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作文能力

 

【作者】 黄梅芳

【机构】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克长乡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教30年来,我发现不少农村孩子特别害怕写作文,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觉得无内容可写。有的语言积累少,写出来的文章“牛头不接马嘴”;写出来的文章有中心,但内容不具体;有的学生作文时干脆借助《小学生优秀作文选》之类的作文参考书籍进行写作。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就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作文能力的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关键词:培养;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
  一、加强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积累写作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好的素材就写不出好的文章。然而想要得到好的素材,必须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这对于提高写作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活动课和课余时间,有计划,有目的,有要求,有检查地指导学生对自己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把观察到的东西记录下来作为今后写作的素材。使学生作文时能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有主次。
  我在指导学生观察事物时,要求学生循序渐进的进行,按照不同的顺序,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认真细致地进行观察,然后展开合理的想像。例如:在指导学生观察桔子时,我利用活动课带领学生去到果园,按从整体到部分的观察顺序,先指导学生从桔子树的整体形态、颜色和姿态。再从部分指导学生对树干、枝、叶、果等主要特点作认真细致的观察,并对其各方面的作用展开了合理的联想。经过如此的观察,学生们能够很快地写出了《我爱家乡的蜜桔》一文的写作提纲,而且写这篇作文时也能够做到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主,文章写得有条有理,内容充实。
  二、引导学生作文时紧密结合生活实际
  小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来自于现实生活。因此,在作文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注重将作文与生活结合在一起。比如,我在农村任教这么多年发现,对于农村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学生们对此往往视而不见,而当要求他们去观察、了解、分析后,把观察的事物和现象写成文章时,迫使学生从活动中意识到了必须要紧密结合生活实际。而平时,我还要求学生去观察丰收的田野,农民劳动的情景,乡村风景,傍晚炊烟,人们劳动后回家的神态等等;还要求他们有空去帮助家里放牛、淋菜、喂猪时要注意观察,为以后的作文积累经验和材料。这样,学生对那些平时不注意的事物经过老师的引导就会留意和观察,并逐渐养成了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也为提高作文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学生口头语言的训练,提高表达能力
  有些老师认为,农村学生见识少,不敢说话,不爱说话,轻视口头语言训练。要知道口头语言的训练也是书面作文的基础,否则学生写作文时就无从下笔,言之无物。根据此弊端,我在作文教学中坚持说写原则,除指导朗读、背诵外,还注意指导复述课文(包括创造性的复述训练)、口头练说等训练,在读中讲,讲中练。教中年级时,在学生进行写作文前,先让学生口头上说,然后教师再指导学生再说,最后把自己所说的整理好后写下来。如:在教学生写景物时,先让学生回去观察一处景物;然后在课堂上说说自己看到的东西,教师再从中加以指导,使学生知道哪些地方该说详细些,哪些地方该说简单些;最后再按说的写下来。到高年级时,说的训练要求从提纲式到事情的梗概式再到内容详细叙述式,最后到想像叙述式;在语言形式方面,我还要求学生要学会灵活使用描写、叙述、抒情等语言,学生有了说的基础后,再通过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同步,进一步提高了语言文字的组织和表达能力。
  四、加强对学生写作技能的指导,学会布局谋篇
  作文课中正确的指导性训练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在语文的作文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扶”和“引”的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循序渐进地理解和掌握写作的方法,沿着正确的写作方法写好作文,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如在教写“记你和同学之间值得回忆的一件事”一文时,我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指导的:
  1、审清题意,明确要点。习作前,我先引导学生审清题意,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1)从你和同学之间发生的值得回忆的事中,选一件来写,这件事一定要在你和这个同学之间发生的,而且它不是普通的事,而是“有意义”的,也是“值得回忆的事”;(2)这次习作一定要挑选一件最能反映这个同学某种思想品质、性格特点鲜明的事例来写;(3)习作还要求“适当写一点这个学生的内心活动”。但文章又是以第一人称“我”去写的,这样就只能直接说“我”的内心活动,可以用“我”的内心活动去想像他人的内心活动。如骆秀娟同学在写《一件小事》中这样写:我想:……帮助别人原来是这么高兴的事。老师会想:……关键时刻,这几位学生表现还真不错。同学们会想:……这几位同学能做的事,为什么我没有勇气去做呢?通过这样的指导,学生把内心活动写活了。
  2、台阶练习,突破难点。“写出这个同学的特点”是本次习作的一个很重要的要求,也是本次习作的难点。而“适当写一点这个同学的内心活动”也不可忽视。我指导学生先认真观察自己周围的同学,再进行人物特点描写以及心理活动描写的片断写作练习;片断写好后,我让学生先在小组里朗读,互相评议,看谁特点写得像,心理活动写得当;然后从小组里选一名写得较好的习作在班上朗读,全班同学进行评议,最后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这样,通过写——议——听——改,不但使学生写好了人物的特点和心理活动之外,还写出来的文章重点突出,生动感人。如张帆同学在写《我的同学》一文时,这样写到:杨立是我的好朋友,他好做一些滑稽动作,逗人发笑。有时老师叫他到黑板上做习题,他就故意挺起胸脯,肩膀一耸一耸,舌头一伸一伸,迈起卓别林式的八字步往讲台上走,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一天,杨立在文具店买铅笔,看见一个三四岁的小姑娘依着墙角哭。便走过去问她,小姑娘见生人走近,哭得更厉害了。杨立紧皱眉头:我用什么办法他才不哭呢?给东西她吃?讲笑话他听?做鬼脸,对,这是我最擅长的。于是,他挤挤鼻子,咧咧嘴,做了个鬼脸,把小姑娘逗笑了。
  3、范文指导,悟出特点。虽然学生们审清了题目,但在习作过程中,往往还有些学生不能正确地摆好“我”与这个同学在文中的位置,有的学生甚至还把文章写成了《我的同学》。该如何摆好“我”与这个同学的关系,重点又应该写谁呢?首先我引导学生联系已学过的课文《少年闰土》、《我的心事》这两篇文章,让学生认真分析本次习作与课文的写法是否相似,指导学生进行变换课题的训练,即把《少年闰土》换成《我和闰土》,把《我的心事》换成《我和姐弟俩》,让学生从变换的课题中懂得本次作文的写法与课文的写法是可以相似的;其次我接着引导学生去阅读《我的弟弟》、《我的妈妈》等的例文,让学生进一步从中悟出本次习作的特点。最后,学生拿起笔来,写起文章来,就轻松多了。
  总之,要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扎扎实实地培养农村学生的作文能力,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学习、探究、开拓新的教法,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学》广东教育出版社
  • 【发布时间】2019/1/3 14:42:19
  • 【点击频次】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