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关键词】 ;
【正文】 小学美术的开展,并不是让学生最终成为画家。它只是让学生多学一点美术知识和技能,同时注重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特别是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我们更要重视美术的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们用美术形式表达内心的情感,让学生都能拥有健全的人格。
一、及时的转变教学观念
虽然在新课程的背景之下,部分教师已经开始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但是还有大部分教师一直遵循传统的教学观念,盲目的认为美术只是一种辅助性的学科,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在开展活动教学之前,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同时应当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设计出合适有效的活动形式,改革与发展教学方法,以及抓住学生的学习特点,从强化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的积极性,以便于更好的提升我国小学美术教学效率。
二、拓展学生思维的自由性
小学美术课在贴近生活的同时,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想象的素材、色彩、灵感,对美的感受都来源于生活。任何一个伟大的艺术家都是走进生活,通过细心观察、深入理解,再融入自己的想象和灵感绘制作品。丰富多彩的小学校园生活和校外生活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素材,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其个性,而不是以画得像不像作为美术作品优良中差的依据,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快乐学习,而且还可以拓展他们的视野。
三、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对于教学来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学资源占据学习的重要地位。不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后的练习,学校和教师都应该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资源。例如,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教师想要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喜爱,就要借助现代教学设备,在小学生面前展示完美的美术作品。使学生不仅能够学习课堂上的内容,对于课外美术作品也能够欣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也成功的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大多数都是缺乏耐心的,教师就要多利用多媒体技术去激发学生兴趣,使小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
四、运用媒体,创设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心理学研究发现,学生在认识形式上具有形象大于思维的特点,他们常常用感性的形象取代思维过程,按照他们的心理年龄特点,利用生动具体的感性形象(有趣的电脑课件、精美的范画的情境的设置等),诱发丰富的形象思维,从而激发其学习欲望,使学生全神贯注地主动参与学习,从而觉得学习是快乐的。
学生认识美术主要是依赖视觉的直觉感知来完成,要感受美术的美,就必须投入到美术中去。随着鲜艳的色彩、流畅的线条,展开丰富的想象,只有这样才能动之以情、积极参与、快乐的学。比如说我在《穿花衣的热带鱼》这一课时,制作了精美的教具,创设了蔚蓝的大海、各种各样美丽的热带鱼,还有美妙的旋律等一系列有趣的情境,这样以来,学生全都争先恐后地要求参与到美术活动之中来。
五、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拉近师生距离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自古以来,就把教师定位在了主角的位置上。学生在完成绘画作品,欣赏作品风格的时候,就像在完成任务,没有一丝一毫情感。这样的美术课堂,没有任何吸引力,甚至有些教师因为美术不是考试科目敷衍了事。一个不关注自己课堂的教师,如何能受到学生的尊重?所以,教师要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学生,在美术课堂中付出真心,必定会让美术课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例如,《厨房》这一课的教学,我就为自己准备了一个道具——厨师的装扮。我出现在教室,学生见我这样的打扮,纷纷笑了起来,气氛在学生们的笑声中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接着我又在大屏幕上展示了一幅厨房的图片,面对厨房里色彩缤纷、琳琅满目的厨具,学生们仿佛走进了美妙的世界。我趁热打铁,让学生们想象、讨论将来的厨房会是什么样子的,跟他们一起讨论,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学生们的心情放松了,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完成了这堂课的学习任务,获得了美的体验。在美术课上,教师要与学生多多进行互动,不能唱独角戏。尤其是在课堂快要结束的时候,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美术学习中去,还因为教师对他们的关注增强了对美术的兴趣。
六、课后拓展中的“物质”奖赏
我经常会收到学生的“小礼物”,如用太空泥捏制而成的小动物、用彩纸制作而成的折纸卡片……这些都是学生用课余的时间制作的。作品不一定精美,但稚朴纯真,表现出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爱。这时候,我也经常会给学生一些“物质”奖励,如我亲手绘制的卡通漫画、自己制作的橡皮印章等,学生们如获至宝,面容堆满可爱的笑容,似乎得到了很大的荣耀。在每节课的作业安排中,我都会添加一些课外的小延伸。如“小泥人”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小泥人的制作方法,下课前,我将把涂色的方法印成“学习卡”发给学生,旨在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涂色方法,利用课余时间尝试给自己捏制的小泥人涂色。有兴趣的学生作品完成后,会带给我拍照留念,有的学生还会作为礼物送给我,我的办公桌上到现在还放着孩子们的作品。课堂中的学习是依课表制订,而课外的自主学习才更加难能可贵!因此,对课外能主动进行美术活动的学生应给予大力的赞赏,以树立学生的自信。
尽管美术并不属于考试科目,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为学生带来了诸多乐趣,促进了学生自身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作为美术教师,一定要提高小学生对美术的重视,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学习美术的环境,使小学生能够全方面的发展。
一、及时的转变教学观念
虽然在新课程的背景之下,部分教师已经开始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但是还有大部分教师一直遵循传统的教学观念,盲目的认为美术只是一种辅助性的学科,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在开展活动教学之前,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同时应当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设计出合适有效的活动形式,改革与发展教学方法,以及抓住学生的学习特点,从强化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的积极性,以便于更好的提升我国小学美术教学效率。
二、拓展学生思维的自由性
小学美术课在贴近生活的同时,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想象的素材、色彩、灵感,对美的感受都来源于生活。任何一个伟大的艺术家都是走进生活,通过细心观察、深入理解,再融入自己的想象和灵感绘制作品。丰富多彩的小学校园生活和校外生活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素材,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其个性,而不是以画得像不像作为美术作品优良中差的依据,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快乐学习,而且还可以拓展他们的视野。
三、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对于教学来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学资源占据学习的重要地位。不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后的练习,学校和教师都应该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资源。例如,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教师想要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喜爱,就要借助现代教学设备,在小学生面前展示完美的美术作品。使学生不仅能够学习课堂上的内容,对于课外美术作品也能够欣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也成功的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大多数都是缺乏耐心的,教师就要多利用多媒体技术去激发学生兴趣,使小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
四、运用媒体,创设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心理学研究发现,学生在认识形式上具有形象大于思维的特点,他们常常用感性的形象取代思维过程,按照他们的心理年龄特点,利用生动具体的感性形象(有趣的电脑课件、精美的范画的情境的设置等),诱发丰富的形象思维,从而激发其学习欲望,使学生全神贯注地主动参与学习,从而觉得学习是快乐的。
学生认识美术主要是依赖视觉的直觉感知来完成,要感受美术的美,就必须投入到美术中去。随着鲜艳的色彩、流畅的线条,展开丰富的想象,只有这样才能动之以情、积极参与、快乐的学。比如说我在《穿花衣的热带鱼》这一课时,制作了精美的教具,创设了蔚蓝的大海、各种各样美丽的热带鱼,还有美妙的旋律等一系列有趣的情境,这样以来,学生全都争先恐后地要求参与到美术活动之中来。
五、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拉近师生距离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自古以来,就把教师定位在了主角的位置上。学生在完成绘画作品,欣赏作品风格的时候,就像在完成任务,没有一丝一毫情感。这样的美术课堂,没有任何吸引力,甚至有些教师因为美术不是考试科目敷衍了事。一个不关注自己课堂的教师,如何能受到学生的尊重?所以,教师要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学生,在美术课堂中付出真心,必定会让美术课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例如,《厨房》这一课的教学,我就为自己准备了一个道具——厨师的装扮。我出现在教室,学生见我这样的打扮,纷纷笑了起来,气氛在学生们的笑声中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接着我又在大屏幕上展示了一幅厨房的图片,面对厨房里色彩缤纷、琳琅满目的厨具,学生们仿佛走进了美妙的世界。我趁热打铁,让学生们想象、讨论将来的厨房会是什么样子的,跟他们一起讨论,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学生们的心情放松了,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完成了这堂课的学习任务,获得了美的体验。在美术课上,教师要与学生多多进行互动,不能唱独角戏。尤其是在课堂快要结束的时候,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美术学习中去,还因为教师对他们的关注增强了对美术的兴趣。
六、课后拓展中的“物质”奖赏
我经常会收到学生的“小礼物”,如用太空泥捏制而成的小动物、用彩纸制作而成的折纸卡片……这些都是学生用课余的时间制作的。作品不一定精美,但稚朴纯真,表现出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爱。这时候,我也经常会给学生一些“物质”奖励,如我亲手绘制的卡通漫画、自己制作的橡皮印章等,学生们如获至宝,面容堆满可爱的笑容,似乎得到了很大的荣耀。在每节课的作业安排中,我都会添加一些课外的小延伸。如“小泥人”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小泥人的制作方法,下课前,我将把涂色的方法印成“学习卡”发给学生,旨在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涂色方法,利用课余时间尝试给自己捏制的小泥人涂色。有兴趣的学生作品完成后,会带给我拍照留念,有的学生还会作为礼物送给我,我的办公桌上到现在还放着孩子们的作品。课堂中的学习是依课表制订,而课外的自主学习才更加难能可贵!因此,对课外能主动进行美术活动的学生应给予大力的赞赏,以树立学生的自信。
尽管美术并不属于考试科目,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为学生带来了诸多乐趣,促进了学生自身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作为美术教师,一定要提高小学生对美术的重视,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学习美术的环境,使小学生能够全方面的发展。
- 【发布时间】2019/1/3 11:32:23
- 【点击频次】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