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学习兴趣

 

【作者】 陈广蓉

【机构】 四川省翠屏区菜坝镇中心小学校工农校区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往往是凭直觉的好恶,而不是经过理性的分析。这种认知倾向,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对感兴趣的内容听得津津有味;而对那些自认为索然无趣的东西,则心不在焉,甚至可以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或者是课堂上对老师讲的内容,先觉得新奇有趣,而随着课堂时间的推移,这种猎奇式的兴趣便逐渐淡化,最后归于消失,常常是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气喘吁吁,学生却收获甚微。如果把这些现象视为影响学生学习的缺点加以约束,强制听课,那么他们上课时像是被捆住了手脚,束缚了思维,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一节课下来又苦又累,时间长了,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如果老师能有效地提高课堂兴趣,就可以在教学中能够让孩子们对学习产生乐趣,对孩子们来说,学习就会变成了愉快的一件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兴趣要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以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为基础,以个体原有的数学水平为起点,逐步耐心地进行。
  一、为学生创建出相应的教学情境 
  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在兴趣的影响下,才能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出兴趣。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上出发,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所以教师在卡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可以为学生创建出相应的教学情境,并保证情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这样学生才能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出好奇心,从而主动进行学习。在情境的影响下,可以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作用,这样也就可以主动的获取数学知识。对于情境来说,可以让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从而让学生产生出好奇心,这样也就可以带动起整堂课的氛围,从而实现高效的教学。如学生在学习“认识角”的过程中,教师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势必会让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就可以通过教学情境,采用教具来为学生展示出各种角,这样学生也就可以通过自己的直观感受来认识到角。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角,学生的兴趣也就得到了激发,从而进入到思考中去,教师则要做好适当的指导,以此来帮助学生学习好这一内容。
  二、合理营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把学生的思维渐渐带入我们所设定的情境中来,使学生充分理解问题的含义,并积极开动脑筋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小学生喜欢的游戏情境、动画情境、故事情境等,将抽象的数字和公式与这些有趣的情境相结合,达到看似娱乐实则学习的目的。例如,在给小学一年级学生教“十位数内的加法或减法”时,可以将数字的相加与小学生最喜欢听的故事相结合,可以通过故事的形式传授知识:“森林里最近发生了盗窃案,因此黑猫警长开着飞艇去抓小偷,发现一共有6只小偷老鼠,于是他拿出手枪当场击毙了4只小偷老鼠,剩余的小偷老鼠听见枪声偷偷地逃跑了。同学们,你知道有几只小偷老鼠逃跑了吗?”设计这样简短、有趣的故事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处于主动探索学习的状态。学生纷纷跃跃欲试,积极思考,将本来就枯燥无味的数学计算变成了一道美味的数学大餐,不仅学到了知识,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针对小学生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极易分散,常常在课堂上玩与学习无关的东西等行为习惯,教师就要在备课时充分备好相关知识的串联,以最简洁简短有效的方式和方法把知识点讲清楚,准确无误地抓住中心,突出难点,突破重点,防止学生注意力集中短暂,时间一久,就会提不起精神和兴趣,从而导致分心和学习间断。
  四、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之一是活泼好动。让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性认识,还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联系生活常识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条件,并要求学生在操作时,做到边看、边想、边动手。这样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也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还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科学安排,延伸和拓展数学的作业形式。
  数学课外作业不仅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更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不仅要注重知识的获取,更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合理利用作业这一手段,将大大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可以尝试如下方式布置作业。
  (1)、画一画的作业。儿童在掌握了教学内容之后,将其灵活而创造性的运用于实践,从而掌握新知识,有所发现,尝到学习的乐趣。如学习了“认识人民币”后,老师布置学生,到超市购物,把自己购买的物品画一画,然后算一算一共花了多少钱,并记录下来。学生在画的过程中学会了记录,学会了运算,更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习与生活融合在一起。
  (2)、议一议的作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会有一些错误的思想干扰,在课堂中我们如果能合理的利用这些错误资源,进行细细的分析,不仅会加深学生对算理的深刻理解,同时还会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在计算教学中,可设计这样一个环节,到“错题医院看病”,请每个学生收集平时在作业本上做错的习题,并进行分析。通过习题课分析错题“病因”,可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责任心,同时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3)、动一动的作业。爱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为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把数学知识“蕴藏”在生活常见的游戏中,无疑是让学生乐学、爱学的最佳途径。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后,在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可设计游戏的练习“玩扑克”,先找出一些数字扑克,游戏规则为,同桌两人一组,当听到指令后,大家同时翻出一张扑克,算出两数之和。比一比,谁算的快又好。在紧张激烈的游戏中,学生既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又巩固了加法计算题,把学习的气氛推向高潮。
  总之,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了学生在日后的数学学习道路上能够走得更加顺利,在小学就要打好基础,有了兴趣才能坚持不懈地学习,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在数学知识探究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 【发布时间】2019/1/3 14:45:20
  • 【点击频次】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