践相联系
数学中众多的规律都是来自于日常生活的,数学学科的主要工作就是总结生活中的一系列规律,并更好地用于指导生活。小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一般较差,教师只有注重将数学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设置出生活化的数学场景或利用讲故事的方式,才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内容。例如,在教一年级的小学生学习加减法运算式,教师可以设置一个童话情景:树上停了6只小鸟,猎人来了,捕走了2只小鸟,这种不要急于告诉学生还剩几只小鸟,而让学生自己根据所学知识去理解减法运算的含义和算法,并给出正确的答案。再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看钟表“的内容时,可以先准备一个手表,教师不断调整手表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分组进行小组竞赛,并给予表现优秀的小组一些小礼品,这样一来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数学知识。此外,在教授几何图形的课堂中,教书可以亲自指导学生动手制作一些图形,让学生自己判断所制作的图形的类别,加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
总之,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到用正确数学观指导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坚持多维性、过程性、现实性、人文性的教学原则,精选教学材料,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内涵,既能生活实际,又能站在系统、整体的高度来进行教学设计,那么,正确的数学观指导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一定会变得绚丽多彩。
参考文献:
[1]叶金标.小学数学教师数学观的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04).
[2]张冲.从抽象到具体:小学数学教学观的转变[J].基础教育研究,2015(03).
[3]高丛林.小学数学“顺其自然”教学观的内涵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4(26).
- 【发布时间】2018/12/4 16:10:13
- 【点击频次】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