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作者】 曾 洁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江北实验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利用思维导图组织教学活动,一方面可以去除学生的抵触情绪,打消学生的认知顾虑,方便学生探究到一些深层的基础知识,从而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另一方面能够开创数学教学的全新格局,确保教学质量的同时实施各项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全能型的优秀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化助力。合理设计思维导图,培养学生识图、分析能力,在训练中发挥他们的主体优势,有利于取得数学课改成效的事半功倍,因此必须引起教师们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思维导图;有效应用;研究
  思维导图(Mind Map)又被称为心智图、心灵图、脑图等。最早由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巴赞(Tony Buzen)提出。由于它能提升思考技巧,大幅增进记忆力、组织力和创造力,展现个人智力,因此在企业培训和教育方面得到推广运用。许多国家将应用思维导图作为教育改革策略之一,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笔者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做了初步的探究。
  一、思维导图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入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将学生的发散思维充分的激发出来,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不断上升[1]。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发挥着心智图、脑图、流程图、示意图的作用,是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最有效的方式。将这种教学方式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兴趣充分的激发出来,同时也实现了促进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全面提升的目的。小学数学教学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对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逻辑分析能力的形成,为其学习成绩的稳步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应用思维导图的重要作用
  1.利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天生对图片要比对文字感兴趣。从儿童读物中我们可以发现,孩子往往更喜欢读带有大量图片的书,对于没有图片、整页都是文字的书籍往往不感兴趣(即使书籍本身是非常优秀的),因此,内容的呈现形式对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思维导图采用图示的形式,有中心图、分支、不同的颜色、简要的中心词等,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比文字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2.利用思维导图活跃课堂气氛
  数学题目往往有比较固定的答案,比如一道应用题,从列式到答案,固定答案居多,但是思维导图却没有固定答案,每个人画出来的肯定不一样。有的学生思维发散广,分支就多些,内容会更详细;有的学生想到的少,分支就相应少一些。让学生画完之后进行展示,分享自己的想法,一方面能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另一方面能间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引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让学生把知识形成概念图 
  制作一个完整且合理的思维导图,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制图方法外,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将多个零散的知识按其内在的联系联合在一起,并将这种内在的联系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清晰地绘制出来,以便学生对知识进行有效的加工整理,使知识结构更清晰。下面以五年级下册《长方体与正方体》单元整理为例,说说如何引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 
  (1)让学生小组合作梳理本单元的知识,明确复习任务。找出本单元的知识点,包括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容积)的定义以及计算公式等知识。 
  (2)对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 
  (3)确定主题以及思维导图的主干及分支的内容。 
  (4)制图。 
  按照以上的步骤,学生制成了思维导图,以下是同学们根据《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知识点所整理好的思维导图。 
  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进行创造的过程,学生拥有较为宽泛的想象空间,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设计符合条件的思维导图。在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中,学生要进行大量的思考,会在头脑中萌发各种新的想法,且学生在构建成自己的思维导图之后与他人的作品比较时还会有新的想法出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利用思维导图实现生动以及直观的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中,引入教学相关概念往往是运用提出概念、解?概念以及解释说明的步骤来完成的,这样的教学现状会导致小学生很难理解相关的知识点,单纯的死记硬背不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而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将相关知识点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进而增加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例如,在教学“因数与倍数”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实现生动以及直观的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倍数和因数,2、3、5倍数的特征以及质数和合数等相关的知识点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理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整体的思维图像,让学生准确地掌握各个知识点,进而构建一个高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
  3.思维导图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直观明了,省去了很多文字。应用题一直都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重要的教学内容,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法进行解题,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逻辑习惯,而且能够提高学生解题的准确性,节约解题的时间。例如:在解答要想知道小朋友们总共有多少个梨子,老师就应该利用思维导图一步一步地去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要想解答这个问题,首先就要明确有多少个小朋友,然后每个小朋友有多少个梨子,才能夠最终算出来总共有多少个梨子,得出最终答案。通过思维导图能够非常清晰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够非常清晰地帮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框架之中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思维导图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工具。同时,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利用思维导图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活跃课堂氛围,比如老师在讲解钟表的相关知识点的时候,老师在讲解了一些关于怎么读钟表的知识点之后,老师可以请学生把认识时间的过程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示出来,请几位同学上黑板进行展示,这在很大程度上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思考的兴趣。
  4.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巩固旧知识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小学生对新知识的记忆会产生一定的遗忘,再加上学科内容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在梳理巩固旧知识的时候需巧用思维导图来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思维导图对于数學复习而言,不仅能够让小学生掌握更清晰的复习脉络,还能够让其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融会贯通,对于数学体系有初步的认识。复习旧知识采用发散式的思维导图更有助于理清旧知识的脉络,并且小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时候必须结合对旧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理解程度进行绘图制作,教师可以给予孩子恰当的指导,使孩子意识到自己的短板,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效率。例如:在学习小数除法的时候,我们首先认识什么是小数进而了解了其划分方式,是按商是否大于一来分、按除数来分、按商的小数位数来分、按计算方式来分四种方法。对于小数除法的学习,如果只是机械的记忆,难免会遗漏知识点,若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以小数除法为中心词进行知识点的扩充辐射四周,把四个划分方法作为切入点,根据所呈现的每一层分支的知识点的链接进而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可以使学生学习到整数、有限小数、循环小数等概念和细则。这样,小学生在学习定义的时候就不仅仅停留在书中的定义上,从而扩大数学课堂的信息量,不会出现遗漏和空白。
  总而言之,我们数学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利用思维导图来辅助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突破自我,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明确未来奋斗目标。学生切实感知到学习的最大乐趣,才能真正的学好数学,真正的走向成功。思维导图的合理运用,仍需教师们去探索、去研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多引入一些趣味元素,活跃学生的抽象思维,开阔学生的想象空间至关重要。师生和谐互动,课堂有效教学,既能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也将助推着基础教育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起来,真正达到一举多得的目的。
  • 【发布时间】2019/12/15 10:44:42
  • 【点击频次】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