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方法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作文是小学语文课堂内容的组成之一,写作水平也是衡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准。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利用各种有效资源进行素材的积累,并教导学生融情于景地体会写作素材的内涵,最后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师教学;小学生;素材积累
众所周知,写作不仅在试卷上所占比例较大,影响学生最终考试成绩,同样也是核验学生综合素养的一项内容。但是我们常常在进行写作指导与检查的过程中发现有部分学生拿到作文题目就脑袋放空,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这正是由于没有足够的素材,没有足够的材料准备,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写作指导中需要强调学生对材料的准备和积累,如此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写作的源泉,提升写作的能力。
一、在教材中收集
如今的小学语文教材设计非常人性化,为学生选取了很多优秀的文章和內容,由于课文已经经过了课下的预习、课上的讨论以及课下的复习,所以是学生印象较为深刻的内容。教材中涵盖的素材类型非常多样,使用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也是学生所熟悉的,但是大部分时候作文教学都没有将教材内容看做一种写作素材,浪费了最熟悉的写作资料。
二、从课外阅读中获取
创新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好的文章与阅读内容和阅读量是分不开的。教师应该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协助学生选择有价值的阅读材料,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素材的选取和分类。由于不同的人的思考方式不同,所以写作方式也各有千秋,小学生大部分更喜欢阅读趣味性强,简单易懂的内容。所以教师应当广泛涉猎各类文学作品,协助学生挑选出适合读的以及适合积累的内容。适当为学生提供一些能够对小学作文有所助益的书单,以供学生参考,让学生养成在阅读中做笔记的好习惯。教师可以尝试在阅读课上和学生一起做阅读笔记,尊重学生的独特记录方式,让学生用单独的本子对可以利用的素材进行摘抄和积累,并在此过程中对积累的内容进行划分,作为引导者,教师应当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自己感兴趣的文章中的内容进行记录和积累。教师应当及时检查学生的积累情况,发现学生的兴趣类型,查找学生的空缺领域,并向学生推荐能补足的同类的文章和书籍。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摘抄内容进行仿写和改写,选择自己有感触的内容写出读后感,为作文写作做好铺垫。教师不应将写作的重点全部放在写作技巧和手法上,应当合理安排时间,均衡阅读和写作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开拓眼界,让学生写出高质量高水平的作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在实践活动中记录
为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各小学通常会组织一定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锻炼各方面的能力,此外,小学生也可以适当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丰富阅历、锻炼实践能力的同时还能够积累作文的素材。除了这些类型的活动,小学生还可以在家中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去社区做小志愿者,和同学一起到户外去运动等。实践活动每天都在进行,而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都是作文的灵感来源,教师应当提醒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整理和记录,不但应记住自己在实践当中的感触,还应将实践当中的细节整理成文字,方便写作文时能够及时想到并进行使用。应当让学生形成记录实践的习惯,坚持每天进行,长此以往才能积累足够的写作素材,应对各种各样的作文类型都能游刃有余。
四、从生活中积累
很多学生都觉得自己脑海里没有任何的素材可以运用到写作中,其实这是因为他们不太懂得如何去积累素材。或许对他们来说,多读几篇优秀作文就可以了。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因为那些优秀作文的素材都有着自己特定的适用范围,并不是任何的作文题材和内容都可以应用。还有一点,如果学生读了很多优秀作文,就会导致他们的写作思维受到一定的局限。只要是写作文,就会不自觉地使用同一种套路,如果大家都使用同一种方法,就会导致学生没有办法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自然不会得到很大的提升。所以我们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多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只有自己真正感悟到了生活中的美好,才能写出更加优秀的作文,才能通过作文表达出自己最真实的感情。那么学生应该如何从生活中积累素材呢?在这里我想说的是生活处处都有精彩,重要的是需要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五、在课堂中收集
虽然说大多时候的语文课堂都是老师教给学生一些写作技巧,但是老师在讲技巧的时候一定会提到相应的素材内容。学生就应该学会在老师讲相关素材的时候将其记住,可以在下一次的写作中运用。要知道老师在课堂上用到的素材都是非常典型的,如果学生可以真正掌握这些内容,就可以更好地去学习。我们应该都知道,在一般情况下,一个班级的学生在上同一节课之后学到的知识内容是不一样的,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学生,他们有一些是天生不喜欢学习,认为课堂内容太过无聊,同时还有一类学生在课堂上开小差,在听课的过程中思维已经不再跟随老师的步伐了。面对这一类的学生,老师要及时提醒他们,不能让他们白白荒废掉一节课。况且老师在教写作技巧的时候,很多内容都是前后关联的,如果没有很好地掌握当堂课的学习内容,就很难再听懂之后的课堂内容。学生一定要仔细的阅读教材,教材的内容都是非常经典的。同时学生还要有课前预习的习惯,只有学生提前对知识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才能在上课的时候更好地跟上老师的节奏,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去听讲,才能让自己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没有素材是导致学生写作吃力的主要原因,让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有话可说、有根有据是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发现素材、收集素材,并使用素材,而不是简单的为学生提供范文模板或者提供现成的写作素材,着重教导学生收集方法但不限制其写作内容,让学生在积累素材的过程中逐步提升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娜.如何指导学生积累材料[J].科技资讯,2006(26).
[2]往你的“仓库”里积累点东西[J].少年作文辅导(小学版),2002(05).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师教学;小学生;素材积累
众所周知,写作不仅在试卷上所占比例较大,影响学生最终考试成绩,同样也是核验学生综合素养的一项内容。但是我们常常在进行写作指导与检查的过程中发现有部分学生拿到作文题目就脑袋放空,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这正是由于没有足够的素材,没有足够的材料准备,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写作指导中需要强调学生对材料的准备和积累,如此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写作的源泉,提升写作的能力。
一、在教材中收集
如今的小学语文教材设计非常人性化,为学生选取了很多优秀的文章和內容,由于课文已经经过了课下的预习、课上的讨论以及课下的复习,所以是学生印象较为深刻的内容。教材中涵盖的素材类型非常多样,使用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也是学生所熟悉的,但是大部分时候作文教学都没有将教材内容看做一种写作素材,浪费了最熟悉的写作资料。
二、从课外阅读中获取
创新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好的文章与阅读内容和阅读量是分不开的。教师应该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协助学生选择有价值的阅读材料,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素材的选取和分类。由于不同的人的思考方式不同,所以写作方式也各有千秋,小学生大部分更喜欢阅读趣味性强,简单易懂的内容。所以教师应当广泛涉猎各类文学作品,协助学生挑选出适合读的以及适合积累的内容。适当为学生提供一些能够对小学作文有所助益的书单,以供学生参考,让学生养成在阅读中做笔记的好习惯。教师可以尝试在阅读课上和学生一起做阅读笔记,尊重学生的独特记录方式,让学生用单独的本子对可以利用的素材进行摘抄和积累,并在此过程中对积累的内容进行划分,作为引导者,教师应当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自己感兴趣的文章中的内容进行记录和积累。教师应当及时检查学生的积累情况,发现学生的兴趣类型,查找学生的空缺领域,并向学生推荐能补足的同类的文章和书籍。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摘抄内容进行仿写和改写,选择自己有感触的内容写出读后感,为作文写作做好铺垫。教师不应将写作的重点全部放在写作技巧和手法上,应当合理安排时间,均衡阅读和写作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开拓眼界,让学生写出高质量高水平的作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在实践活动中记录
为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各小学通常会组织一定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锻炼各方面的能力,此外,小学生也可以适当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丰富阅历、锻炼实践能力的同时还能够积累作文的素材。除了这些类型的活动,小学生还可以在家中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去社区做小志愿者,和同学一起到户外去运动等。实践活动每天都在进行,而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都是作文的灵感来源,教师应当提醒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整理和记录,不但应记住自己在实践当中的感触,还应将实践当中的细节整理成文字,方便写作文时能够及时想到并进行使用。应当让学生形成记录实践的习惯,坚持每天进行,长此以往才能积累足够的写作素材,应对各种各样的作文类型都能游刃有余。
四、从生活中积累
很多学生都觉得自己脑海里没有任何的素材可以运用到写作中,其实这是因为他们不太懂得如何去积累素材。或许对他们来说,多读几篇优秀作文就可以了。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因为那些优秀作文的素材都有着自己特定的适用范围,并不是任何的作文题材和内容都可以应用。还有一点,如果学生读了很多优秀作文,就会导致他们的写作思维受到一定的局限。只要是写作文,就会不自觉地使用同一种套路,如果大家都使用同一种方法,就会导致学生没有办法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自然不会得到很大的提升。所以我们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多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只有自己真正感悟到了生活中的美好,才能写出更加优秀的作文,才能通过作文表达出自己最真实的感情。那么学生应该如何从生活中积累素材呢?在这里我想说的是生活处处都有精彩,重要的是需要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五、在课堂中收集
虽然说大多时候的语文课堂都是老师教给学生一些写作技巧,但是老师在讲技巧的时候一定会提到相应的素材内容。学生就应该学会在老师讲相关素材的时候将其记住,可以在下一次的写作中运用。要知道老师在课堂上用到的素材都是非常典型的,如果学生可以真正掌握这些内容,就可以更好地去学习。我们应该都知道,在一般情况下,一个班级的学生在上同一节课之后学到的知识内容是不一样的,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学生,他们有一些是天生不喜欢学习,认为课堂内容太过无聊,同时还有一类学生在课堂上开小差,在听课的过程中思维已经不再跟随老师的步伐了。面对这一类的学生,老师要及时提醒他们,不能让他们白白荒废掉一节课。况且老师在教写作技巧的时候,很多内容都是前后关联的,如果没有很好地掌握当堂课的学习内容,就很难再听懂之后的课堂内容。学生一定要仔细的阅读教材,教材的内容都是非常经典的。同时学生还要有课前预习的习惯,只有学生提前对知识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才能在上课的时候更好地跟上老师的节奏,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去听讲,才能让自己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没有素材是导致学生写作吃力的主要原因,让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有话可说、有根有据是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发现素材、收集素材,并使用素材,而不是简单的为学生提供范文模板或者提供现成的写作素材,着重教导学生收集方法但不限制其写作内容,让学生在积累素材的过程中逐步提升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娜.如何指导学生积累材料[J].科技资讯,2006(26).
[2]往你的“仓库”里积累点东西[J].少年作文辅导(小学版),2002(05).
- 【发布时间】2019/1/3 14:42:30
- 【点击频次】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