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效果的途径探寻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要提高美术教学效果,我们需要创新教学方法,运用多种途径去施教。实践中,通过兴趣培养、运用现代媒体、实施生活化教学,强化辅导等手段去进行。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效果;提高
提高教学效果是我们一线教师的努力追求,是实现课堂育人的重要途径。作为初中美术教师,我们更要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独特的优势,使其在素质教育平台上充分发挥作用,让学生获得更好的美术教育。而传统美术教学,由于教师和学校重视性不够,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美术素养没有得到应有培养。在全面践行新课改的今天,我们必须探寻提效增质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施教,来着力提升其教学效果,让学生获得良好的美术教育。下面,我谈谈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学生美术兴趣培养,增强教学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说道:“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实践也表明,当学生有了强烈的学习兴趣,学生学美术的自觉性就非常高,能主动与教师配合,共建高效课堂。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想方设法加强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培养。特别是在“双主双优”理念支撑下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我们更应创新教学途径,去激发学生主体性,使其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从而为美术教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奠定人脉基础。为此,在实践中,我们可多种途径去践行,大体有激励法、情境法、竞争法、故事法等,都有良好作用,都能增强美术教学趣味性,从而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调动多种感官参与
随着“班班通”工程的有效落实,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手段走进了课堂。我们知道,多媒体是提高教学效果不可多得的教学手段,具有传统媒介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在初中美术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就可帮助我们快速实现教学预期。而传统教学“口口相授”,把本应视觉化为主的教学变成了听觉为主的学习,缺乏了直观与形象,致使教学抽象乏感、枯燥乏味,如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美术课堂,使教学媒体多样化,就可以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来参与感知,进一步拓展学生学习的接收渠道,更有助于实施愉快教学,增强教学效果。特别是大屏幕的电子白板的使用,给我们调动学生感官提供了更便捷的手段,使高效教学得以实现。例如,在教学《图案基础——写生变化》一课时,在讲解“变化”的几种方法过程中,我同时在投影上用彩笔画出简化的鱼、兔子,几何化的松鼠、青蛙,夸张的小猪、梅花等,这些简练的图案激发起学生的极大兴趣。每画完一个图案,学生们就不由自主地说出“松鼠!”、“青蛙!”、“小猪!”等等,课堂上充满了欢乐的气氛。讲添加法时,在鱼身上添加莲花,在梅花上添加喜鹊,再问学生有什么寓意?学生经过思考,可回答出“连年有余”、“喜上眉梢”的寓意。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但掌握了“变化”的几种方法,而且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及创造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实施生活化教学,体验美术学习实用性
美术虽然是一门视觉艺术,但来源于生活,其视觉感源于艺术形象性。同时,其又高于生活,我们可以从艺术形象、艺术情感还是从审美内涵来看,它都不是对现实生活的照搬和模仿,而是对现实事物的组合、提炼,对客观存在的情感的升华,对现实审美因素的扩充和延伸。这一点又让我们学生难以从中感受到美术学习的实用性。而我们实施生活化教学,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从中感受到美术来自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此,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进行艺术上的创作。对于任何一种艺术而言,其产生都是基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生产,因此,生活就是一堂无形的美术课。在实际美术教学中,我们应创设生活情境,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让学生在模拟的生活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此进行艺术上的创作,让他们更好地感受美术的实用性,从而扬起美术学习信心。
四、优化辅导环节,注重学生创作指导
一堂高效的美术课,不仅需要我们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优化教学结构,还需要我们做实过程,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更独立地进行学习与实践。由于美术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把美术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就需要我们搭建平台,引导学生反复实践训练。因此,在美术学科教学的教学流程设计中,我们就需要用很长一段时间来开展美术创作实践,让学生把学得的知识内化为能力。在这段时间里,教师不是无事可做,教师的任务就是巡回辅导,帮助学生攻克难关。一般地,美术课中教师在15—20分钟之内作少而精的讲解示范,余下的20—25分钟是学生作业。所以,辅导在美术课堂中所占的时间最多,教师需付出一定的精力。教师应根据本节课所授内容,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练习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溶进自己的审美情趣;对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给予点拨;对个别作业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启发提示;对好的作业,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并可让该生谈谈其作业的构思、方法等,使其他同学从中得到启发。由于作业时间较长,课堂气氛容易显得沉闷,为使学生保持一种愉快状态,作业时可用录音机播放一些优美抒情的音乐。经实践,音乐用于辅导环节,把音乐和美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优美的音乐伴随着美术作品中美的意境、美的形象来感染学生,调动学生追求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激情,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作画兴趣和愉悦心理的目的。
总之,要提高美术教学效果,就需要我们创新教学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教学。这几年实践告诉我,从培养学习兴趣入手,发展学生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是我们提高美术教学效果不二的选择。
参考文献:
[1]陈娟,提升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方法[J].学周刊,2017年。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效果;提高
提高教学效果是我们一线教师的努力追求,是实现课堂育人的重要途径。作为初中美术教师,我们更要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独特的优势,使其在素质教育平台上充分发挥作用,让学生获得更好的美术教育。而传统美术教学,由于教师和学校重视性不够,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美术素养没有得到应有培养。在全面践行新课改的今天,我们必须探寻提效增质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施教,来着力提升其教学效果,让学生获得良好的美术教育。下面,我谈谈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学生美术兴趣培养,增强教学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说道:“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实践也表明,当学生有了强烈的学习兴趣,学生学美术的自觉性就非常高,能主动与教师配合,共建高效课堂。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想方设法加强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培养。特别是在“双主双优”理念支撑下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我们更应创新教学途径,去激发学生主体性,使其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从而为美术教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奠定人脉基础。为此,在实践中,我们可多种途径去践行,大体有激励法、情境法、竞争法、故事法等,都有良好作用,都能增强美术教学趣味性,从而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调动多种感官参与
随着“班班通”工程的有效落实,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手段走进了课堂。我们知道,多媒体是提高教学效果不可多得的教学手段,具有传统媒介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在初中美术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就可帮助我们快速实现教学预期。而传统教学“口口相授”,把本应视觉化为主的教学变成了听觉为主的学习,缺乏了直观与形象,致使教学抽象乏感、枯燥乏味,如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美术课堂,使教学媒体多样化,就可以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来参与感知,进一步拓展学生学习的接收渠道,更有助于实施愉快教学,增强教学效果。特别是大屏幕的电子白板的使用,给我们调动学生感官提供了更便捷的手段,使高效教学得以实现。例如,在教学《图案基础——写生变化》一课时,在讲解“变化”的几种方法过程中,我同时在投影上用彩笔画出简化的鱼、兔子,几何化的松鼠、青蛙,夸张的小猪、梅花等,这些简练的图案激发起学生的极大兴趣。每画完一个图案,学生们就不由自主地说出“松鼠!”、“青蛙!”、“小猪!”等等,课堂上充满了欢乐的气氛。讲添加法时,在鱼身上添加莲花,在梅花上添加喜鹊,再问学生有什么寓意?学生经过思考,可回答出“连年有余”、“喜上眉梢”的寓意。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但掌握了“变化”的几种方法,而且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及创造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实施生活化教学,体验美术学习实用性
美术虽然是一门视觉艺术,但来源于生活,其视觉感源于艺术形象性。同时,其又高于生活,我们可以从艺术形象、艺术情感还是从审美内涵来看,它都不是对现实生活的照搬和模仿,而是对现实事物的组合、提炼,对客观存在的情感的升华,对现实审美因素的扩充和延伸。这一点又让我们学生难以从中感受到美术学习的实用性。而我们实施生活化教学,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从中感受到美术来自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此,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进行艺术上的创作。对于任何一种艺术而言,其产生都是基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生产,因此,生活就是一堂无形的美术课。在实际美术教学中,我们应创设生活情境,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让学生在模拟的生活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此进行艺术上的创作,让他们更好地感受美术的实用性,从而扬起美术学习信心。
四、优化辅导环节,注重学生创作指导
一堂高效的美术课,不仅需要我们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优化教学结构,还需要我们做实过程,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更独立地进行学习与实践。由于美术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把美术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就需要我们搭建平台,引导学生反复实践训练。因此,在美术学科教学的教学流程设计中,我们就需要用很长一段时间来开展美术创作实践,让学生把学得的知识内化为能力。在这段时间里,教师不是无事可做,教师的任务就是巡回辅导,帮助学生攻克难关。一般地,美术课中教师在15—20分钟之内作少而精的讲解示范,余下的20—25分钟是学生作业。所以,辅导在美术课堂中所占的时间最多,教师需付出一定的精力。教师应根据本节课所授内容,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练习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溶进自己的审美情趣;对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给予点拨;对个别作业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启发提示;对好的作业,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并可让该生谈谈其作业的构思、方法等,使其他同学从中得到启发。由于作业时间较长,课堂气氛容易显得沉闷,为使学生保持一种愉快状态,作业时可用录音机播放一些优美抒情的音乐。经实践,音乐用于辅导环节,把音乐和美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优美的音乐伴随着美术作品中美的意境、美的形象来感染学生,调动学生追求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激情,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作画兴趣和愉悦心理的目的。
总之,要提高美术教学效果,就需要我们创新教学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教学。这几年实践告诉我,从培养学习兴趣入手,发展学生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是我们提高美术教学效果不二的选择。
参考文献:
[1]陈娟,提升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方法[J].学周刊,2017年。
- 【发布时间】2019/11/20 15:09:57
- 【点击频次】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