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初中英语导入教学应做到策略多样化

 

【作者】 龚芙蓉

【机构】 四川省攀枝花市向阳实验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要提高英语导入教学有效性,就需要做到教学策略多样化。实践中,我们应创新教学方法,运用多种策略来开课导入,这样才能让学生新颖有趣的开课中主动与教师达到有效“双边”,建构起高效课堂来。
  关键词:初中英语;导入教学;策略;多样化
  任何一种策略,如果长期使用,其必然会让人生腻。在初中英语导入教学环节,我们也要创新策略,让这个短短几分钟的教学,达到有效教学目的,还是应做到策略多样化。我们知道,导入教学,虽然时间不长,但意义重大,关系着整堂课的成功与否。因为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要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就要在导入环节上下功夫,运用多样化策略,让他们在新颖有趣的导入教学中与教师共同构成有效的双边。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初中英语教学,谈谈提高导入有效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创设激趣情境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前苏联著名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伊始处,我们就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激趣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求知欲,在学生“不学不快”时引出课题,让学生在充满兴趣的情绪下,愉快地进入新课的学习,自然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实践中,可达到激趣效果的方法很多,如讲故事、做游戏、猜谜语、唱英语歌、看英语小品节目等,都可以达到激发学生主体性的目的。例如,我们在教学unit4问路单元中让学生按角色扮演ask?the?way?and?show the?way?故事中的一段,激活学生头脑中故事的相关情节,同时可以熟悉相关词汇,为阅读材料提供词汇、句法以及背景知识的准备。这也是有效的开课导入方法,在教学中也用得较为普遍。
  二、运用温故复习导入
  在每堂课的起始阶段,教师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与新知识有内在联系的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对比或提问来唤起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忆,激活“最近发展区”,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如在教学现在完成时时,可以通过复习一般过去时来引出新知识。教师问一个学生:What Did you do last night? 学生答:I wrote a letter to my brother。教师然后面向全体学生,说:He has written a letter to his brother。板书句子并向学生说明,“他”说的话仅仅表明写信这一动作发生在last night,而has written则表明动作发生在过去,现在信已写完,强调现在的结果。通过这种方法导入新课,学生既巩固了一般过去时,也掌握了两种时态的不同用法。又如,在教学七年级What will happen if there is no water这课时,我们就可充分利用预备年级Water这个单元的内容。我先通过声音资料让学生辨别不同的水声(瀑布声,雨声,水龙头里的滴水声等)引出Water all around us这首小诗,然后问同学既然水无处不在,那么它到底有什么用途呢?这时学生会说:We use water to clean our teeth. We use water for washing the dishes.等等(因为这些知识都是他们以前学过的)。然后话锋一转,大家都认为水这么重要,那么一旦没有了它,会发生什么情况呢?What will happen if there is no water? 不知不觉中新课主题呈现出来了。自然流畅,水到渠成,还因为有旧知识的铺垫,学生更容易接受。
  三、开展课本剧表演导入
  现行初中英语教材具有很好的故事情节,场景性强,许多内容都可以编成课本剧。象这种,故事性强的课文,在新课导入教学时,我们就可以改编成课本剧。教师事先通过成绩好的同学把课文改写成简单易懂的剧本,再由学生进行排练,在上课时进行表演导入。如:初三英语Unit 8 Lesson 30,在教师指导下,上课前先让学生编写短剧介绍过圣诞节的各项活动。该剧可分为三幕:I Christmas preparation;Act II Christmas Eve;Act Christmas Day。教师从学生的表演中,逐渐地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方式一般适用于故事性很强的课文。这样教学,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满足了学生的表演欲,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陶醉于英语学习之中。
  四、设置问题悬念导入
  创设问题情景是激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方法。在导课时,应让学生主动参与语言实践,培养学生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可以单刀直入,直接提出问题,设置悬念,使学生迅速进入课文的讨论中,如在设计Book 111 Unit 8 Merry Christmas导入时,教师可设置情景:班里来了一位外国小朋友,同学很想了解外国人是如何过圣诞节的。学生两人一组展开对话,学生A为外国人,学生B为中国学生。学生A询问学生B以下问题:Who is Father Christmas? What do you often do during Christmas Day? What foods do you eat on Christmas Day? 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traditional food? 设置这样的悬念,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
  五、利用背景知识导入
  所谓背景知识,就是学生了解外国文化的又一渠道,也是达成英语教学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目标的重要载体。介绍背景知识可由学生完成,也可教师进行。如初三英语Unit 7 Lesson 26,上课伊始,教师先出示四位名人的图片,把下列人名Bill Gates,Albert Einstein,Charlie Chaplin,Thomas Edison和图片配对,然后让学生依次介绍各个名人的一些背景知识,重点介绍Thomas Edison的一些故事以及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
  总之,在初中英语新课教学中,我们要进行有效的导入,就必须做到教学策略多样化。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只是我们应创新策略,运用多种针对性、效果好的策略进行。当然,在有效策略探研中,我们还要不断进行反思,设计出更多更好的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的导入方法,为完成教学目标做好铺垫。只有这样,我们提高导入教学有效性才有更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刘红梅,浅谈初中英语课堂导入有效性的提高策略[J].教育研究,2018年。
  • 【发布时间】2020/6/9 11:11:48
  • 【点击频次】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