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问题及策略探究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小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着重关注课堂、研究课堂、创造课堂,进而建设高效的小学音乐课堂,这已经成为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趋势。本文试图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提升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效率;新课程;欣赏教学
音乐欣赏教育是审美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培养和提高小学生审美情趣起着重要作用。高质量的音乐欣赏教学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联想、勇于表达情感和提高审美,甚至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塑造健全的人格。音乐欣赏的重要性让我们不得不重视其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但是小学音乐欣赏存在音乐教师不重视和小学生不感兴趣的问题。欣赏教育的缺失不利于陶冶小学生的高雅情操,所以,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育质量成为了教育部门和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
一、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和小学音乐教师不重视音乐欣赏
由于一部分小学和小学音乐教师没有重视音乐欣赏在塑造小学生健全人格和陶冶情操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对音乐欣赏无法产生兴趣,大大降低了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质量。学校压缩了音乐欣赏的课程,用其它文化学科取而代之。一方面,这样的行为不利于让教职工明白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缩短课程降低了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质量,没有足够的课时就无法进行有效的音乐欣赏教育。小学音乐教师在此背景的影响下,出现了备课准备不充分、课件制作随意、音乐选取不合适的问题。长此以往,小学生无法通过接触音乐欣赏课程感受到音乐的魅力。音乐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审美自然就会出现问题,不利于培养小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二)音乐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失偏颇
新课堂教学的主角是学生,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主体。在小学课堂上往往会出现两个极端的教学方式,一种是因为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而略过音乐欣赏的重难点,另一种则是以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为由过度扩展和解释重难点。因为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而略过音乐欣赏的重难点,忽略了音乐欣赏的本质是错误的,因为欣赏的本质才是精髓,而且音乐美需要音乐教师引导小学生去发现。另一种教学方式以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为由过度扩展和解释重难点,冗长的解释让学生失去了对音乐欣赏的兴趣,甚至产生对音乐欣赏课程的逆反心理。
(三)音乐教师没有真正了解音乐欣赏的精髓
音乐欣赏不是简简单单的听音乐和唱歌而已,音乐欣赏是听觉的享受,是高雅与知性的艺术。现今的音乐教师没有领悟到音乐欣赏的精髓,随意截取音乐的片段在课堂上让学生欣赏,殊不知,音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随意地截取片段会破坏曲子本身的意境。学生无法从宏观上感受一首曲子的美妙,也无法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没有音乐欣赏的核心就不能体会到音乐欣赏的魅力。
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
(一)采用情境教学模式
情境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是比较常见的教学方法,也是效果十分明显的教学形式。情境教学可以让学生尽情地表达对音乐的感情,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加充分地理解音乐的意义。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可以进行真实的情感体验,以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另外,教师在教唱歌曲时,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来将歌曲的背景、创作过程、幕后故事等内容都一一告知给学生,让学生对这一歌曲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这样一来,不仅教授给学生音乐理论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怀,具有教育性和思想性的特点,这也是欣赏教学的最终目标。
(二)引导学生聆听和交流
音乐的美之体现需要人通过耳朵仔细聆听,然后将这种美印刻在内心,实现美的升华。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来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聆听,感受音乐的魅力。通过一定聆听量的积累之后,引导学生对聆听的感受进行表达,说出自身对美的感受。学生的欣赏水平会逐渐提升,进而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乐器演奏出大自然当中的各种声音,将这些声音组成美妙的音乐。引导学生去用心聆听,分成小组讨论聆听之后的感受。由于学生们的生活经验不同,聆听相同的音乐也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在讨论中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以及表达的能力。可见,聆听音乐是欣赏音乐的前提和基础。
(三)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
“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论在什么时候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也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主要是对已产生的形象,形式新颖的事物有一种求知的欲望,用我们平时积累做好的课件能将文字、图像等形象逼真的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老师也应该用自己对音乐的思想来感染学生,影响学生,让学生明白关于美、关于音乐的欣赏是因人而异的,每个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平日的教学里,我们还必须让学生懂得以自己的思想为主导,学会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打开自己的思维空间,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艺术想象力,让他们在音乐生活中获得更多的乐趣。
(四)更新教学设备
政府应该认同小学音乐欣赏教育、支持小学音乐教学。部分学校设施不完善、师资不够,政府应该及时补充,让每一个小学生都能享受应有的音乐教育。同时,学校也应逐步的完善音乐教学设备,建立一支专业的音乐教师队伍,为音乐教学的开展建立良好的保障。丰富的教学资源、良好的硬件设施,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充分的理解音乐。
(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实践
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观能动的参与到学习中,从而获得更加深刻的感受,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情感。除此之外,老师还要积极实践各种有效的音乐欣赏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比如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老师可采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让学生理解背后的音乐故事,让学生感觉身临其境;或是直接让学生以聆听为主线,留给学生足够的欣赏与想象空间。让学生真正了解到音乐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是一种以人的感受为本的教学,它没有正确答案,也没有成绩,在学习音乐的时候,能感受到教科书以外的知识和情感。
参考文献:
[1]孙丽.刍议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探究[J].音乐时空,2013,03:107-109.
[2]李静.运用多元化策略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实效的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6,06:37.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效率;新课程;欣赏教学
音乐欣赏教育是审美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培养和提高小学生审美情趣起着重要作用。高质量的音乐欣赏教学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联想、勇于表达情感和提高审美,甚至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塑造健全的人格。音乐欣赏的重要性让我们不得不重视其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但是小学音乐欣赏存在音乐教师不重视和小学生不感兴趣的问题。欣赏教育的缺失不利于陶冶小学生的高雅情操,所以,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育质量成为了教育部门和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
一、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和小学音乐教师不重视音乐欣赏
由于一部分小学和小学音乐教师没有重视音乐欣赏在塑造小学生健全人格和陶冶情操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对音乐欣赏无法产生兴趣,大大降低了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质量。学校压缩了音乐欣赏的课程,用其它文化学科取而代之。一方面,这样的行为不利于让教职工明白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缩短课程降低了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质量,没有足够的课时就无法进行有效的音乐欣赏教育。小学音乐教师在此背景的影响下,出现了备课准备不充分、课件制作随意、音乐选取不合适的问题。长此以往,小学生无法通过接触音乐欣赏课程感受到音乐的魅力。音乐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审美自然就会出现问题,不利于培养小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二)音乐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失偏颇
新课堂教学的主角是学生,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主体。在小学课堂上往往会出现两个极端的教学方式,一种是因为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而略过音乐欣赏的重难点,另一种则是以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为由过度扩展和解释重难点。因为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而略过音乐欣赏的重难点,忽略了音乐欣赏的本质是错误的,因为欣赏的本质才是精髓,而且音乐美需要音乐教师引导小学生去发现。另一种教学方式以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为由过度扩展和解释重难点,冗长的解释让学生失去了对音乐欣赏的兴趣,甚至产生对音乐欣赏课程的逆反心理。
(三)音乐教师没有真正了解音乐欣赏的精髓
音乐欣赏不是简简单单的听音乐和唱歌而已,音乐欣赏是听觉的享受,是高雅与知性的艺术。现今的音乐教师没有领悟到音乐欣赏的精髓,随意截取音乐的片段在课堂上让学生欣赏,殊不知,音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随意地截取片段会破坏曲子本身的意境。学生无法从宏观上感受一首曲子的美妙,也无法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没有音乐欣赏的核心就不能体会到音乐欣赏的魅力。
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
(一)采用情境教学模式
情境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是比较常见的教学方法,也是效果十分明显的教学形式。情境教学可以让学生尽情地表达对音乐的感情,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加充分地理解音乐的意义。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可以进行真实的情感体验,以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另外,教师在教唱歌曲时,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来将歌曲的背景、创作过程、幕后故事等内容都一一告知给学生,让学生对这一歌曲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这样一来,不仅教授给学生音乐理论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怀,具有教育性和思想性的特点,这也是欣赏教学的最终目标。
(二)引导学生聆听和交流
音乐的美之体现需要人通过耳朵仔细聆听,然后将这种美印刻在内心,实现美的升华。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来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聆听,感受音乐的魅力。通过一定聆听量的积累之后,引导学生对聆听的感受进行表达,说出自身对美的感受。学生的欣赏水平会逐渐提升,进而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乐器演奏出大自然当中的各种声音,将这些声音组成美妙的音乐。引导学生去用心聆听,分成小组讨论聆听之后的感受。由于学生们的生活经验不同,聆听相同的音乐也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在讨论中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以及表达的能力。可见,聆听音乐是欣赏音乐的前提和基础。
(三)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
“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论在什么时候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也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主要是对已产生的形象,形式新颖的事物有一种求知的欲望,用我们平时积累做好的课件能将文字、图像等形象逼真的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老师也应该用自己对音乐的思想来感染学生,影响学生,让学生明白关于美、关于音乐的欣赏是因人而异的,每个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平日的教学里,我们还必须让学生懂得以自己的思想为主导,学会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打开自己的思维空间,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艺术想象力,让他们在音乐生活中获得更多的乐趣。
(四)更新教学设备
政府应该认同小学音乐欣赏教育、支持小学音乐教学。部分学校设施不完善、师资不够,政府应该及时补充,让每一个小学生都能享受应有的音乐教育。同时,学校也应逐步的完善音乐教学设备,建立一支专业的音乐教师队伍,为音乐教学的开展建立良好的保障。丰富的教学资源、良好的硬件设施,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充分的理解音乐。
(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实践
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观能动的参与到学习中,从而获得更加深刻的感受,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情感。除此之外,老师还要积极实践各种有效的音乐欣赏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比如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老师可采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让学生理解背后的音乐故事,让学生感觉身临其境;或是直接让学生以聆听为主线,留给学生足够的欣赏与想象空间。让学生真正了解到音乐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是一种以人的感受为本的教学,它没有正确答案,也没有成绩,在学习音乐的时候,能感受到教科书以外的知识和情感。
参考文献:
[1]孙丽.刍议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探究[J].音乐时空,2013,03:107-109.
[2]李静.运用多元化策略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实效的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6,06:37.
- 【发布时间】2019/1/3 14:31:50
- 【点击频次】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