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生本教育

 

【作者】 张昌林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学苑街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郭思乐教授利用自己多年对生本实验的研究做出了如下的概括:在“生本教育”就中,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教师主要是负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使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价值体现。我始终坚持“生本教育”的理念,努力探索“生本教育”实施策略,总结出了以下策略:
  一、构建开放性课堂,调动学生提出问题
  当前,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落实生本教育理念,在讲解和传授完数学知识之后,引导学生举手发言,表述出不懂的地方,构建开放性课堂,调动学生踊跃提出问题,逐一解决不懂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再困惑。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预留时间,引导学生提问和发言,进而清楚学生知识点薄弱的地方,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认知,既做到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又能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数学知识,长此以往,学生会更加主动参与到數学教学中,逐渐主动提出问题,更集中注意力,进而快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由此说明,生本教育理念,就是要做到放手,为学生创造举手提问机会,或是结合数学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先分析再解决,有效提高全体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其高效学习数学知识,快速理解和掌握数学内容,最终获取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创设“生本”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生本”教育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玩”是孩子的天性。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创设一个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去体验和理解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自主探究,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
  三、自主学习的方式——小组合作
  生本教育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以生为本,提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那么学习小组如何组建?如何才能保证学生能够成功、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呢?
  对于小组的组建,我有以下三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同桌的两个人组成一个小组。第二种方法,由前后桌的四个人组成一个小组。这种方法我在教学活动中最常用当,我会尽量保证每个小组有一个优等生,两个中等生,一个后进生。第三种方法,同学们自由组合式。组内的成员大多兴趣爱好相投,感情相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个性,这种组合在期末复习、班级活动的时候非常好用。
  小组组建好后,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几个小组成员自由发挥,那么整个合作过程就会如同一盘散沙,学生从合作中得不到真正学习的机会和任何的提高。我一般会在分完小组后,给每个小组成员编号,并作好分工,比如:一号当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二号当记录员,负责记录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三号当纪律员,负责维持合作时的纪律,四号当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作出汇报。在小组合作时,我会对他们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指导,如:小组内发言时要按照次序,要学会聆听,要礼貌用语,要各司其职。当然每个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一直不变的,一般在一个月之后,我会调换他们的任务,这次担任组长的下次去担任汇报员,这次担任纪律员的下次去当记录员,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四个角色所担任的工作都了解,都会做,明白这四项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四人小组的成员缺一不可,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合作意识。
  四、以问题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教学中坚持生本教育的理念,教师要营造一种宽松与和谐的气氛,努力做到尊重学生,把学生看作有思想的、平等的、自主的人,这样他们才能做到亲其师、信其道;另外,教师要对探索性的语言及幼稚的结论给予一定的支持、鼓励、肯定及欣赏,使学生的心理上产生一种安全感,能够无拘无束地回答问题,处于一种心灵自由的精神状态下,从而在课堂上积极探索,努力发言。这样长久地坚持下去,学生就养成了主动探索学习的意识及习惯。
  比如在探讨“圆柱的体积”时,我先引导学生把圆柱体转化为学习过的其它图形,再做下一步的解答。学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得出了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有些想法还是我所没有考虑到的。整堂课的教学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对知识的探究,学生学会了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然后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求知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出充分的条件,让学生通过探究掌握问题。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学生的探究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在数学的《轴对称图形》一课中,为了得出对称图形的特征,我让所有学生收集并制作以前学过的图形。在课上让学生作对折的活动,通过对折活动,学生了解了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轴对称图形。学生们还发现了:有些轴对称图形有的有无数条对称轴,有的是三条对称轴,有的是两条对称轴,有的只有一条对称轴。通过他们的发现,教师再引导学生总结出轴对称的特征。这节课剩下的时间再让学生亲自折、剪得到更多的轴对称图形,这样不仅使学生巩固了轴对称的特征,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进则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自由讨论和分析教学内容,促使学生积极表述自己的想法,使教学氛围活跃起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中,从而由被动学习转变主动学习,还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预习,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进而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 【发布时间】2020/1/14 22:57:12
  • 【点击频次】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