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探究

 

【作者】 邓 镜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铁清镇中心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文章首先阐述了小学生行为与思维的特点,其次分析了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指出了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策略,包括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组织学生深入探讨,完善习作评改工作。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写作素材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作文不仅要教会孩子一些基础性的字词和句式,更要培养出孩子们文学素养,让他们真正的有感而发,运用恰当的文字写出内心的真实感受,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引导和鼓励,在日常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大方面入手:
  一、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兴趣
  提高学生兴趣,是推动写作教学发展的关键。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现在的小学生而言,已经失去吸引力了。现在小学生由于很多都接触了多媒体、互联网等设备,教师若是不能在教学方法上做出创新,那么就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具体来说,可以在作文教学中尝试教学方法的组合式创新,即将两种或多种不同教学方法组合成一种新的方法进行教学,如可以将游戏法和多媒体法进行组合,也可以将微课教学和情境创设结合起来。比如,在教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之后,要让学生进行读后感的写作,为了提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就可以采取多媒体+游戏的方式来展开教学。首先,用多媒体营造一个音乐、视觉环境,然后让学生在这个环境中进行角色扮演,对孔子拜师的过程重现出来。通过这样一个方式,学生就会感觉到新颖有趣,从而兴趣大大提高。此外,教师也可以使用小组合作+情境创设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将自己想象为孔子的弟子,模拟拜孔子为师的过程。如此通过错位模拟,可以让学生产生不一样的感觉,这样再来写读后感,必定就很充实了。
  二、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实践和观察
  作为一种创造性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实践教学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还符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本质要求,能够让学生在不断的动手实践过程之中对大自然有一个更加深入的感觉,从而结合个人的实践经验以及感知进行有效的创作,将个人的实践与写作相结合,保障写作的生动性以及形象性。
  另外,教师还需要将写作训练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积极鼓励学生对生活以及学习进行深入观察,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保证学生能够在后期的写作训练之中立足于个人的观察结果进行有效的创作。结合本人的实践调查可以看出,全方位地观察以及细致地感知能够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避免写作时无从下手的尴尬境地。
  三、作文要与生活紧密结合
  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一些学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不出新意来,就是因为没有养成观察的习惯。比如,五年级上册有个单元的习作要求写爸爸妈妈的爱,大部分学生除了写自己生病时爸爸妈妈怎样照顾自己,便再无话可写,其实爸爸妈妈的爱不只藏在孩子生病期间无微不至地照顾里,还藏在每天早起精心烹饪的早餐里,藏在雨中迎面递来的那把雨伞里.....。鉴于此,我们语文老师平时就应多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春天来了,带学生出去走走,闻闻花香,听听鸟语。结合课文对人物的细节描写,鼓励学生在身边的父母、朋友、老师身上也找找这样的“细节”。
  抓住教材与生活的联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或说、或写,久而久之,学生便能逐步形成在生活中观察的好习惯了。作文与生活相结合,才能妙笔生花。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针对作文教学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这一问题,可从教育发展的角度出发,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来提高作文写作的效果。在开展写作练习时,就要组织学生进入生活中去,通过引导学生观赏与学习,以此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实现对作文的创新。在生活中能够让学生发现新鲜的素材,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将观察的事物写入文章,保证作文内容上充实性,提高写作的真实性。如可以组织学生思考与家长的郊游活动;可以组织学生利用休息时间到户外进行游玩,让学生在游玩中体验,并将自身的亲身感受表达出来。实践证明,在这种教学方法的影响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融入自身的真实感受,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为高质量的作文奠定基础。
  五、鼓励学生个性化写作,自主创作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个人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也各不相同。所以就有了“一千个读者心中的一千个哈姆雷特”。应试教育的弊端之一,就是不能让学生对生活有正确而个性的认识,让本应该五彩缤纷的、充满灵气的作文变成俗套的、呆板的、充满着空话、套话的应试之作。应鼓励孩子们“写出真实的、独特的感受”,要求孩子们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说真话、写实感,诉真情,让自己的作文有生命力。但目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教师对作文的指导仍坚持应试原则,即所谓的高分模式,高分文体,高分词句等被一一归纳。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作文成了为分数而写,为应试而作,学生毫无兴趣,也不利于孩子们的文学能力的提高。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因此我在具体教学当中不太限制孩子写作的模式和文体,让他们以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去创作。比如:有个孩子自小就对古体诗特别感兴趣,喜欢写个的“七言五律”这类的小诗,虽然文字词语很简单浅显,但的确是自己原创之作。我非常鼓励他这方面的创作,每次都给以鼓励和批注,引导他更加注重字词的表达深度,这个校园小诗人也更加有写作的热情。孩子的天性是自由的,不去过多束缚他们,他们反而会有更高的写作兴趣,让他们运用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文体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即陶冶了情操也锻炼了写作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六、改变以往作文评改的方式
  建立一个新的评改模式和评价标准,让学生也来参与自己作文的评改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评语要有新意和激励性。相信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一切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以学生为本,在不久之后许多学生一定会消除对写作文害怕的情绪。
  总之,要使学生的写作能力有所提高,教师必须在长期的教学、生活中去培养、帮助学生消除对写作文的畏惧感,引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 【发布时间】2019/1/3 14:28:51
  • 【点击频次】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