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作者】 黄 波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代市镇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由于受到“应试”影响,出现了教学误区,没有使美术教育的根本目标落实。在新课改实践的今天,我们应找出应对化解策略,让学生受到良好的美术教育。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误区;应对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各个学科都把素质教育理念深入教学实践中,但由于受到“应试”指挥的左右,很多教师还是放不下“教以求分”的取向追求,故而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所谓的主考科目上。而小学美术,虽然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作用很大,但在“不考”之列,也就没有受到重视之因。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就出现了或这或那的问题,致使美术教学的根本目标没有达到。下面,针对这几年我的教学发现,和平时美术研讨活动中看到的一些问题,谈谈美术教学中容易出现的教学误区及应对化解策略进行探讨。
  一、美术课堂中易出现的教学误区
  (一)把自己的审美意识强加给学生。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将自己的审美意识、情趣强加给学生,只讲如何去欣赏,不讲怎样观察、描绘,忽略了学生自身的感受。实际上,有些变形、夸张的儿童作品往往是儿童自己直觉经验的体现,是特定年龄阶段的产物。
  (二)重技能技法轻审美训练。教师过分强调技能技法的训练,什么透视、明暗、色彩、比例、结构、构图等等,却忽视了小学教育的审美任务。或者仅仅把审美作为点缀或幌子,认为可有可无。片面地把小学生美术教育成人化,教师讲得很吃力,学生更是难于理解,从根本上失去了学校美术教育的核心和精髓——审美教育。
  (三)重模仿轻想象力培养。美术是视觉艺术,一些美术教师认为只要能画,画起像就可以了。这种单纯地把美术教学视为教学生画“简笔画”,认为学生能够通过这种方式快速学会描画一种物体,绘画的基础就有了的做法,是错误的。殊不知,这种不用观察、思考,只需模仿的方法,只会让小学生离艺术越来越远。当代美术教育讲究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鼓励他们用心钻研,主张表达,讲究标新立异而不是简单模仿。因此,美术教师要认清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关系,要懂得绘画技术是为艺术服务的技术转变教育理念和方法,保护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这对学生一生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美术新课标对此有强烈的要求。
  (四)力求达到规范。很多学校都在使用一种涂色书,给学生们准备好了参照物,不仅仅是图案、大小,甚至该用什么颜色都有明确的规范。一幅印刷的色彩清晰的图画,旁边把颜色去掉只留白,然后让学生照着填色。笔者认为这种图书绝对不能采用,因为它对小学生有百害而无一利。
  二、化解应对的教学策略
  (一)美术教学应该关注“人文性”。新课标明确提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在传授学生美术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内在情感的表达和净化,它主要表现在学生的美术作品中。教师通过学生的美术作品,可以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例如,如果学生的美术作品采用明快的颜色,说明他的内心充满喜悦;如果学生的美术作品充满暗淡的色调,则说明他的心情是灰暗的。此时,笔者会和学生谈心,了解他的心思,如果发现该学生存在无法解决的问题,就会帮助他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二)联系生活开展美术教学。美术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体现。教学中如何发挥儿童的创造性是关键,对儿童而言,没有生活感受是缺憾,有了生活感受无法表达便是遗憾。为了增强儿童的想象力,在选修课中先抓儿童速写这一关。一个常见的静物、一个简单的文具、都能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强调观察的重要性,讲解整体和局部的先后顺序,改变学生千人一面的公式化弊端,在速写过程中改掉个别好动的儿童“马虎”和“求快”不良做法,一定要循循善诱,让学生勤思索、细观察,从中完成能力培养。
  (三)着力培养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在新课改推进的今天,作为美术教师,应着力注重趣味性教学策略,在提高小学美术教学效率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落实到实践中,这不仅需要从基本的教学方法层面进行提升,还应该在小学生的兴趣与动机方面进行必要的激化。例如,可以通过举办班级作品展的方式,让学生欣赏自己的作品。通过这种外在刺激的引导来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美术认知,从而为后来的小学美术学习兴趣以及学习动力的提升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四)保留学生的童真和天性。孩子喜爱画是其天性。他们有其独特的观察方式,有其超常的表现手法,凭自己的感受表达内心世界,往往能画出使人倍感亲切并且天真、纯朴的好画.美术教育就是要充分开发儿童的智力,提高其审美能力,促进其艺术个性的发展。一般未参加过儿童美术训练的儿童,他们的作品往往标新立异、别具一格。
  (五)玩中学、学中乐,寓教于乐。我认为儿童美术教育,就是让学生在美术环境中游戏,在游戏中提高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教给他们正确的观察方法,启发形象君维运转,鼓励想象与表现的“敢”字。美术教学的基本原则,就是让学生处于自由创造的主动地位。万不可用程式化的模式、公式化的教条、以成人的意志强制性的机械模仿,来干涉教育儿童,这种做法的后果导致儿童失去兴趣、失去信心,直至对美术产生反感。这种教学与开发学生知识背道而驰。
  总之,小学美术教师要摒弃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尊重教学规律,尊重学生发展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提升他们的想象能力、审美能力、个性化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李铁军,浅谈当前小学美术教学的误区及应对策略[J].教师,2011年。
  [2]方炜,小学美术教学的误区与思考[J].学周刊,2015年。
  [3]刘小平,浅谈当前小学美术教学的误区及应对策略[J].教育研究,2017年。
  • 【发布时间】2019/1/3 14:31:26
  • 【点击频次】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