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群文阅读是语文教学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一种有效实践探索,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拓展阅读视野,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发展语文关键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现状;对策
群文阅读教学是新课改背景的一种阅读教学模式,它既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的数量和质量,拓展学生见识视野,又能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可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群文阅读教学,是拓展语文内涵的有效做法,但对教师来说,是一种考验,要求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引导学生对多篇相关联的文章进行阅读,教学任务成倍增加,对习惯于讲解法的教师来说,是一种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在目前,很多学校在课外阅读这方面,学生基础都还相对薄弱,要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更是难上加难。故而出现了一些不足,阻碍我们提高群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为探索一条适合我校的语文课改之路,我们在实践中探寻新的解决之道。
一、现行小学语文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群文阅读教学在我校已有几年实践了,众多语文教师都在不断探索、总结和反思,但效果还是不能令人满意。其原因有这样几点。一是为了让学生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教师已经习惯“教教材”的“应试”做法,一学期就教那教材上的课文,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将这些课文讲得透,学得实,记得牢。很少有教师顾及到语文本应有的群文阅读教学要求。除了教师功利做法外,群文阅读教学也相对增加了教学成本。二是实没有相关联的阅读材料。由于受“应试教育”桎梏,以及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的落后教育观念的影响,导致学生手中除教科书以外,很少有课外书籍。从我所教班级就可以看到,有看课外书习惯的学生还不足10%。三是很少有教师授方法,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教师更多的只是告诉学生课外阅读可以丰富知识,而缺乏相应具体的指导。这种说教式的宣传,无法使学生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群文阅读教学开展令人担忧。特别是在全面践行新课改的今天,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更有没有平台落实。
二、提高群文阅读教学效果的实践策略
提高教学效果是我们开展群文阅读的重要追求。而要实现这种追求,我们就必须从现状不足中突围,创新策略,通过多种方法来开展群文阅读教学。
(一)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进学生“我要读”的情感内驱。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由于读的文章多,内容长,更需要较强的阅读兴趣作动力支撑。而兴趣培养需要手段和方法的,对于在群文阅读中的激趣,我们更多用的是激励评价,让学生体验到阅读多方面的快乐,达成阅读需求。这样才能使之有强烈的成功感,进而促进学生成为“我要学”之人。
(二)精心设计群文阅读教学内容。群文阅读教学不象一群文章的教学,其需要多个相互有联系的单篇阅读文章做基础,重点指导学生在多篇文章阅读中提取、整合信息,组成“教材群”。在教学时,把多篇文章看成一个阅读整体,设计比较性、迁移性、冲突性等问题,让学生走进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使之主题得到升华。例如,在这学期中的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后,补充《特殊的葬礼》《沙漠中的绿洲》这两篇文章,并设问:这3篇文章有哪些共同点?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然后小组交流理由的答案和读后的感受,从而唤醒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加深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三)教给学生群文阅读学习方法。良好的阅读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他们在阅读实践中有的放矢。阅读中,有效的读书方法可以分为精读、略读、浏览等几种,对于小学生,常用的方式就是出声的朗读。但由于群文内容篇幅过大,我们不能提问太多,问题不能过细过碎,同时,也不能将“朗读”、“有感情朗读”无限放大,占用过多时间。当前,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大多教师注重精读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略读能力的培养。群文阅读通过对多篇文章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归纳,引导学生综合使用各种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例如,在教学“回忆鲁迅先生”这篇文章时,我们就可引领学生在对课本中的课文进行学习的基础之上,开发拓展了5篇文章,分别是《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回忆鲁迅先生》《一面》《少年闰主》,要求学生对这几篇文章深刻体悟,感受鲁迅先生伟大的人格,以及他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对进步青年的关爱,从面对鲁迅产生崇敬、爱戴之情。
(四)开发群文阅读教学资源。落实到实践中,就是应坚持课内授方法,课外获收益的教育思想,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教学时,在课本上拓展,引进课外资源,让学生在优质读物中体验到广泛阅读的重要效果。
(1)利用课本资源。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看似几个篇课文相对独立,但实际上存在一个主题,而且还较明确。教学时,我们就可利用课本中呈现的几篇文章进行群文阅读。如教学“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一主题时,让学生收集不同诗人,不同朝代,不同风格的诗歌,进行相关的阅读体会,从而感受诗歌的魅力。
(2)巧用课外读物。引导学生阅读优秀的作文,把写人的、写景的、写事的作文放在一起,感受语言的优美,体悟作者的写法。让学生把课外书拿到班上分享,也可在网上搜索相关的阅读材料,发链接,以供别的学生阅读。这样,互相推荐好的作品阅读,更能收到良好效果。
总之,群文阅读教学是一种崭新的阅读教学形式,虽然验不多,效果也还不明显,在实践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但我们相信,只要努力,不断地总结经验,努力探索新的群文阅读的教学方法,也一定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阅读概括能力,为学生全面提高阅读素养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明,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J].中小学教育,2014年。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现状;对策
群文阅读教学是新课改背景的一种阅读教学模式,它既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的数量和质量,拓展学生见识视野,又能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可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群文阅读教学,是拓展语文内涵的有效做法,但对教师来说,是一种考验,要求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引导学生对多篇相关联的文章进行阅读,教学任务成倍增加,对习惯于讲解法的教师来说,是一种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在目前,很多学校在课外阅读这方面,学生基础都还相对薄弱,要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更是难上加难。故而出现了一些不足,阻碍我们提高群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为探索一条适合我校的语文课改之路,我们在实践中探寻新的解决之道。
一、现行小学语文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群文阅读教学在我校已有几年实践了,众多语文教师都在不断探索、总结和反思,但效果还是不能令人满意。其原因有这样几点。一是为了让学生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教师已经习惯“教教材”的“应试”做法,一学期就教那教材上的课文,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将这些课文讲得透,学得实,记得牢。很少有教师顾及到语文本应有的群文阅读教学要求。除了教师功利做法外,群文阅读教学也相对增加了教学成本。二是实没有相关联的阅读材料。由于受“应试教育”桎梏,以及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的落后教育观念的影响,导致学生手中除教科书以外,很少有课外书籍。从我所教班级就可以看到,有看课外书习惯的学生还不足10%。三是很少有教师授方法,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教师更多的只是告诉学生课外阅读可以丰富知识,而缺乏相应具体的指导。这种说教式的宣传,无法使学生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群文阅读教学开展令人担忧。特别是在全面践行新课改的今天,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更有没有平台落实。
二、提高群文阅读教学效果的实践策略
提高教学效果是我们开展群文阅读的重要追求。而要实现这种追求,我们就必须从现状不足中突围,创新策略,通过多种方法来开展群文阅读教学。
(一)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进学生“我要读”的情感内驱。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由于读的文章多,内容长,更需要较强的阅读兴趣作动力支撑。而兴趣培养需要手段和方法的,对于在群文阅读中的激趣,我们更多用的是激励评价,让学生体验到阅读多方面的快乐,达成阅读需求。这样才能使之有强烈的成功感,进而促进学生成为“我要学”之人。
(二)精心设计群文阅读教学内容。群文阅读教学不象一群文章的教学,其需要多个相互有联系的单篇阅读文章做基础,重点指导学生在多篇文章阅读中提取、整合信息,组成“教材群”。在教学时,把多篇文章看成一个阅读整体,设计比较性、迁移性、冲突性等问题,让学生走进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使之主题得到升华。例如,在这学期中的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后,补充《特殊的葬礼》《沙漠中的绿洲》这两篇文章,并设问:这3篇文章有哪些共同点?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然后小组交流理由的答案和读后的感受,从而唤醒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加深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三)教给学生群文阅读学习方法。良好的阅读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他们在阅读实践中有的放矢。阅读中,有效的读书方法可以分为精读、略读、浏览等几种,对于小学生,常用的方式就是出声的朗读。但由于群文内容篇幅过大,我们不能提问太多,问题不能过细过碎,同时,也不能将“朗读”、“有感情朗读”无限放大,占用过多时间。当前,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大多教师注重精读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略读能力的培养。群文阅读通过对多篇文章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归纳,引导学生综合使用各种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例如,在教学“回忆鲁迅先生”这篇文章时,我们就可引领学生在对课本中的课文进行学习的基础之上,开发拓展了5篇文章,分别是《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回忆鲁迅先生》《一面》《少年闰主》,要求学生对这几篇文章深刻体悟,感受鲁迅先生伟大的人格,以及他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对进步青年的关爱,从面对鲁迅产生崇敬、爱戴之情。
(四)开发群文阅读教学资源。落实到实践中,就是应坚持课内授方法,课外获收益的教育思想,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教学时,在课本上拓展,引进课外资源,让学生在优质读物中体验到广泛阅读的重要效果。
(1)利用课本资源。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看似几个篇课文相对独立,但实际上存在一个主题,而且还较明确。教学时,我们就可利用课本中呈现的几篇文章进行群文阅读。如教学“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一主题时,让学生收集不同诗人,不同朝代,不同风格的诗歌,进行相关的阅读体会,从而感受诗歌的魅力。
(2)巧用课外读物。引导学生阅读优秀的作文,把写人的、写景的、写事的作文放在一起,感受语言的优美,体悟作者的写法。让学生把课外书拿到班上分享,也可在网上搜索相关的阅读材料,发链接,以供别的学生阅读。这样,互相推荐好的作品阅读,更能收到良好效果。
总之,群文阅读教学是一种崭新的阅读教学形式,虽然验不多,效果也还不明显,在实践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但我们相信,只要努力,不断地总结经验,努力探索新的群文阅读的教学方法,也一定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阅读概括能力,为学生全面提高阅读素养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明,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J].中小学教育,2014年。
- 【发布时间】2019/12/15 10:46:59
- 【点击频次】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