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生活化理念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作者】 刘利明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乐善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生活化理念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理念,是我们实施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支撑。落实到数学课堂中,就要求我们实施生活化教学,使数学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让学生在似曾相识的教学事件中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理念;实践应用
  我们知道,数学源于生活,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生活的结晶,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这种来源于生活又反哺于生活的本质是数学得以成为一门基础学科的重要原因,这也是我们学好数学最重要方式。新课标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就决定了数学教学必须走生活化道路,即实施生活化教学。近几年教学实践也证明,实施生活化教学不但能使学生学有兴趣、课堂活跃,教学效果好,更主要是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大有提高。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生活化理念在其课堂中的应用。
  一、开课导入生活化
  良好的开课导入,具有开山震虎、顺风拉船的重要作用。其虽然时间不长,但意义重大,担当着学生收心聚焦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的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可以说,开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讲究形式新颖和选准切入点,让学生快速做好新课学习的心理准备,产生“我要学”之需。为此,我们教师应将教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联系起来并设计成富有激励性、挑战性的“教学事件”,激励学生“想学”欲望,引发学生乐于参与情感,使其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我们可先出示红领巾、五角星、学校的多边形花圃等实物图,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来寻找角。结合生活实例导入新课,联系生活实际,创建全新学习情景进行愉悦教学。又如《混合运算》的导入,课本上的设计是通过男女学生的过河乘船来导入进行教学的。事实上我们二年级学生很多没有乘船经历,并且不懂“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的含义,因此如果直接引用课本上的例题进行教学,或许学生学习兴趣并不会很高,当然效果也不会太好。我在备课时就意识到了这一点,把学生的“过河乘船”改成“咱班学生坐汽车参观动物园”,这样一来,很多学生因为有亲身体验,所以学生学习兴趣浓,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比较好。
  生活化开课导入,就是要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身边实际或设置学生认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生活中比较熟悉的问题导入新课,创设出一种十分自然的生活情景,让学生被浓厚的生活气息所感染,自然就会兴致勃勃的进入新课的学习之中,这就达到了生活化新课导入的目的,为成功教学奠定坚实的第一步。
  二、新授情境生活化
  所谓新授情境,就是在新课教学中创设的情境,即运用情境辅助新知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常识、周围环境等因素创设生活化活动情境,让学生在“似曾相识”的活动中信心倍增、兴趣更浓,从而主动地学数学、做数学和用数学。例如,在《认识人民币》一课时,在学生对人民币有了比较深的认识后,创设超市购物的生活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由学生轮流扮演顾客和收银员,用学具(人民币)按出示的物品标价付给小组中的收银员,收银员按价收钱并负责找钱,其余同学评价他们的交易是否正确。这样用模拟的生活体验把人民币的应用掌握下来,让学生通过买卖物品,在生活中体验知识,起到了巩固知识的作用。这就是从生活中让学生提炼数学知识,然后在生活情境的实践中运用,巩固所学的新知识。这样就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上,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枯燥的数学公式,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以上例子是许多学生都曾经体验过的生活情境,从中可以发现,日常的生活情境中往往蕴涵着深刻的科学原理,面对日常生活问题则常常会激发出创新的思维火花。因此,如果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置于教学情境中,不但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与思维积极性的激发,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生活化
  巩固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加深学生所学知识,使其灵活运用,能进一步得到强化。数学是门工具学科,设计生活化的巩固练习,就是让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实践当中,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提高生活实践能力和服务反哺生活的能力。如学习了长度单位,可以测自己和父母的身高,从家到学校的路程;认识了人民币可以用自己零用钱买所需要的东西;学习了统计知识和百分比应用题,可以去统计本校学生人数以及男女生比例;会计算图形面积可以算一算自己家里的面积,所用瓷砖的块数等。当然我们也可以拓展生活化巩固练习,把这种练习安排在课外,在“大数学观”的背景中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如布置学生“观察你家中的物品,找出几道乘法算式”;“你家一天的生活费用是多少,记录下来,制成表格,再进行计算”。这样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同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也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这样的练习,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兴趣浓,思维发展快。
  总之,要有效实施生活化理念,我们就要实施生活化教学,就是将数学与生活相互交融,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教学活动中,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时时需数学,从而产生强烈的亲近感和认同感,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的理解数学,学好数学,热爱数学。
  参考文献:
  [1]刘小梅,生活化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素质教育,2016年。
  [2]郑春梅,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基础教育课程,2017年。
  [3]刘少林,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生活化策略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导学,2015年。
  • 【发布时间】2018/12/4 16:15:48
  • 【点击频次】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