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作者】 聂跃贵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柳嘉镇白马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事实上,在教育学中有一个基本的看法,就是教育越是与生活相结合,就越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越能加深教育的深度,让教学的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教师就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探索,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切实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以及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教师要树立数学生活化的教学意识
  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教师要树立起数学生活化的意识。只有教师树立起数学生活化的意识,才能在教学活动中积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让学生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拥有饱满的热情。比如,学生在学习了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之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测量课桌、学校花坛等设施的长度、宽度,并让学生估计花坛的实际面积。教师转变教学意识,带领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涨,巩固所学知识,另一方面能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导入生活化,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把握好新旧知识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讲解图形的轴对称问题时,我先拿出自己剪好的“囍”字,问学生:会剪“囍”字吗?如何剪?剪出的“囍”字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发现轴对称的美,发现这些图形的变换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无形中产生了学习的动力。
  三、利用生活中的原型进行教学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也只有让它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中,它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大部分都能从生活中找到原型,在教学这些内容时,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原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喜欢学习数学。如我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小纸箱,讲清“表面积”的含义后,就让学生自己测量、计算所准备的小纸箱的表面积,交流计算方法后,又领着学生去测量、计算学校的一个空水池的表面积(这个水池没有顶),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整节课学生都兴趣高涨,下课铃响了都没人听到。又如在教学“统计和可能性”这部分内容时,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感兴趣的事件引入,请学生调查了解好朋友喜欢吃的水果、喜爱的体育运动等,在调查的基础上,填写统计表,绘制统计图,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就被调动起来。这些教学实践使我深深的体会到:数学一旦“回到”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就会张开飞翔的翅膀,跃入学生渴求知识的脑海中。
  四、在数学活动中实施生活化教学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大多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抽象思维尚未发展成熟,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他们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知识出发,为学生设计一些与他们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学习活动,多给予学生一些鼓励,让他们学会自主地进行观察和发现。教师要对学生的思路进行指导,指引他们发现数学知识的规律,以免学生的思考走入无效。数学知识学习的意义就是运用,教师要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用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提高学生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学生带来奇特的学习体验。只有让数学回归生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想要进行数学学习,并学会在生活中对数学知识加以运用,他们的数学能力才会得到有效的提高。以年月日的学习为例,当时笔者为学生设计了一个“制作年历”的活动,让学生将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年历的制作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在本活动中,笔者将学生每五人分成一个小组,有人负责纸张的选择,有人负责月历的绘画,有人负责单月内重要日子的查询。在学生统计完成后,笔者为学生增加了难度———让他们统计本班每个月出生的有几人,并将统计结果填在本组制作的月历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完成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了解到年月日的相关知识,还学会了制作统计表,这是他们学习能力的一个很大的飞跃。并且,学生之间相互询问对方的生日,彼此了解得更多,友情也随之升温,数学活动的氛围更加融洽。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相关的数学现象,引入与数学相关的生活实际来丰富课堂教学,让数学课更加贴进生活,使学生从单一的学数学转变为主动发现身边的数学,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学习有意义的数学。
  • 【发布时间】2019/1/3 14:22:56
  • 【点击频次】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