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临沂市小麦套种花生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作者】 秦彦凯

【机构】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枣园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临沂市利用小麦套种花生高产栽培技术,能够大大节约光热资源和土地资源,还能够使肥水得到合理有效地利用,能够做到一肥两用、养分互分等资源节约的状态。这对增加粮食产量,促进我市的农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小麦套种花生;种植技术;高产栽培
  一、临沂小麦套种花生高产栽培技术运用
  发展小麦套种花生,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光热资源,大幅度提高粮油产量、复种指数和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是实现粮油双丰收的有效途径,符合高产高效农业的要求。    
  1、套种模式    
  由于临沂地区小麦收获期较晚,可采取大垄宽幅套种覆膜花生,具体做法如下:冬小麦播种前,采用两犁(带犁铧)起垄,垄距90 cm,垄高10~12 cm,整平垄顶。在垄沟内播种两行小麦,小麦大行距70 cm。翌年小麦起身时,在大垄垄面上套种两行花生,垄上花生行距25~30 cm,穴距16.5~18.5 cm,种植密度8200~8800穴/667m2,每穴2粒。然后覆盖地膜。这种模式加宽了行距,缓和了花生和小麦共生期间争光的矛盾,有利于花生通风透光和生长发育,花生产量一般在325kg/667m2以上,高者可达400 kg/667m2。    
  2、品种选择    
  为了获取小麦、夏花生双高产,使两种作物充分利用当地的光热资源,小麦应选用早熟、矮秆、抗逆性强、高产稳产的品种,花生应选用生育期较短的早熟品种。   
  3、合理轮作    
  小麦套种花生实行轮作换茬制度,即种一个周期或连续两个周期的小麦套种花生,轮换一次或两次小麦套种玉米或棉花,可不断增肥地力,改善土壤物理性状,调节土壤养分余缺,减轻病虫害。   
  4、用养结合    
  花生是深根植物,适当加深耕作层,有利于促进其根群发展,增强吸收肥水能力,提高花生产量和品质。一般深耕26~30cm,在前作物播种前进行,同时加强前作物后期的中耕,为花生创造疏松、墒足的土壤条件。 
  秋收后种麦前,结合深耕,铺施优质圈肥3000~4000 kg/667m2,碳铵69~75 kg/667m2或尿素25~28 kg/667m2,标准过磷酸钙50kg/667m2,氯化钾25~27 kg/667m2或草木灰250~260kg/667m2。基肥一次性耕翻入土,比小麦、花生分茬施肥增产效果明显。   
  5、施肥措施    
  5.1 施足基肥 
  种麦时多施基肥,有利于小麦增产,又为后茬花生留下后效,起到“前施后用”的效果。    
  5.2 增施磷肥 
  套种花生时施用种肥,一般施5 kg/667m2硫酸铵或10 kg/667m2磷酸二铵,或用3 kg/667m2尿素与10kg/667m2过筛的干有机肥掺匀施用。    
  5.3 配施微肥 
  麦收后,及时松土、灭茬、追施,一般施硫酸铵或碳酸氢铵5~7kg/667m2,过磷酸钙10~15 kg/667m2,与优质厩肥250 kg/667m2混合后施用。缺钾的土壤可追施草木灰50~75 kg/667m2或硫酸钾、氯化钾5~7.5kg/667m2。花生开花后,一般不需要根际追施氮肥,但对土质瘠薄、长势弱的,及时追施硫酸铵或碳酸氢铵5~7.5 kg/667m2。
  6、合理密植    
  花生发芽出苗期受小麦影响,加之套种时操作不便和小麦收获时人为损伤,极易造成密度不够,株数不足。因此,小麦套种花生应适当增加种植密度。    
  7、适期套种    
  选择适宜的套种期,不仅能减轻共生期对花生生育的影响,而且能大幅度提高花生产量。适宜的套种时间与小麦播种行距和麦田封墒情有关,行距加宽,套种期应当提前。大垄宽幅小麦套种覆膜花生,应在套种前5天平均气温达7.5℃,地温稳定在10℃以上,即可套种。   
  8、田间管理    
  8.1 前期促早发 
  此期管理主要目标是“壮苗早发”。花生出苗后,及时清除压埋播孔的土穴,促进第一对侧枝早生快发,并及时抠出膜下侧枝。始花后如遇伏前旱,要轻浇润灌初花水,以促进前期有效花大量开放。   
  8.2 中期保稳长 
  及时控制病虫害,于始花后10~15 d根据叶部病害发生的种类和病情,及时喷药,防治叶斑病、网斑病和锈病。每10d叶面喷药1次,共喷3~4次。小麦套种花生果针形成和入土高峰期,及时适量浇水。当花生主茎高度超过35~40cm时,要及时控制,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30~50 g/667m2,加水35~50 kg/667m2叶面喷施,防止倒伏。    
  8.3 后期防早衰 
  花生进入结荚后期,及时叶面喷施氨、磷水溶液、微肥,延长茎枝顶部叶片的功能期,一般用1%的尿素和2%~3%的过磷酸钙水溶液,或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喷施1~2次,每次喷50~75kg/667m2。 
  小麦套种花生,能够大大节约光热资源和土地资源,还能够使肥水得到合理有效地利用,能够做到一肥两用、养分互分等资源节约的状态。这对增加我国的粮食产量,减少资源的浪费,促进我国的农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小麦套种花生种植技术应注意的几个事项
  2.1 精细整地播种
  首先在耕耙方面要提高对机械的使用度,更多的采用机耕机耙,充分发挥机械的作用,将翻耕的深度增加,把深耕的面积扩大。要按照指定的规格做洼,根据各方面条件的不同和变化灵活的确定洼的大小。其次,做好播种前对种子的处理。利用相关技术来保护种子避免病虫害的威胁,例如,药剂拌种、种子包衣等防护措施。最后要把握好播种的质量,要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灵活的掌握,重视墒情、播种、播量这三个重要的能够影响小麦质量的因素,加强对地下害虫的防治,做到全面周到的防护播种。
  2.2 花生种子的准备
  对种子的处理和选择一定要小心谨慎,将花生带壳照晒三到四天,其后将其剥壳处理,对剥壳后的种子划分等级,只选用一级和二级种子进行耕种。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不要将种子放在阴暗潮湿的地方,避免种植受潮,导致其在播种后出现青枯或根茎腐烂等病害。选取适当的药剂进行药剂拌种,避免各种地下害虫对种子的破坏。
  小麦套种花生不能够在播种之前进行施肥,这就导致了土地土壤肥力的缺乏。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可以采用施用种肥的方式,利用种肥来弥补土壤肥力确实的不足,促进作物的茁壮生长。
  对种植密度和播种的时期也要适当合理,对花生的套种可以采用等行套种的方法,在种植期间采用合理的密度,通常情况下采用的是每墩两粒的播种密度。此外,套种的时间也十分的重要,五月的中下旬为最佳的种植时间,大约是在小麦收割的前二十天,这些可以根据土地的情况和气候等因素灵活的掌握和变化。这样做不仅能够使花生或多较长的生长和积温的时间,还能减少两种作物在共生期间对花生产出的一些不利影响,例如,妨碍高脚苗的养成。
  2.3 小麦的田间管理
  在小麦田间管理的前期,也就是在出苗期到越冬期的这段时间内,通常要做好浇水封冻的准备。这样做可以帮助小麦顺利越冬,并且能够促进日后小麦的各方面成长。封冻水的教官在日均温度达到7/8℃的时候开始浇灌最为合适,在日均气温4/5℃的时候结束。
  在小麦田间管理的中期,大约是返青期到挑旗期这段时间。在小麦进入返青期之后,高产的田地要进行划耕、提高土地温度等工作,这段时间内不宜进行浇水和施肥,要控制无效的分蘖的滋长和产生,减少土地和土壤内的养分消耗。在起身期和拔节期这段时间内要注重小麦肥水的管理,这对日后小麦的麦穗数量、颗粒大小和颗粒重量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在挑旗期到孕穗期这段时间里,如果出现了脱肥的现象,可以适当的对麦苗进行追肥的处理,并且及时浇水补充养分。
  2.4 花生的田间管理
  前期的田间管理以浇水、除虫、破膜放苗等工作为主。由于对花生进行的使足墒套种,所以在花生出苗的这段时期内不要对花生进行浇水,如果出现了干旱的现象,应该顺应小麦麦垄的小水沟进行灌溉,以此来保证花生苗种的均匀和整齐。覆膜的花生要在花生准备破土而出的时候及时的进行破膜放苗的工作。如果发现了蚜虫等病虫害,要及时喷洒药剂进行防护和治疗,以此来避免病虫害的大量传播和扩散。在小麦收割的五到七天后,要进行清除杂草的工作。
  中期的管理大约从始花期开始每隔十到十五天对花生的叶面进行农药的喷洒,这样的喷洒应持续三到四次;在高温多湿的伏季,应该加大对棉铃虫的防治。如果在结荚期发现棉铃虫等病虫害,可以使用除虫药剂进行灌墩。在盛花时期,如果遇到干旱问题,应该对花生进行及时的田间浇水,以此来确保花生的结实率。除此之外,陆地栽培的花生在封垄之前还要注意对杂草的清除和防治,发现杂草可以采用两种办法进行清除,一种是中耕除草、另一种是化学除草。化学除草可以采用50%的乙草胺乳油,每100ml兑入50~60kg的水在大约667平方米的土地上进行喷洒,期能够产生效用的时间达到一个月之甚至更久。
  麦套花生的种植期间,花生受到小麦遮光的影响,可能会使花生的根部会较之单做的春季花生更加细长,在产量较高的情况下可能会发生倒伏的现象,对此应该及时在其叶面喷洒多效唑等药剂进行防护。        
  临沂市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业大市,但由于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近年来,粮油的价格在逐渐增长。传统的两熟制已经无法满足现如今的粮油需求,因此小麦套种花生是一项非常重要技术,合理运用这项播种技术,对提高临沂市的粮食产量,解决粮油之间的生产矛盾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 【发布时间】2019/1/3 14:21:32
  • 【点击频次】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