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初探

 

【作者】 罗 旋

【机构】 重庆市酉阳第一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信息技术课程以前并不受重视,随着互联网应用逐渐成为一种日常习惯,高中阶段虽然学生要面对高考的压力,累积大量的文化课知识,但也逐渐地开始注重起信息技术的学习来,信息技术的教学应一改往日的机械化形式,采取趣味化、系统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掌握信息技术后能够学以致用,具备积极健康的网络意识,能够在课程优化下获得进步。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存在问题;解决策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信息技术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和学习中的一部分。在新课程改革这一大背景下,教育部也愈发的重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虽然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者已经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也不断的探索着信息技术的奥秘,但是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却仍旧没有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这就需要广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者继续刻苦钻研,以期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做出贡献。为此,本文就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对可行的解决对策。
  1、创设“以生为本”的问题情境
  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掌握技术,具备基础的技术能力,可以自由地操控电脑,联通现实世界与网络世界获得理解,应尽肯能让每一名学生都掌握技术,形成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围绕学生展开系列的教学活动,期间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创设情境展开问题讨论,将信息技术融合到生活中,让学生了解到信息技术的实用性,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树立信息技术的操作信心。如,教师可设定一个主题,在某个节日里要求学生们创作一个幻灯片来表达自己的节日想法,表现出我国节日的气氛,还可以进行抒情等,给予学生一些自由的创作空间,教师可发放一些模板供学生参考,让学生了解幻灯片制作的一些小技巧,然后学生们或者独立,或者合作完成任务,在这样的情境下,信息技术的学习也变得较为有趣,教师应注重操作环节,引入逻辑化的构思,避免学生总是容易遗忘知识点,通过动手操作的指引,鼓励学生自我拓展与延伸,互相之间进行分享与学习。
  2、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运用各种讲课技巧
  现在的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作为信息技术老师,我们也要不断学习,接受继续教育,不断丰富充实自己的文化知识。只有做到老师自己的知识储备量丰富,才能更好地为学生讲课,及时地为学生答疑解惑,还能够从容地面对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各种突发情况。另外,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比较忙,能够好好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主阵地大多数在课堂上,所以老师一定要充分地利用好课堂时间。在讲课时对老师自身的要求,就是讲课声音要洪亮清晰,思路要有逻辑有条理,语言尽量要幽默风趣,要多与学生进行互动沟通。老师在课堂讲课中要有技巧,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喜欢学习,也能帮助学生学得更好。
  3、找准教学目标,活跃课堂氛围
  在日常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学工作者应该有独特的教学方法,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而这种独特的教学方法一定要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基础,所以,教学工作者一定要多了解学生,并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制定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计划,并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不再随波逐流,这样一来,学生才能根据所学知识,将重要的内容进行消化和吸收。所以,作为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者,就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层次地掌握教材内容,并对课堂教学展开探究,从而在授课过程中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设计悬念,激发探究心理
  高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较强,且求知心理尤为强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设计悬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例如,在开展“搜索引擎”这一课的学习时,教师可向学生提出“昨天新闻上插播一则新闻,某某服用大量维生素C后接着食用了虾,导致死亡,同学们觉得这一新闻具有可信度吗?”这时学生就会对此感到十分好奇,产生强烈的好奇心里,教师可正确引导学生通过搜索引擎搜索相关问题,从而得到正确答案。此外,为有效巩固学习内容,教师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完成教材中的基本任务,还可设置一些学生较为感兴趣的搜索内容,这样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5、把握好“教”与“学”的关系
  课堂教学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与“学”两个过程的有机结合,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忽视了“学”这个过程,以“教”为主,这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因此,在现代化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把握好“教”与“学”两者的关系,即掌握好教师讲授知识点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比例。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开展教学前,应该统计本班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能力水平,从而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同时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问答环节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从而能够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另外,教师应该运用更多科学化、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计算机学习方式,进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多运用开放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构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6、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强化学生的技术素养
  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要求教师在进行评价时应用过程性的评价方式,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进行监督和考查,而且,教学和评价是一个结合体,对教学过程的评价有利于学生情感、价值观以及良好态度的形成。[3]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一定要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和评价量规,从而将教学效果按照不同的等级展示出来。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其评价模式也应该发生改变,可以是小组互评、学生互评,也可以是学生自评。总之,完善的评价机制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需要教师给予高度的重视。
  结语
  高中阶段信息技术的知识已经较为系统化,此时教师可搭建出多样化的知识模块,让学生按照操作流程形成逻辑记忆,掌握各类操作模式,并能够在基础的操作要求下翻新花样,激发学生的信息技术创新意识。当前,高中的信息技术授课中,学生表现的参差不齐,为了优化教学策略,让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程互动中来,形成信息技术的运作能力,教师应优化教学策略,打破常规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朱道元.基于新课改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初探[J]. 消费电子,2013,17(10):67-68.
  [2]王长成.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探讨[J]. 民风科学教育,2013,14(3):56-57.
  • 【发布时间】2020/1/14 22:56:16
  • 【点击频次】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