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初探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师按照一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学生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国家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这个活动在每一科目的教学中都应该渗透,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组织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如何渗透呢?笔者认为,教师要整体把握德育主线,用问题启发德育思考,在引领思想碰撞之后必须进行点播、正面引导。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德育渗透
道德情感是个人道德意识的构成因素。指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对现实的道德关系和自己或他人的道德行为等所产生的爱憎好恶等心里体验。在现阶段社会现状下,我们更多的只看中了学生的整体知识容量,却忽视了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我们拥有了大批高质量知识容量的机器,却失去了多少个身心健康的学生。未成年犯罪在逐日提高,高智商犯罪更是比比皆是。我们的学生知道时下最红的明星却不知道什么叫奋斗;我们的学生知道时下最流行的衣服却不知道疼爱父母;我们的学生知道电脑里推出的新游戏却不懂得谦让;我们的学生理所当然的大把花着父母的钱却不知道如何劳动……
怎样让我们的学生在接受全方位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同时也是一个身心健康的学生已是一个非常棘手的社会问题。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呢?
一、全局驾驭德育主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素质教育应以德育为首,这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指导。学校应把德育工作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正确处理好“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不断创新德育工作体系。小学语文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份很完美的德育素材,教师要能完整的把握德育主线。例如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语文上册《从现在开始》,讲了狮子想找一个动物接替他做“万兽之王”。于是他让小动物们轮流当“万兽之王”,每个小动物当一个星期。谁做得最好,谁就是森林里的新首领。结果轮到猫头鹰的时候他吩咐所有的小动物像他一样白天睡觉晚上干活。轮到袋鼠的时候,他又吩咐小动物们都跟他一样跳着走路。只有小猴子让大家按原来的习性自由生活。最后狮子选了小猴子当“万兽之王”。
如果教师在理解过程中仅仅局限于让学生明白猫头鹰和袋鼠没有顾及到别人的习性,只有小猴子顾及到了别人的习性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在我们大多数学生中都存在着和猫头鹰、袋鼠一样的心理趋向,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出生就开始理所当然的接受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百般呵护,在学生的意识里,让别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是理所当然的。然而这篇课文就是要让我们启发学生发现自己这种不好的心理趋向,使其在自省过程中树立起正确的思想意识。我想这才是编写这篇教材的真正意图吧!那么怎样让这个意图更深刻的贯穿全文呢?在教学中应该是这样逐一把握这层德育主线的:
1.通过情景导入让学生整体感知“习惯”的含义。
2.让学生意识到每个人都会有各自的一些习惯,有的习惯好,有的习惯不好,我们要善于发现自己的好习惯把它做得更好,还要善于发现自己一些不好的习惯,并努力把它改掉。
3.教育学生生活中要学会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容纳身的人。
二、带着思考引导德育
用问题启发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产生德育思想碰撞是最好的德育方法。例如《从现在开始》为了突出让学生明白要学会谦让,学会容纳、理解别人,可以这样设计问题的:
1.猫头鹰有什么习性?它要求小动物们怎样做?小动物们有什么反映?
2.袋鼠有什么习性?它要求小动物们怎样做?小动物们又有什么反映?
3.狮子最后选了谁做“万兽之王”?为什么要选它?
4.举例说说生活中你有过像猫头鹰和袋鼠这样的行为吗?今后你将怎样改正?
通过以上问题的启发,学生的思想经历了一个从质疑到产生矛盾再到激烈的冲突碰撞最后形成一定的道德评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整体的把握了课文线索,并且通过思考,显而易见就把猫头鹰、袋鼠和小猴子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比认可了小猴子的做法,形成了更深层次的道德评价标准。特别是通过第四个问题,学生自省到了很多生活中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让德育标准和规范真正做到了来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
三、采取正面启发
所谓正面就是正确的、好的一面。通过以上激烈的思想碰撞,不同的学生悟到的点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引领思想碰撞之后必须进行点播、正面引导。在进行《从现在开始》这篇课文的德育点播环节时,可以这样问学生:“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你都明白了些什么道理?”在充分让学生们畅所欲言后,跟学生们说:“对,你们说得太好了,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一些各自的习惯,有的是好习惯,有的是坏习惯。我们要善于发现自己的好习惯把它做得更好,还要善于发现自己不好的习惯并努力把它改掉。生活中我们还应该学会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容纳身边的人。”我想,听了老师的话孩子们的脸上会出现了甜甜的微笑……这样的诱导孩子们是乐于接受的。
总之,德育教育应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教育当中,这不仅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需要。德育就像教学过程中的春天,有了春天草儿更绿了,有了春天花儿更艳了,有了春天大地才变得温暖,有了春天世界才会无比美丽。而如何让这美丽的春天永驻,完全取决于教师的不懈坚持,才能使德育教育溶于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单晓宇.课本上启智,教学中立德——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德育渗透[J].江西教育,2017(24):60.
[2]孙艳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J].林区教学,2016(02):11-12.
[3]屈阳春.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德育渗透[J].教书育人,2014(14):65.
[4]乔正雄.浅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4(15):98.
[5]郑力华.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德育渗透的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2(07):94.
[6]彭小艳.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的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7):81.
[7]秦红梅.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性[J].现代经济信息,2018(19):428.
[8]恰力帕提·库萨因哈孜.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年课堂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2.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德育渗透
道德情感是个人道德意识的构成因素。指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对现实的道德关系和自己或他人的道德行为等所产生的爱憎好恶等心里体验。在现阶段社会现状下,我们更多的只看中了学生的整体知识容量,却忽视了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我们拥有了大批高质量知识容量的机器,却失去了多少个身心健康的学生。未成年犯罪在逐日提高,高智商犯罪更是比比皆是。我们的学生知道时下最红的明星却不知道什么叫奋斗;我们的学生知道时下最流行的衣服却不知道疼爱父母;我们的学生知道电脑里推出的新游戏却不懂得谦让;我们的学生理所当然的大把花着父母的钱却不知道如何劳动……
怎样让我们的学生在接受全方位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同时也是一个身心健康的学生已是一个非常棘手的社会问题。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呢?
一、全局驾驭德育主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素质教育应以德育为首,这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指导。学校应把德育工作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正确处理好“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不断创新德育工作体系。小学语文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份很完美的德育素材,教师要能完整的把握德育主线。例如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语文上册《从现在开始》,讲了狮子想找一个动物接替他做“万兽之王”。于是他让小动物们轮流当“万兽之王”,每个小动物当一个星期。谁做得最好,谁就是森林里的新首领。结果轮到猫头鹰的时候他吩咐所有的小动物像他一样白天睡觉晚上干活。轮到袋鼠的时候,他又吩咐小动物们都跟他一样跳着走路。只有小猴子让大家按原来的习性自由生活。最后狮子选了小猴子当“万兽之王”。
如果教师在理解过程中仅仅局限于让学生明白猫头鹰和袋鼠没有顾及到别人的习性,只有小猴子顾及到了别人的习性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在我们大多数学生中都存在着和猫头鹰、袋鼠一样的心理趋向,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出生就开始理所当然的接受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百般呵护,在学生的意识里,让别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是理所当然的。然而这篇课文就是要让我们启发学生发现自己这种不好的心理趋向,使其在自省过程中树立起正确的思想意识。我想这才是编写这篇教材的真正意图吧!那么怎样让这个意图更深刻的贯穿全文呢?在教学中应该是这样逐一把握这层德育主线的:
1.通过情景导入让学生整体感知“习惯”的含义。
2.让学生意识到每个人都会有各自的一些习惯,有的习惯好,有的习惯不好,我们要善于发现自己的好习惯把它做得更好,还要善于发现自己一些不好的习惯,并努力把它改掉。
3.教育学生生活中要学会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容纳身的人。
二、带着思考引导德育
用问题启发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产生德育思想碰撞是最好的德育方法。例如《从现在开始》为了突出让学生明白要学会谦让,学会容纳、理解别人,可以这样设计问题的:
1.猫头鹰有什么习性?它要求小动物们怎样做?小动物们有什么反映?
2.袋鼠有什么习性?它要求小动物们怎样做?小动物们又有什么反映?
3.狮子最后选了谁做“万兽之王”?为什么要选它?
4.举例说说生活中你有过像猫头鹰和袋鼠这样的行为吗?今后你将怎样改正?
通过以上问题的启发,学生的思想经历了一个从质疑到产生矛盾再到激烈的冲突碰撞最后形成一定的道德评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整体的把握了课文线索,并且通过思考,显而易见就把猫头鹰、袋鼠和小猴子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比认可了小猴子的做法,形成了更深层次的道德评价标准。特别是通过第四个问题,学生自省到了很多生活中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让德育标准和规范真正做到了来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
三、采取正面启发
所谓正面就是正确的、好的一面。通过以上激烈的思想碰撞,不同的学生悟到的点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引领思想碰撞之后必须进行点播、正面引导。在进行《从现在开始》这篇课文的德育点播环节时,可以这样问学生:“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你都明白了些什么道理?”在充分让学生们畅所欲言后,跟学生们说:“对,你们说得太好了,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一些各自的习惯,有的是好习惯,有的是坏习惯。我们要善于发现自己的好习惯把它做得更好,还要善于发现自己不好的习惯并努力把它改掉。生活中我们还应该学会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容纳身边的人。”我想,听了老师的话孩子们的脸上会出现了甜甜的微笑……这样的诱导孩子们是乐于接受的。
总之,德育教育应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教育当中,这不仅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需要。德育就像教学过程中的春天,有了春天草儿更绿了,有了春天花儿更艳了,有了春天大地才变得温暖,有了春天世界才会无比美丽。而如何让这美丽的春天永驻,完全取决于教师的不懈坚持,才能使德育教育溶于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单晓宇.课本上启智,教学中立德——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德育渗透[J].江西教育,2017(24):60.
[2]孙艳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J].林区教学,2016(02):11-12.
[3]屈阳春.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德育渗透[J].教书育人,2014(14):65.
[4]乔正雄.浅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4(15):98.
[5]郑力华.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德育渗透的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2(07):94.
[6]彭小艳.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的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7):81.
[7]秦红梅.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性[J].现代经济信息,2018(19):428.
[8]恰力帕提·库萨因哈孜.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年课堂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2.
- 【发布时间】2019/1/3 14:35:48
- 【点击频次】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