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学生看图写话能力培养的策略探究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要培养学生看图写话实践能力,为以后习作奠基,我们就需要在看图——说话——写话中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训练策略,这样才能有效引导学生开展写话训练,并收到良好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看图写话能力;培养
看图写话是低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的重点内容,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应予以重点研究的内容,只有以此为着力点,才能更好地在培养学生作文能力上做到渐进性、持续性,收获有效性。因此,作为一线语文老师,我们不可忽视非自教年级语文教学的研究。纵观现行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写话有着明确要求,其内容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車物的认识和感想。小学低年级看图说话是看图写话的基础。研究表明:处于6——8岁的儿童获取认知事物的能力,主要以直观形象为主,抽象思维能力发展较缓慢。因此,我们应从看图说话入手,教会孩子如何观察和想象,促进孩子语言的发展,培养孩子口语表达能力。并以此为途径,带动学生看图写话,从而在看图——说话——写话中找到行之有效的训练策略。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学会看图说话和写话呢?在这些年中,我对此进行了探究,颇有些感受。
一、指导学生看图
看图是获取写话素材的前提。而看图写话的前提条件是学会如何看图。因为图画通过客观事物的形象来反映,比较单一,相对集中。指导学生看图是引导学生间接地观察客观事物的过程,而儿童在看图中学到的观察、思考的方法又可以用到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思考上去。
训练学生学会看图,首先应该是培养看图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获取知识的源泉,激发学生动机,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催化剂。只有学生对图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仔细观察,才能写出精彩的语言。
其次,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看图的方法,让学生通过仔细看图,判断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了解画面反映的主要内容。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针对课本中的某一幅插图,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图画的主要内容,即这幅图的内容是什么,或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引导学生根据一定的画面材料,拓展画面内容,让学生进行口头描述。
第三,看图和观察客观事物一样,要有一定的顺序,在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时,要教会他们按顺序分层次,一部分一部分地看,教他们看“全”,看“细”,看“深”上下功夫。
二、培养学生想象力
学生在仔细观察后,还是写不具体,其原因就是没有充分发挥想象力的作用,只是就物写物,就事写事。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要特别重视“说话”这一环节。在看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画面出发,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进行对话练习;再在对话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想象,表演图意。
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帮助他们打开了表达的思路,让他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有时也许只是给学生一些点拨或提示,就可能激发了学生的说话的兴趣,学生的话匣子被打开,变得滔滔不绝。例如:在指导《捞皮球》这个看图写话时,孩子们展开想象,有的说:“可以用树枝把皮球赶到岸边就可以捞上来。”有的说:“叫大象用鼻子卷上来。”孩子们各抒已见,想象也充满了童真童趣。
三、开阔学生视野
低年级儿童,对外界的认知有很大好奇心和求知欲,需要认识的事物很多,但观察事物无顺序、无方法、无目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识事物。可以适度地把学生带出校园去,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也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内环境,让学生在校园里参加一些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在校园里“找春天”,还可以观察蚂蚁、蜗牛等小动物。尽量让儿童的生活丰富多彩,有了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就不愁“无话可说”了,说起话来也是有素材的。
四、引导学生“转说为写”化为话
鼓励学生能看图说话,只是写话的前提,培养学生写话才是目的。因此,再接下来的方法,我们就是开展写话训练,引导学生“转说为写”化为话。教师要在已有的想象和合理思维的前提下,努力为学生营造语言环境,激发学生口头表达的兴趣,低年级学生内心充满好奇、天真,喜欢表达,教师要循循善诱和多加鼓励,并且择机给出正确的表述方法,使之言之有序、言之有物,思维清晰。在学生初步具备了合理的想象和口头表达的基础上,教师应对学生的写话训练提出较为适宜的要求,一是要让学生尽量把话写完整,力求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二是要把事情尽量写具体,在写话时,要求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及周围的事物条理清晰地表述出来,达到重点突出、中心明确的目的。从观察到想象再到口头表达,最终目的是要把它转化成书面文字,这是看图写话的最后一个过程,也是看图写话的最终目标。通过以上的层层训练,再来用书面文字表达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在进行书面表达的时候,学生应该逐步提高自己的写话要求,从开始的规范使用语句,语意表达完整、清楚,逐步提升到写得生动、具体,再到富有想象力,揣摩出人物的语言、心理和神态。此外,要提高看图写话的质量,在平时的生活中,就要多留意身边事物,用眼睛多去观察,在阅读书籍上看到好词佳句时,要记录下来,慢慢地积累好词佳句,这样在写话的时候写出的文字能够打动人心,让人看了觉得是很有涵养的文字,同时,要经常进行词语、句子的训练,在文字积累上多下功夫,做到学以致用,提高书面写作能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保护学生说话的积极性,找准时机及时鼓励和表扬学生,并提出改进意见。学生听到老师的积极中肯的鼓励性话语,每个同学都有想把话说好、写好的欲望。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写话的能力就在这样训练的过程中逐步提高了。
参考文献:
[1]李小旭,小学生的看图写话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教育研究,2017年。
[2]王慧,在看图写话中让孩子张扬写作个性[J].中小学教育,2016年。
关键词:小学语文;看图写话能力;培养
看图写话是低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的重点内容,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应予以重点研究的内容,只有以此为着力点,才能更好地在培养学生作文能力上做到渐进性、持续性,收获有效性。因此,作为一线语文老师,我们不可忽视非自教年级语文教学的研究。纵观现行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写话有着明确要求,其内容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車物的认识和感想。小学低年级看图说话是看图写话的基础。研究表明:处于6——8岁的儿童获取认知事物的能力,主要以直观形象为主,抽象思维能力发展较缓慢。因此,我们应从看图说话入手,教会孩子如何观察和想象,促进孩子语言的发展,培养孩子口语表达能力。并以此为途径,带动学生看图写话,从而在看图——说话——写话中找到行之有效的训练策略。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学会看图说话和写话呢?在这些年中,我对此进行了探究,颇有些感受。
一、指导学生看图
看图是获取写话素材的前提。而看图写话的前提条件是学会如何看图。因为图画通过客观事物的形象来反映,比较单一,相对集中。指导学生看图是引导学生间接地观察客观事物的过程,而儿童在看图中学到的观察、思考的方法又可以用到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思考上去。
训练学生学会看图,首先应该是培养看图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获取知识的源泉,激发学生动机,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催化剂。只有学生对图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仔细观察,才能写出精彩的语言。
其次,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看图的方法,让学生通过仔细看图,判断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了解画面反映的主要内容。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针对课本中的某一幅插图,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图画的主要内容,即这幅图的内容是什么,或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引导学生根据一定的画面材料,拓展画面内容,让学生进行口头描述。
第三,看图和观察客观事物一样,要有一定的顺序,在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时,要教会他们按顺序分层次,一部分一部分地看,教他们看“全”,看“细”,看“深”上下功夫。
二、培养学生想象力
学生在仔细观察后,还是写不具体,其原因就是没有充分发挥想象力的作用,只是就物写物,就事写事。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要特别重视“说话”这一环节。在看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画面出发,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进行对话练习;再在对话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想象,表演图意。
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帮助他们打开了表达的思路,让他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有时也许只是给学生一些点拨或提示,就可能激发了学生的说话的兴趣,学生的话匣子被打开,变得滔滔不绝。例如:在指导《捞皮球》这个看图写话时,孩子们展开想象,有的说:“可以用树枝把皮球赶到岸边就可以捞上来。”有的说:“叫大象用鼻子卷上来。”孩子们各抒已见,想象也充满了童真童趣。
三、开阔学生视野
低年级儿童,对外界的认知有很大好奇心和求知欲,需要认识的事物很多,但观察事物无顺序、无方法、无目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识事物。可以适度地把学生带出校园去,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也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内环境,让学生在校园里参加一些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在校园里“找春天”,还可以观察蚂蚁、蜗牛等小动物。尽量让儿童的生活丰富多彩,有了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就不愁“无话可说”了,说起话来也是有素材的。
四、引导学生“转说为写”化为话
鼓励学生能看图说话,只是写话的前提,培养学生写话才是目的。因此,再接下来的方法,我们就是开展写话训练,引导学生“转说为写”化为话。教师要在已有的想象和合理思维的前提下,努力为学生营造语言环境,激发学生口头表达的兴趣,低年级学生内心充满好奇、天真,喜欢表达,教师要循循善诱和多加鼓励,并且择机给出正确的表述方法,使之言之有序、言之有物,思维清晰。在学生初步具备了合理的想象和口头表达的基础上,教师应对学生的写话训练提出较为适宜的要求,一是要让学生尽量把话写完整,力求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二是要把事情尽量写具体,在写话时,要求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及周围的事物条理清晰地表述出来,达到重点突出、中心明确的目的。从观察到想象再到口头表达,最终目的是要把它转化成书面文字,这是看图写话的最后一个过程,也是看图写话的最终目标。通过以上的层层训练,再来用书面文字表达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在进行书面表达的时候,学生应该逐步提高自己的写话要求,从开始的规范使用语句,语意表达完整、清楚,逐步提升到写得生动、具体,再到富有想象力,揣摩出人物的语言、心理和神态。此外,要提高看图写话的质量,在平时的生活中,就要多留意身边事物,用眼睛多去观察,在阅读书籍上看到好词佳句时,要记录下来,慢慢地积累好词佳句,这样在写话的时候写出的文字能够打动人心,让人看了觉得是很有涵养的文字,同时,要经常进行词语、句子的训练,在文字积累上多下功夫,做到学以致用,提高书面写作能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保护学生说话的积极性,找准时机及时鼓励和表扬学生,并提出改进意见。学生听到老师的积极中肯的鼓励性话语,每个同学都有想把话说好、写好的欲望。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写话的能力就在这样训练的过程中逐步提高了。
参考文献:
[1]李小旭,小学生的看图写话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教育研究,2017年。
[2]王慧,在看图写话中让孩子张扬写作个性[J].中小学教育,2016年。
- 【发布时间】2020/1/14 22:57:38
- 【点击频次】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