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多媒体

 

【作者】 汪 洁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第七初级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小学生都是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的,使用多媒体,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能拨动心灵的琴弦,使学生入情、入景、动情、想象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感受到发现探索的乐趣,促进想象,发展思维,激发创造能力和创造热情。
  关键词:学生;音乐;多媒体;兴趣
  小学生都是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的,使用多媒体,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能拨动心灵的琴弦,使学生入情、入景、动情、想象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感受到发现探索的乐趣,促进想象,发展思维,激发创造能力和创造热情。传统教育技术不具备形声性,再现性、灵活性和高效性等特点,不能激起学生学习音乐知识,难以使学生在乐音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而使用多媒体教学,它使抽象音乐理论形象化,虚幻音乐形象直观具体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零乱的知识条理化,虚幻音乐形象直观具体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零乱的知识条理化;枯燥的音乐知识趣味化,既弥补了传统音乐课教学的不足,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加强直观性、生动性,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动力。正如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所说:“音乐教学的超级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学生活泼好动,乐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强的事物。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注意。利用多媒体设计生动、新颖的动画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演奏(唱)或收录音磁带感到枯燥、单调,这样往往使得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显得很被动,注意力也容易分散。这样,老师的教学也达不到很好的效果,而充满美感的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地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的力度、速度、情绪,学生在欣赏优美的画面和MIDI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好像身临其境一般,并激发了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例如:在欣赏《牧歌》的教学环节中,为了让学生能更快地理解和体会歌曲内容,通过电脑首先播放了内蒙古大草原美丽风景的音乐片断:碧绿的草原苍茫辽阔,一望无际,朵朵白云像崭新的棉絮般静静地浮动着,在蓝天映衬下,越发显得皎洁。羊群如同碧海中流动的云彩,马群好似绿浪中奔腾的浪花,乳白色的蒙古包群像是撒落在绿色翡翠盘里的珍珠。天地相连,浑然一体,构成了异常瑰丽的画卷。夕阳西下,远山披上了晚霞的彩衣裳,牛羊背上如同镀上了一层金,天边的云朵也变得火焰一般鲜红。使学生进一步地感受了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
  另外还对不同的班级作过这样的尝试,听录音磁带的班级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占百分之七十五,教学效果一般,而通过多媒体欣赏乐曲的班级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占百分之九十以上,教学效果很好。实践证明:由于多媒体教学的直观、生动,使学生对于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动态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信息更感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乐趣。
  二、采用多媒体,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在教唱歌曲时,运用多媒体把歌曲所要表现的情境和有关的信息用直观的形式展示出来,使学生对歌曲的内容和意境有所了解,学唱的效果最佳。如在教学《我们的田野》这首歌时,我搜集了大量这首歌曲有关的视频片段和相关资料,让学生观看草原、大海、森林、沙漠、田野的庄稼、农民的劳作、城市建设、农村的新变化等风光,再让学生随镜头看少数民族表演的节目,听那动人的歌曲,再看到那优美的舞姿,学生已经对美丽的田野有了更深的印象,所以在分析歌曲的速度、情绪、力度、表现歌曲的情感时,学生的歌声格外动情。在听乐、赏画、朗诵、创编等活动中,始终沉浸在优美、宁静、和谐、轻松的气氛中。可以说,多媒体在这节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丰富了课堂内容。又如:在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一课时,首先播放国歌,展示我国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登上领奖台热泪盈眶地望着国旗冉冉升起的情景,再看天安门前万众瞩目庄严的升旗仪式,然后再学唱歌曲。教学效果表明,这不仅是一堂音乐课,更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可见,采用多媒体教学,适当扩展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审美情趣,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利用多媒体有利于学生展开丰富的听觉联想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多重感官同时感知的学习效果要比单一感官感知好。音乐欣赏多媒体辅助教学可实现视听结合,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能更好地引发同学们的音乐想象,把握音乐形象,激起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
  音乐艺术以声音为其物质材料基础,音乐中的任何一个声音都不会有确定的含义,不可能对某一客观实体或它的运动过程做出规定性的、明确的、不容误解的描述。音乐艺术的不确定性给予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体验和理解。因此,语言不可能代替音乐,传统的音乐欣赏课中,教师对音乐的解释只能有限地定向引导学生的想象,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果将音乐与非音乐的因素相结合,就可以实现通过音乐来描述外部世界的目的,它们带给人的认识功能便会大大增强。如:与文字标题、诗歌结合的歌曲,与人体动作结合的舞蹈音乐,与戏剧相结合的歌剧,与电影画面相结合的电影音乐。因此,如果我们利用编辑软件给音乐配上生动的画面、图片或字幕,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单一的听觉感受变为了视听结合,有利于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来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这有助于学生思路的拓宽与创造力的培养,容易使学生对音乐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增加容量,提高效率
  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在黑板上或大歌单上抄出歌谱、歌词等,费时耗力。而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只须把这些信息扫描进电脑进行适当的编辑、调整,在课堂上就可以按照教学程序得心应手地把音、像、图、文呈现出来,既清晰又规范。这节省了课堂板书的时间,避免了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加大了课堂传递信息的容量。上课时,我只需轻点鼠标,教学内容便逐个展示出来,教学节奏大大加快。虽然教学内容比平时多了将近一半,但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轻松地学到了更多的知识。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要使音乐情景再现,最简单实用的方法就是通过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来实现。音乐教学将图文声像等合为一体,可以使虚幻的音乐变形象、使复杂的知识变简单、使零乱的头绪条理化、同时给音乐教学添了无穷的魅力。
  • 【发布时间】2020/1/14 23:14:50
  • 【点击频次】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