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沂南县用好人才战略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探索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沂南县农村实用人才发展占农业人口的6.5%,由过去的种养业能手向林果、特产、加工、销售等领域发展,协会型、能人型、经纪人型、产加销混合型等人才不断涌现,有的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龙头。农村实用人才的出现,带动和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壮大。
关键词:人才战略;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沂南县隶属于山东临沂市。总面积1706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572个行政村,人口90余万人。沂南县位于沂蒙山区中部,蒙山东北边缘,属鲁东南低山丘陵区。地貌分区特征比较明显,自西而东依次为低山区、平原、丘陵。西部为低山区,属山东地台的一部分,面积1029.68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58%,海拔 400~762.8米,相对高程200~400米。山间沟壑纵横,山下有小块平地。中部为平原区,位于沂河两岸和汶河、蒙河下游地带,为洪、冲积平原。海拔88~100米之间,面积412.73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23.3%。该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县境东部为丘陵区,海拔100~240米之间。丘陵连绵起伏,丘顶多呈浑圆状。丘冈间有小块洼地、平原。丘陵区面积331.67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18.7%。
1 、农村实用人才现状
1.1总量不断增加
沂南县农村实用人才发展占农业人口的6.5%,由过去的种养业能手向林果、特产、加工、销售等领域发展,协会型、能人型、经纪人型、产加销混合型等人才不断涌现,有的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龙头。农村实用人才的出现,带动和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壮大。 现有农村实用人才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600多人,比2007年增长了10倍,中专以下学历的人更多。这些人已成为产业发展的带头人、示范户,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农民,是农村中的产业代表。
通过调查分析,沂南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经历了由能人到人才、由人才成为产业经营项目带头人、民营企业家的发展过程,具有当地性、熟悉性、认同性。绝大多数是本乡本土成长起来的具有一技之长的实用人才。主要随着农村经济发展、产业经营层次的不断提升,农民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农民不甘于传统的生产和经营方式,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摸索并开创成功经验,具有一定头脑的创新者,是在农村经济发展中,不断成长起来的优秀农民代表。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培育缺乏针对性
大多数农村实用人才是靠十年、几十年的实践积累,自然成长起来的“土专家”“田秀才”,真正专科毕业的很少。就农村现实情况看,由于人员分散,技术种类繁多,从事专业繁杂,而培训专业的设置难以适应农村实用人才发展,停留在共性、大众化的培训上。
2.2发挥作用缺乏普及性
受小農意识的影响,参加“帮扶致富”不积极、不主动,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人才作用发挥不够。由于没有建立一套有效的促进农村实用人才不断涌现的激励机制,没有营造有利于农村实用人才脱颖而出的浓厚氛围,开发资金投入不足,人才外流严重,后备力量严重不足。人
3 、实施“人才强县”发展对策
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坚持服务“三农”、提高素质、市场配置原则,强化体系建设,优化成长环境,创新体制机制,打造特色鲜明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3.1创新培训方式
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加大培训力度。依托农村中小学,加强农民子女的基础教育;依托大中专院校、职业技术学校、农民创业培训基地,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依托农业科研院所、农民科技教育中心、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及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等,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农业产业化是继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之后,我国农村的又一次伟大创举,是加快农村改革与发展,尽快富裕农民,早日实现小康目标的必由之路。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沂南县农村经济开始步入快车道,农业产业化也逐步向着纵深方向发展。
农业产业化是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和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一种经营形式。其基本内涵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形式,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对区域性主导产业实行专业化生产、系列化加工、企业化管理、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逐步形成种养加、农工商、内外贸一体化生产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
3.2沂南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轨迹,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紧紧围绕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狠抓了粮油、蔬菜、养牛、养猪、养禽、养羊等商品基地建设,依靠科学技术,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单产,增加总量,提高效益。第二阶段是围绕建立商品基地和主导产业,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不断调整和优化结构。尤其是在一批经营大户的带动下,农户生产经营领域不断拓宽,由过去的单一种养业开始向农、林、牧、副、渔综合经营方向发展。积极从事流通贩运、粮油、蔬菜、商业、建筑、运输等业,全镇农村经济开始步入总量增长与结构不断优化的路子。第三阶段是近年来,镇委、政府采取优惠政策、资金扶持等措施,鼓励和引导农户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走规模经营的路子,全镇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在数量规模及科技含量等方面有了很大发展。全镇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已初步形成框架。从总体情况来看,沂南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沂南县农业生产条件优越,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加之连续8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全镇农业生产综合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农业生产后劲显著增强,生产能力不断提高,这些都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今后几年,沂南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奋斗目标是:围绕主导产业,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突破口,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加快基地建设,扩大市场流通,逐步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生产经营格局,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区域布局合理,科技含量较高,产品竞争优势明显,产加销相互衔接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现在70%的耕地,80%的农产品基本实现产业化经营。根据全镇农业资源潜力,现有基础和开发前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点是通过举龙头、带基地、连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把农业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
推进农业生产格局向市场导向、科技领先、提高效益方面转变。利益格局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经济一体化方向转变。体制格局向城乡一体、多层次经营、新型合作经济转变。搞好农业产业化龙头、基地、农户三要素的有机结合与联系,合理配置资源,发展农村生产力。
3.3抓龙头、带基地。龙头企业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服务配套的综合功能。建立龙头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关键。要立足于现有的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依托沂南县农产品资源丰富,市场吞吐能力强的优势,突出抓好粮油加工、肉食品加工、蔬菜批发、脱水、等方面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引导工商企业进入农业领域,参与产业化经营。打破所有制界限、地域界限和行业界限,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的方针,谁有能力谁牵头,谁当龙头扶持谁。农业、农技、畜牧、粮食、林业、水产、商业供销等部门要充分发挥其技术、人才、基础设施优势,建设各具特色的龙头企业。要不断挖掘企业内部潜力,转换经营机制,加快技术改造,提高科技含量,增加竞争能力,发展拳头产品,通过合同或契约等形式,加强企业与农产品基地的紧密结合,搞好利益分配,使生产基地真正成为农品加工企业的第一原料车间。从而,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千家万户发展商品生产,推动县城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3.4抓科技 兴产业。培植主导产业,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沂南县农业发展的重点是粮油、畜禽、蔬菜、林果、四大主导产业。而振兴这些产业,尽快把产业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经济优势,实现富民强县目标,关键在科技。因此,要继续深入持久地抓好科技兴农战略的实施,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重点抓好科技培训、良种繁育推广、信息服务、物资供应、资金投入五大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农、林、牧、渔、水利、机械、农资、金融等部门服务功能,集中人财物资源,重点培植农林牧渔业高科技示范区,乡村培植高科技示范村、示范队,大力推广吨田、双千田、立体套种、玉米种子包衣、节能日光温室、小弓棚瓜菜、暖棚养畜等新技术,在全镇培植一批高科技、高起点、高标准优质主导产业示范区,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产业开发带,把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农户联结成产业大军,形成产业优势,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充足原料,以适应农产品生产加工领域的延伸和经营方式变革的需要。
关键词:人才战略;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沂南县隶属于山东临沂市。总面积1706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572个行政村,人口90余万人。沂南县位于沂蒙山区中部,蒙山东北边缘,属鲁东南低山丘陵区。地貌分区特征比较明显,自西而东依次为低山区、平原、丘陵。西部为低山区,属山东地台的一部分,面积1029.68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58%,海拔 400~762.8米,相对高程200~400米。山间沟壑纵横,山下有小块平地。中部为平原区,位于沂河两岸和汶河、蒙河下游地带,为洪、冲积平原。海拔88~100米之间,面积412.73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23.3%。该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县境东部为丘陵区,海拔100~240米之间。丘陵连绵起伏,丘顶多呈浑圆状。丘冈间有小块洼地、平原。丘陵区面积331.67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18.7%。
1 、农村实用人才现状
1.1总量不断增加
沂南县农村实用人才发展占农业人口的6.5%,由过去的种养业能手向林果、特产、加工、销售等领域发展,协会型、能人型、经纪人型、产加销混合型等人才不断涌现,有的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龙头。农村实用人才的出现,带动和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壮大。 现有农村实用人才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600多人,比2007年增长了10倍,中专以下学历的人更多。这些人已成为产业发展的带头人、示范户,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农民,是农村中的产业代表。
通过调查分析,沂南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经历了由能人到人才、由人才成为产业经营项目带头人、民营企业家的发展过程,具有当地性、熟悉性、认同性。绝大多数是本乡本土成长起来的具有一技之长的实用人才。主要随着农村经济发展、产业经营层次的不断提升,农民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农民不甘于传统的生产和经营方式,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摸索并开创成功经验,具有一定头脑的创新者,是在农村经济发展中,不断成长起来的优秀农民代表。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培育缺乏针对性
大多数农村实用人才是靠十年、几十年的实践积累,自然成长起来的“土专家”“田秀才”,真正专科毕业的很少。就农村现实情况看,由于人员分散,技术种类繁多,从事专业繁杂,而培训专业的设置难以适应农村实用人才发展,停留在共性、大众化的培训上。
2.2发挥作用缺乏普及性
受小農意识的影响,参加“帮扶致富”不积极、不主动,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人才作用发挥不够。由于没有建立一套有效的促进农村实用人才不断涌现的激励机制,没有营造有利于农村实用人才脱颖而出的浓厚氛围,开发资金投入不足,人才外流严重,后备力量严重不足。人
3 、实施“人才强县”发展对策
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坚持服务“三农”、提高素质、市场配置原则,强化体系建设,优化成长环境,创新体制机制,打造特色鲜明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3.1创新培训方式
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加大培训力度。依托农村中小学,加强农民子女的基础教育;依托大中专院校、职业技术学校、农民创业培训基地,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依托农业科研院所、农民科技教育中心、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及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等,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农业产业化是继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之后,我国农村的又一次伟大创举,是加快农村改革与发展,尽快富裕农民,早日实现小康目标的必由之路。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沂南县农村经济开始步入快车道,农业产业化也逐步向着纵深方向发展。
农业产业化是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和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一种经营形式。其基本内涵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形式,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对区域性主导产业实行专业化生产、系列化加工、企业化管理、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逐步形成种养加、农工商、内外贸一体化生产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
3.2沂南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轨迹,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紧紧围绕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狠抓了粮油、蔬菜、养牛、养猪、养禽、养羊等商品基地建设,依靠科学技术,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单产,增加总量,提高效益。第二阶段是围绕建立商品基地和主导产业,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不断调整和优化结构。尤其是在一批经营大户的带动下,农户生产经营领域不断拓宽,由过去的单一种养业开始向农、林、牧、副、渔综合经营方向发展。积极从事流通贩运、粮油、蔬菜、商业、建筑、运输等业,全镇农村经济开始步入总量增长与结构不断优化的路子。第三阶段是近年来,镇委、政府采取优惠政策、资金扶持等措施,鼓励和引导农户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走规模经营的路子,全镇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在数量规模及科技含量等方面有了很大发展。全镇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已初步形成框架。从总体情况来看,沂南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沂南县农业生产条件优越,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加之连续8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全镇农业生产综合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农业生产后劲显著增强,生产能力不断提高,这些都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今后几年,沂南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奋斗目标是:围绕主导产业,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突破口,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加快基地建设,扩大市场流通,逐步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生产经营格局,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区域布局合理,科技含量较高,产品竞争优势明显,产加销相互衔接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现在70%的耕地,80%的农产品基本实现产业化经营。根据全镇农业资源潜力,现有基础和开发前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点是通过举龙头、带基地、连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把农业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
推进农业生产格局向市场导向、科技领先、提高效益方面转变。利益格局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经济一体化方向转变。体制格局向城乡一体、多层次经营、新型合作经济转变。搞好农业产业化龙头、基地、农户三要素的有机结合与联系,合理配置资源,发展农村生产力。
3.3抓龙头、带基地。龙头企业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服务配套的综合功能。建立龙头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关键。要立足于现有的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依托沂南县农产品资源丰富,市场吞吐能力强的优势,突出抓好粮油加工、肉食品加工、蔬菜批发、脱水、等方面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引导工商企业进入农业领域,参与产业化经营。打破所有制界限、地域界限和行业界限,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的方针,谁有能力谁牵头,谁当龙头扶持谁。农业、农技、畜牧、粮食、林业、水产、商业供销等部门要充分发挥其技术、人才、基础设施优势,建设各具特色的龙头企业。要不断挖掘企业内部潜力,转换经营机制,加快技术改造,提高科技含量,增加竞争能力,发展拳头产品,通过合同或契约等形式,加强企业与农产品基地的紧密结合,搞好利益分配,使生产基地真正成为农品加工企业的第一原料车间。从而,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千家万户发展商品生产,推动县城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3.4抓科技 兴产业。培植主导产业,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沂南县农业发展的重点是粮油、畜禽、蔬菜、林果、四大主导产业。而振兴这些产业,尽快把产业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经济优势,实现富民强县目标,关键在科技。因此,要继续深入持久地抓好科技兴农战略的实施,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重点抓好科技培训、良种繁育推广、信息服务、物资供应、资金投入五大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农、林、牧、渔、水利、机械、农资、金融等部门服务功能,集中人财物资源,重点培植农林牧渔业高科技示范区,乡村培植高科技示范村、示范队,大力推广吨田、双千田、立体套种、玉米种子包衣、节能日光温室、小弓棚瓜菜、暖棚养畜等新技术,在全镇培植一批高科技、高起点、高标准优质主导产业示范区,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产业开发带,把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农户联结成产业大军,形成产业优势,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充足原料,以适应农产品生产加工领域的延伸和经营方式变革的需要。
- 【发布时间】2019/1/3 11:27:33
- 【点击频次】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