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接纳承诺疗法ACT在中学心理辅导中的运用

 

【作者】 范昌杰

【机构】 四川省成都七中万达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接纳承诺疗法相对于认知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来说属于快速有效的辅导方式,当下社会环境中学生学业紧张,时间紧迫,ACT能很好的服务于他们的心理问题,帮助来辅导的学生更好的看到自己的问题,改变自己的状态,其中包括过度担心,社会焦虑,考试焦虑,抑郁情绪,恐怖状态等,通过让学生活在当下,放弃与不同想法和情绪作斗争,从而达到行为的改变,引导学生坚持使用这个方法,坚信情境会带来认知,了解影响行为产生的情境,最终将自己从不好的情绪从剥离,实现强大的心理弹性和心理力量。本文的目的在于分享一线工作过程中的教育成果,实践也证明是成功的,如果运用此方法的时候,得到的反馈是比较有效。当然,或许还有更有效的心理辅导方式,或者可以很好的与其他心理疗法更好的结合。
  关键词:接纳承诺疗法;中学生;心理辅导
  一、背景
  在现在快节奏的社会,媒体大数据信息爆发的时代,我国中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极端的想法和行为。学校教育的模式容易导致学生的认知模式出现问题,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习惯方面形成了固有的、单一的思维模式,对事情的判断和理解缺少辩论性思维。
  通过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分析,学生缺乏心理自我成长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大部分是源于思维和认知上的偏差。特别是处于中学年龄阶段的学生。面对大量的学生,为了提高学校心理工作的效率,中学心理健康教师在面对前来辅导的学生,使用认知行为疗法方面的技术会多一点,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练习技术几个方面进行。其实,在与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工作中,会慢慢的发现,有些问题如果过于关注,学生就会出现刨根问题的状态,思维理解力不好的学生会出现强迫思维的状态,会影响心理辅导的效果。通过在心理工作中使用接纳承诺疗法技术,发现帮助学生接纳症状,持续与问题抗争是无效的,应该去感受问题,再去认识问题,寻找自己和问题之间的关系才是最重要的,现在很多学生属于希望对问题的控制、回避,这些想法才是问题。
  因此,作为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对心理咨询方式的改变,是基于认知行为疗法,融入接纳承诺疗法。
  二、接纳与承诺疗法的概念
  接纳与承诺疗法强调来访者与问题相处的模式,从而通过正念、接纳、认知解离、以己为镜、明确价值和承诺行动等过程以及灵活多样的治疗技术,帮助来访者增强心理灵活性,投入有价值、有意义的生活。让来访者明白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联系,提高心理弹性,只为建立更宽广、灵活、有效的应对方式,而不仅针对狭窄的心理问题的具体认知内容进行反驳。
  在学校心理辅导中,让学生掌握心理改变的可能性和更广泛的解决方式也是采用接纳与承诺疗法的目标。
  三、接纳承诺疗法在学校的运用
  考试焦虑是中学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行为放松、认知调整是就问题而解决问题,通过结合接纳承诺方法,将考试焦虑的咨询方式同样划分为六个步骤:
  1、接纳,当学生说自己考试焦虑的时候,鼓励学生感觉焦虑,让学生意识到焦虑是身体的状态,帮助学生接受焦虑不安的感觉而不是去试图摆脱它,同时,激发学生积极的意识和拥抱当下独特的感觉。
  2、认知解离,基于正念的方式,同时又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正念技术,要求学生想象有图像围绕着头脑一周,要求学生看着图像保持客观状态。比如让学生想象进入考室或者正在考试或者考试结束在头脑中的画面,可以让学生每天进行训练, 使学生体验思维、画面、情绪三者是独立存在的状态。感受想象过程中此时此刻的、正念的思维,要求学生不去评价。
  3、专注当下:单纯的引导学生去重复一个词语,直到这个词失去了原有的意义,而变成了一个单纯的词汇。这个练习使得学生体验认知去融合的含义,理解词语仅仅是词语。比如,考试这次词语,不断的去重复,最后当考试这个词语再次出现的时候,仅仅是两个字组成的词汇而已,再来进行疏导。
  4、以己为镜:让学生想象自己站在一个无限延伸的空间中,存在两个对立的正营积极状态和消极状态。如果是考试焦虑的话,那么就是紧张、恐慌的情绪和自信满满、兴奋的情绪,学生努力支持积极状态战胜消极状态,因为消极状态占优势就意味着学生的心理状态是紧张、恐慌的,于是学生的一部分体验成了自己的敌对方。这个时候,心理老师告诉学生,与其认为自己是积极情绪,不如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空间,学生本来是存在不好的记忆和消极的想法,两种状态的对立也还会继续,但学生可以让对立继续,而不必生活在对立区。也就是说,学生能够意识都自身的两种状态,他们是存在的,只是自己明白不再视消极状态为威胁,进而也增强了与此时此地的联结。
  5、承诺练习:咨询结束,心理老师然后运用传统行为疗法的各种技术要求学生承诺做出与价值观相联结的行动,根据目标的设定规则结合短期与长期的目标,比如考试焦虑,使学生一步一步地实践更加灵活的调整焦虑心态模式,在接纳焦虑与改变焦虑之间实现平衡,进而形成积极的学习状态。
  6、澄清价值:学生价值观的明确是接纳承诺疗法在学校运用的最终目标,以价值观为行动导向。心理老师会问学生希望自己的生命需要用什么信念来支撑。比如考试焦虑,那么让学生明白考试和继续学习的价值观是什么,也就是说内驱力是什么,找到价值观的方向对于自我的发展来说会更清晰和积极。
  四、总结
  学习了接纳承诺疗法ACT以后,考试焦虑能很有效的解决,在学校期间,也能处理包括过度担心,社会焦虑,抑郁情绪,恐怖状态等心理不健康状态,通过让学生活在当下,放弃与不同想法和情绪作斗争,从而达到行为的改变,引导学生坚持使用这个方法,坚信情境会带来认知,了解影响行为产生的情境,最终将自己从不好的情绪从剥离,实现强大的心理弹性和心理力量。
  总之,学校的心理教育都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生活,希望能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心理健康意识会深入人心,我们期望“让更多学生因心理学而受益”。
  参考文献:
  [1]王敬国《接纳与承诺疗法(ACT)在高校艺术群体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艺术教育》2015
  [2]吴伟红《用“ACT接纳承诺疗法”应对学生的坏习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
  [3]陈盈,胡茂荣,何厚建《接纳承诺疗法在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中的应用与展望》《医学与哲学》2017 
  [4]李立标《接纳承诺疗法在初中心理课中的应用价值》《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
  [5]赵红《正念疗法在一例初中生学习焦虑个案辅导中的应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  
  [6]陈盈,胡茂荣,何厚建《接纳承诺疗法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分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
  [7]徐晓燕《关于ACT的接纳在处理失恋情绪中的应用》《心事》2014 
  [8]曾祥龙,刘翔平,于是《接纳与承诺疗法的理论背景、实证研究与未来发展》 《心理科学进展》2011
  [9]吴平《广泛性焦虑患者接纳与承诺(ACT)心理护理的疗效观察》《继续医学教育》2016
  [10]张婍,祝卓宏,王淑娟《接纳与承诺疗法的理论模型与治疗技术》《全国研究生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学术论坛》2011
  [11]祝卓宏《抑郁的接受与承诺治疗(ACT)》《北京国际康复论坛》2013
  • 【发布时间】2019/1/3 11:26:40
  • 【点击频次】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