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在《语文课程标准》指引下,教师如何设计成功的导入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文章通过自己在外出听课学习和本镇开展的教研活动,摘录一些创设情景,巧编故事,据文绘画,设疑问难等成功的导入,与老师们一起分享。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设计成功的导入语,能一下子扣动学生的心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拓思维的作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在《语文课程标准》指引下进行小学语文新课的导入呢?下面就自己在外出听课学习和本镇开展教研活动中,摘录一些新课成功的导入,与老师一起交流。
一、实物导入法
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还处在感性认识阶段,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上课时用直观的事物导入新课,更能吸引学生。这些实物可以是挂图、卡片、自制教具等。在学骆宾王的《鹅》这首诗时,我准备了一只玩具橡皮鹅,外观与诗中的描写极像,还准备了一盆水,放在地面上。学生很好奇,都伸着脖子看。诗中所描写的鹅的形象摆在学生面前,不用再费口舌也印象深刻。以实物导入会使课堂教学更加直观,恰当的实物就是一把打开课堂奥秘的钥匙,能起到四两拨千斤之效。如果没有这些事物,单凭学生的想象力,有时候比较困难,因为毕竟他们的生活阅历不够,头脑中积累的各种形象还不够,所以联想力和想象力都要差些。这是实物导入最大的意义所在。
二、介绍性导入
介绍作者导入新课,虽然在小学阶段用的比较少,但了解作者却也是一种课文解读的切入点,也就是孟子所说的“知人论世”。课堂导入以引导学生从了解作者入手,了解他的身世际遇,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也是有帮助的。
三、简笔画,形象导入
简笔画导入也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手段,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帮助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对优化课堂教学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如何老师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根据课文的描述快速勾勒出一幅《桂林山水图》的简笔画,具体形象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并说道:“我们在以前课文中游览了祖国不少地方的壮丽景色,今天我们同样来欣赏以山水著称的桂林,请同学们看看桂林的山水有何特点。”教师扎实的简笔画基本功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们。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借图理解课文内容,迅速地进入学习的氛围,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四、激情导入法
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开课之始,如果老师能通过自己激荡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笔者饱含深情地这样导入:“我们祖国山川锦绣、幅员辽阔,老师和大家曾去过南海上的西沙群岛,欣赏过它的美丽与富饶;浏览过河北的赵州桥,惊叹过它的坚固和美观;看见过庐山的瀑布,感受过它的雄伟与壮丽。在祖国的东北有一座山脉叫小兴安岭,小兴安岭几百里全是森林,那真是美极了,今天让我们一起去东北的小兴安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魅力,领略它的美丽与富饶吧!”教师简短而又富有激情的几句话很快缩短了学生与教材的距离,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音乐渲染导入
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减轻压力,放松紧张的心情,培养他们学习语言的自信心。实践证明: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语文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而用音乐导入新课正是一种创设良好的轻松愉快环境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音乐是一种极富内涵的艺术语言,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优美、动人的画卷,能像磁石般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锻炼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他们大多都喜欢唱歌、追星、听音乐,在播放音乐中自然引发他们的兴趣,因此,也很容易使我们的课堂气氛显得放松。学生在消除紧张心理的同时得到鼓励,自信心也随之提高,他们也就能大胆地在课堂上开口说语文了。在设计导入时,可选择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歌曲作为开场。例如有位老师在教《春天》一课时,让学生听《春天在哪里》这首歌,然后谈话:同学们,你们听这首歌曲有什么感受?
学生:我感受到了春天花儿开了,草绿了……
……
老师:说得很好,春天来了,花儿红了,草绿了,黄莺唱起了动听的歌儿。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受一下春天的美好吧!
瞧,学生在欢快的乐曲的感染下,很快地融入了学习情境中,收到了入情入境的导入效果。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音乐是增加学生体验的重要手段,是语文大餐中的味精。音乐魅力极大,是其他手段无法替代的。讲课文之前,播放一段乐曲,在情感上能唤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创设一种和谐的教学环境,营造一种热烈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精彩的故事能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对小学生而言则更能引起他们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倾听欲望,小学生更爱听故事,抓住小学生这个心理特征,运用一些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科学家或名人的故事,甚至教师自己根据教材编一些短小有趣的故事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注意,既可以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又容易使学生领悟教材的内容。在新课教学中就是要利用儿童喜闻乐见的事例,激发他们求知的情趣,引导他们在欢乐中进入学习。例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在让同学们回忆自己的大年夜生活后讲述了这样的故事:有一个漂亮的小女孩,长长的金黄头发,大大的眼睛,有一副善良的心,从小没有了妈妈。天天靠卖火柴维持生活,今天是大年夜,天冷极了,还下着雪,这天没有人买她的火柴,天已经黑了,她还在街上走着,走着……讲述了与主人公命运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的心情,从而促使学生急不可待地去读书,去了解。
课堂教学中,老师通过多种导语设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认知活动和学习体验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学习文本,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设计成功的导入语,能一下子扣动学生的心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拓思维的作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在《语文课程标准》指引下进行小学语文新课的导入呢?下面就自己在外出听课学习和本镇开展教研活动中,摘录一些新课成功的导入,与老师一起交流。
一、实物导入法
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还处在感性认识阶段,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上课时用直观的事物导入新课,更能吸引学生。这些实物可以是挂图、卡片、自制教具等。在学骆宾王的《鹅》这首诗时,我准备了一只玩具橡皮鹅,外观与诗中的描写极像,还准备了一盆水,放在地面上。学生很好奇,都伸着脖子看。诗中所描写的鹅的形象摆在学生面前,不用再费口舌也印象深刻。以实物导入会使课堂教学更加直观,恰当的实物就是一把打开课堂奥秘的钥匙,能起到四两拨千斤之效。如果没有这些事物,单凭学生的想象力,有时候比较困难,因为毕竟他们的生活阅历不够,头脑中积累的各种形象还不够,所以联想力和想象力都要差些。这是实物导入最大的意义所在。
二、介绍性导入
介绍作者导入新课,虽然在小学阶段用的比较少,但了解作者却也是一种课文解读的切入点,也就是孟子所说的“知人论世”。课堂导入以引导学生从了解作者入手,了解他的身世际遇,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也是有帮助的。
三、简笔画,形象导入
简笔画导入也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手段,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帮助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对优化课堂教学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如何老师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根据课文的描述快速勾勒出一幅《桂林山水图》的简笔画,具体形象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并说道:“我们在以前课文中游览了祖国不少地方的壮丽景色,今天我们同样来欣赏以山水著称的桂林,请同学们看看桂林的山水有何特点。”教师扎实的简笔画基本功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们。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借图理解课文内容,迅速地进入学习的氛围,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四、激情导入法
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开课之始,如果老师能通过自己激荡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笔者饱含深情地这样导入:“我们祖国山川锦绣、幅员辽阔,老师和大家曾去过南海上的西沙群岛,欣赏过它的美丽与富饶;浏览过河北的赵州桥,惊叹过它的坚固和美观;看见过庐山的瀑布,感受过它的雄伟与壮丽。在祖国的东北有一座山脉叫小兴安岭,小兴安岭几百里全是森林,那真是美极了,今天让我们一起去东北的小兴安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魅力,领略它的美丽与富饶吧!”教师简短而又富有激情的几句话很快缩短了学生与教材的距离,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音乐渲染导入
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减轻压力,放松紧张的心情,培养他们学习语言的自信心。实践证明: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语文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而用音乐导入新课正是一种创设良好的轻松愉快环境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音乐是一种极富内涵的艺术语言,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优美、动人的画卷,能像磁石般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锻炼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他们大多都喜欢唱歌、追星、听音乐,在播放音乐中自然引发他们的兴趣,因此,也很容易使我们的课堂气氛显得放松。学生在消除紧张心理的同时得到鼓励,自信心也随之提高,他们也就能大胆地在课堂上开口说语文了。在设计导入时,可选择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歌曲作为开场。例如有位老师在教《春天》一课时,让学生听《春天在哪里》这首歌,然后谈话:同学们,你们听这首歌曲有什么感受?
学生:我感受到了春天花儿开了,草绿了……
……
老师:说得很好,春天来了,花儿红了,草绿了,黄莺唱起了动听的歌儿。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受一下春天的美好吧!
瞧,学生在欢快的乐曲的感染下,很快地融入了学习情境中,收到了入情入境的导入效果。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音乐是增加学生体验的重要手段,是语文大餐中的味精。音乐魅力极大,是其他手段无法替代的。讲课文之前,播放一段乐曲,在情感上能唤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创设一种和谐的教学环境,营造一种热烈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精彩的故事能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对小学生而言则更能引起他们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倾听欲望,小学生更爱听故事,抓住小学生这个心理特征,运用一些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科学家或名人的故事,甚至教师自己根据教材编一些短小有趣的故事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注意,既可以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又容易使学生领悟教材的内容。在新课教学中就是要利用儿童喜闻乐见的事例,激发他们求知的情趣,引导他们在欢乐中进入学习。例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在让同学们回忆自己的大年夜生活后讲述了这样的故事:有一个漂亮的小女孩,长长的金黄头发,大大的眼睛,有一副善良的心,从小没有了妈妈。天天靠卖火柴维持生活,今天是大年夜,天冷极了,还下着雪,这天没有人买她的火柴,天已经黑了,她还在街上走着,走着……讲述了与主人公命运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的心情,从而促使学生急不可待地去读书,去了解。
课堂教学中,老师通过多种导语设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认知活动和学习体验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学习文本,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 【发布时间】2019/1/3 14:45:33
- 【点击频次】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