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新课标背景下数学教学应树立的几种意识

 

【作者】 杨红兵

【机构】 四川省自贡市荣县旭阳镇富南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为有效践行新课标,初中数学教学的我们,应树立素质教育意识、情境教学意识、学生主体意识和反思总结意识。
  关键词:初中数学;新课标;意识;树立
  践行新课标已有多年,边研边实践的推进模式,既在促进理念更新的同时,也在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正如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要求“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一样。大家都在积极地提升自我专业成长。在这样背景下,作为一线老师,我们如何开展数学教学,应树立什么样的意识才能与课标精神相匹配?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课题。下面,我结合自身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谈谈新课标背景下我们应树立的几种意识。
  一、树立素质教育意识
  数学,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奠基学科,担当着学生数学知识与技能学习的培养责任,对学生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培养都有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特别是在大数据时代下,数学作用越来越大,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数学学科教学所担当的培养责任也越来越大。因此,作为初中一线教师,我们不仅再围绕“应试”而进行“裸分狂奔”,要为学生全面发展负责,树立起素质教育意识,不仅要注重“双基”培养,更要注重数学育人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达成。随着人们研究的深入,这几年“数学核心素养”“数学关键能力”等进入人们视野。作为教师,自然要转变思想,减少“教以应试”的功利取向,加强学生数学素养培养,把“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让学生得到切实有效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树立情境教学意识
  创设情境教学,是新课标背景下,很多教师的热衷行为。的确,情境教学因受到教师青睐,原因就在于情境教学具有提效增质的功能,表现在其有较强的激趣性、诱思性、煽情性和情景性,是学生进入求知欲、探究欲迸发的导火索,是学生产生“我要学”的情感生发器。故而很多教师乐意而为之,便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情境(按创设情境的方式分),各个教学流程中的情境(按处在教学流程阶段来分)。不同的情境,自然作用不同,效果不一样。但在激趣和诱思方面,大多趋于一致。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我就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拿了一张纸进入课堂,并说到:“这张纸厚0.1毫米,即使对折3次,其厚度也不足1毫米,如果要对折30次,你能估计一下厚度为多少吗?”学生纷纷做出估计,有的说30毫米,有的说60毫米,胆子大一点的说10米。我却说:“经过计算,这厚度将超过10座珠穆朗玛峰叠起来的高度。同学们,你们信吗?”很大学生都感到惊恐,纷纷说到不可能。我顺势而继续说到:“这当中,就涉及到我们今天的知识——有理数的乘方。”学生探求欲被激发,兴趣自然来了。这样的情境,虽短,时间不长,但意义大,为新课教学起到了奠定了人脉基础作用,应该说这是一个有效的务实情境。在践行新课标过程中,我们应树立这样的情境教学意识,即要树立务实的,不应有哗众取宠的“花哨”情境。对此,新课标提出了要求:“教学中应当努力创设源于学生生活的现实情境。好的‘现实情境’,应当是学生熟悉的、简明的、有利于引向数学实质的、真实或合理的。”
  三、树立学生主体意识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践行新课标,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看学生主体理念是否得到落实。而要达到此效果,我们教师就要转变角色,树立教学主导意识,正确处理主体与主导关系,把自己从传统“教师中心论”中走出来,主动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平等中的首席的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为基础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中做学习主人。当然,教师仅树立主体意识还不够,还得想方设法调动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真正成为学习主人。在这几年数学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可有效调动学生主体性的策略有激趣策略、直观策略、诱思策略、情境策略、活动策略等。具体方法应在结合实际教学内容而定。
  德国著名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经说道:“如果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学习,那么任何学习方法都是失败的。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给学生打造一个开放式、互动式的髙效课堂,让学生能够在有效地交流互动中得到能力的提升。”这句话强调了不仅要激发学生主体性,更需要教师搭建平台,发挥指导作用和组织作用。所以,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我们要善于学习、勇于突破,教学实践中要多探究、实践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丰富课堂活动内容,从而打造髙效课堂。比如,采用情景对话、小组讨论、知识辩论大赛等新型的方式来进行数学教学,激发学生热情,提髙学生参与性,从而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升教学质量。
  四、树立反思总结意识
  高效课堂是预设与生成的完美结合。然而,教学永远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也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无论你怎样精心备课、专心抓生成,课堂都因种种“意外”而不圆满,特别是新课标下教学要求难度的加高。所以,要提高我们教师从教能力,必须做到常总结、常反思,在总结中找到教训、在反思中觅出方法。一个教育专家曾说:“认认真真写教案,写一辈子,不如写好三年反思。三年后,你一定能成为名师。”从此可以看出,写反思,特别是反思性总结更能促进教师成长。我常的做法是写案例反思总结,结合某个数学内容进行教学反思。
  总之,践行新课标,能与课标同步发展,教师应树立的意识还很多,如学习意识、创新意识、分层施教意识等,但无论哪种意识,都需要坚持贯之,在“捧着一颗心来”的务实态度下,淡化分数意识,走素质教育之路,潜心研教、精心育人,为奠定高素质人才的数学基础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骆鹏程,浅谈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应树立的几种意识[J].新课程,2017年。
  • 【发布时间】2020/1/14 22:56:53
  • 【点击频次】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