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作者】 彭礼干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乐善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先进工具,在促进语文教学有效性提升方面作用明显,特别是在激趣、呈现背景、唤起感知、化解难点方面有突出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整合
  当今教育进入转型期,从发展来看,其必然趋势是走向国际化、现代化、社会化和信息化。这种教育客观发展趋势深刻地表明了教育将面临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技术手段的挑战的竞争。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手段,有利于学生逼真的感知知识,深刻地理解知识,迅速地掌握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启发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教学环节,优化教学手段,调整教学过程,使教育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以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为题表达我这几年的实践观点。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到:“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一问题发生了兴趣,那么,他做出的努力会达到惊人的程度。”因此,要让学生积极的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就必须加强兴趣激发和培养。教学实践中,我们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突破地域、时空的限制,将人、事、物等通过熟悉的图画、文字、声音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给学生提供了鲜活、生动的形象,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积极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为学生提供了鲜活的记忆唤起,这不仅激活学生语文“最近发展区”,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还能构建出语文学习情境,让学生产生不学不快的学习之需。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帮助学生了解语文背景生活
  语文虽然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与学生生活有一定差距,而且这种差距还可能存有时间上的,或空间上的、地域上的、甚至是年龄上的陌生感,导致学生认同感不足,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由于这种情况的存在,学生在理解问题上就具有困难。这时,我们就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帮助学生查阅资料。为此,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加深对课文中有着陌生感的那段生活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时,可以组织学生去阅读一些有关红军长征的书籍,也可以让学生扮演成小记者的身份去采访一些老红军,这样不仅使学生全面了解了当时环境的恶劣,深刻理解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而且也充实了学生的生活,学生也兴趣盎然。这样教学,不仅让学生扩大了学习视野,理解了课文,还强化了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了理解能力。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唤起学生积极感知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类认识事物是从感知开始的,没有正确的感知方式,知识能力就成为“镜中之物,水中之花”,我们再获取新的知识就显得异常艰难。人们在研究发现,人的各种感官的作用是不同的,视觉信息的获取量占人类获取信息量的70%,听觉占20%,其它感官占10%,这就是说教学过程应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不仅可防止单一感官的疲劳与受限,还可使多种感官互相配合与弥补。而现代多媒体技术集投影、录音、录像、摄像、电脑多种功能于一体,以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像多种方式显示教学信息,能剌激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使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受,从而获得多种感知。小学生限于生活经历和生活积累,感知发展水平不高,而教材中有些教学内容与学生认识实际相去甚远,很难正确感知,故我们教学可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真实可靠、利于实现意义建构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习得能力。如教学《绿色的办公室》一课,我利用PPT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正确的感知形象——列宁绿色的办公室。学生在音乐的渲染下,只需用鼠标在“屋项”、“地板”、“椅子”、“卧室”几个按钮一按,图上相应部分就会闪动,并以文字形式显示列宁绿色办公室各部分是怎样的,学生眼、耳、脑、手均得到调用,感知效果相当深刻,以至有个学生看后很有感触地说:“这哪像是办公室呢?列宁工作条件太艰苦了,然而他却能全神贯注地工作,这种精神多么伟大啊!”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快速突破教学难点
  现代教育技术物化为一种教学平台,即多媒体,由于其功能强大,较好的集成性和交互性、控制性,让现代教育技术有着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在综合处理和控制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动态为静态,化枯燥为生动,从而化难为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这一方面的功能,就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从而降低难度,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例如,在教学《观潮》这一课时,由于很多学生都没有见过钱塘江大潮,只凭朗读课文,很难唤起学生对这一天下奇观的向往和学习课文的兴趣。因此,在上课时,我们就可播放大潮的实况视频。学生听着岸上人声鼎沸,江上闷雷滚动,而后变成如同山崩地裂的巨响;看着一条白线横贯江面,继而又如同千军万马,齐头并进的磅礴气势,孩子们陶醉、震撼于这动人心魄的海潮之中。学生不但在兴趣盎然中整体感知了课文大意,突破了教学难点,而且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比我们仅仅从朗读方式去感知效果要好得多。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作用很大,在相互桥接中创生出许多新的适合现代课堂的手段和方法,给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创建带来无限方便和快捷。不仅能营造学习氛围,还可以丰富学生感知渠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大大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亚玲,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J].考试周刊,2013年。
  [2]陈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J].文教资料,2005年。
  [3]杨喜涛,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新作文,2010年。
  • 【发布时间】2018/12/4 16:11:12
  • 【点击频次】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