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学生主体性培养

 

【作者】 杨海燕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龙台镇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主体性随着年级增高而越来越低。在全面践行新课标的今天,我们应把课堂还给学生,重塑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能更积极主动地学语文,用语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主体性;培养;加强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在这几年语文教学中,我们在落实学生主体理念的实践中,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尽情参与到语文教学中来,成为“我要学”之人。实践表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重塑学生主体地位,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信心,还意味着传统意义上的语文课堂教学实现了质的飞跃,将课堂变成了真正的人的课堂,不是课本的课堂,不是试卷的课堂,不是老师唱独角戏的课堂。更重要的是,将课堂还给了学生,还意味着学生自主意识得到了有效培养,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创新意识得到了有效保护,个性风采得到了有效释放。下面,我结合小学语文教学,谈谈把课堂还给学生后,如何增强学生主体性,把主体作用充分发挥,让学生更好地学语文。
  一、引导学生开展探性究学习,在实践中培养主体性
  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与学方式,体现了新课标对目前教学的新要求,是对现有学习方式意义不足的一次新探索。实践告诉我们,脱离探究、实践的教学不是真正意义的教学创新。只有经过认真探究的亲身学习实践,学生的语文能力才得以切实提高。因此,要重塑学生主体地位,就必然要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而这前提就需要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探究,多接触语文材料,开展听说读写语文实践,才能真正实现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以探究和实践为核心,完全摒弃了老师的讲解与分析,将学生推到了课堂主人的地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可以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智慧潜能,提高学生能力,从而有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让学生获得良好语文教育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有持之以恒的训练耐心,有系列化的培养策略。因为任何一项语文实践能力的提升,都不是一朝一夕便可实现的,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并且反复强化训练。因此,经常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便是实现教学预期,培养学生主体性的一个有效策略。
  二、引导学生积极质疑释放,在体验中提高主体性
  古人说得好:“学则须疑,疑则有进。”真正的学习不可能不发现问题,有疑才有问,有问才有得。让学生自主学习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得以体现,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能“自读自悟”的最佳境界,其中让学生质疑生问,主动释问就显得非常重要。而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为什么我们的课堂总是教师在问?为什么一些“成功”的公开课也让人疑惑:究竟该谁问谁?究竟谁在学习,谁在探究?这绝不单单是方式方法问题,而是一个观点理念问题。考察一下孩童的天性,不难发现:他们对一切陌生的东西都充满了好奇、热切的接近。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学生却不再有多少人敢于发问了。也许你会觉得,孩子大了怕羞。那么,你是否想过,长期以来你所坚持的答案的唯一性,泯灭了多少孩子的创造欲望。有一位特级教师曾在评说自己上过的一堂课时,讲了这样一段话:“问题是他们自己在阅读中‘发现’的,大家自然都饶有兴趣地寻求着问题的答案,……成功的喜悦体验又激励着他们去进一步探索新的问题的答案,增强他们学习主体性”。可以说,揭示了“问”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就须打破师问生答的刻板模式,还学生一个敢疑善问的氛围。
  三、引导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在运用中增强主体性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大支柱,也是学生语文素养培养途径,支撑着全面发展这座大厦。因此,要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我们就可从学生听说读写方面去进行。我们的语文教学,也知道“语文的外延是生活外延的全部”,也不忘强调学生要接触生活、了解生活、反映生活,而一旦落实到行动则关起门来造车,终究脱不了纸上谈兵的外套,把“做”的功夫单纯下到练习试卷中了。语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要具有课内链接课外、链接生活的教学思维,能把教材当例子教,将学生由课内语文学习链接到在课外语文实践中、在文物古迹中、在图书网络影视中、在各个层面的生活中云,引导学生学语文、用语文。让课堂语文学习的作用发挥到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上来。语文教学能否借鉴一种灵活教法呢?不要总是一支粉笔一本书,那种强调通过多媒体教学增强容量、提高效率的主张固然诱人,但如果教者思想上不作某些突围,也终竟免不了落入“唯武器论”的泥淖。可否让学生们有计划地搞一些课内实践活动和课外参访活动呢?多年小学语文教学告诉我们,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语文、运用语文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最好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就须打破封闭的课堂教授,还学生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更广阔的语文实践平台,以使其在运用中增强主体性。
  总之,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主体性发挥到极致,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具有创造性的人才,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实际需要考虑,放开手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创造出一个更加宽松,更加民主的教学空间,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经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几年下来,就可发现学生学习自信心明显改变,达到了重塑学生主体地位的目的。而且,我们把课堂也真正还给了学生,学生可以在语文的世界里自由遨游,学习语文的激情点燃了,探究精神也得到了有效培养,自学能力得到了提升。这就是我们语文教学所想要看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春梅,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运用[J].教育研究,2017年。
  [2]王梅之,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探究[J].教学与研究,2017年。
  • 【发布时间】2020/1/14 23:07:09
  • 【点击频次】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