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促进初中物理“深度学习”策略
很多学生其实是不会“学习”的,究其原因就在于,很多知识并没有被学生真正理解,只是被机械性地“灌输”到脑子里。目前,学生们已经习惯了传统的学习方式——教师讲,学生记,习题练,考完忘。其实这种简单机械性的学习方式还是属于“浅层学习”的范畴。尤其在毕业班教学中,还大量存在着大量以“刷题”为基调的教学现象,这种学习方式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所谓“深度学习”就是通过让学生聚焦高阶思维,在体验和创造中完成的交互反馈,那么,具体如何落实?
一、意识和习惯——深度学习的突破口
初中物理的特点是半文半理的学科,文的不济!理的计算不行!且没有学物理的意识和习惯!初中物理是学不好的。也就是:学好初中物理的实质是,一要有语文学科的阅读能力,二要数学学科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三要物理学科的实验和观察能力,四要有物理的建模能力。
要学好物理,在八(上)的时候,第一个,概念定义要整理全,如熔化、凝固、汽化、蒸发、沸腾、升华、液化从概念到定义整理的明明白白,反射现象、折射现象、反射定律、折射规律、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什么叫质量、什么叫密度,把它都弄清楚,记在笔记本上,然后装进脑中。第二个,凡是涉及计算的,要有完整的书写过程。如机械运动的十种计算“平均速度、图像问题、测不准问题、火车过桥、相遇追击、参照物、心电图问题、紧急刹车、圆盘转动、蜻蜓点水,这是八上应该做的过程。八年级上,70分的卷子,要考65分以上,65分以下,对不起,你考砸了。
到了八(下),第七、八章的概念定义记住,但到第九章以后是计算计算还是计算,整个一个学期都在学力学,既要把概念记下,还有吃透,因为八(上)的概念定义是什么是什么的问题,而八(下)的概念定义就显得抽象,就需要有思考的深度,计算的难度,如果思考的深度上来了,现在要拼的就是习惯,很多同学没有这个意识,结果学着学着跟不上,此刻就学不会了,尤其是在学了浮力之后,问题就一堆一堆的。
九年级的时候,学的是电学,和力学是一样的。因此,要学好物理,越简单越要写完整,越要有逻辑性,你的物理学的就越好了。
二、实验探究——走向高阶思维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而现在很多教学偏离了实验科学的本质,少做实验,甚至不做实验,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本身是必由之路,是正确的,实际上学生大多不会动手做实验,特别不会用身边现有的器材做实验,这也是小学科学没有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只是到初中的物理课上显现出来,他们认为物理就是老师讲,老师不讲就不知道干什么,进入实验室就成了“气体的无规则运动”。所以,初中一定要培养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完成相关实验。
如:一把直尺能做哪些物理实验; 一个空矿泉水瓶能的哪些物理实验;如何制作四弦琴;一个单摆蕴含了多少物理知知;两张16K纸能做哪些物理实验。
探寻厨房里的物理知识,可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与热学中的热膨胀、热传递和做功有关的现象,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与热学中分子热远动有关的现象)。
探寻家庭电路的连接,收集家用电器的铭牌,然后利用电功和电功率的计算公式计算等等。
引导学生按照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现象、实验步骤、实验结论等要求,写出自己实验过程中的一些收获与问题的反思,如实验成功的技巧所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进实验、针对这个实验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如何设计新的实验解决这个问题等。这样引导学生撰写反思型实验报告,就避免了出现以下误区:做实验就是为了得出结论,有了结论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如果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反思,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考力。
三、深度思维——来自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源于深度实践
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行千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高人指路。
学习不是要获得一大堆零散的知识,而是要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度思维来自深度的学习,深度的学习来自于深度的实践。学习的最高境界不是“知道了”、“记住了”而是能够漂漂亮亮地“做出来”、有理有据地“讲出来”。
学生利用手机录制视频功能,动手做物理实验,与老师探讨物理问题。老师以美篇或公众号的形式将在推出学生作品,旨在留住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验、自主探究的精彩瞬间,为孩子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给孩子一份好奇心的达成,给孩子一份创造的可能。
平台的搭建使孩儿们心中有爱,眼中有光,所见之处皆是美好!生活处处有物理,做到了我体验 、我快乐、我实践 、我成长。
一个优秀的学生总会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悟,一个优秀的学生也总会把第一课堂的学习延伸到第二课堂、第三课堂。让课外自主学习成为课内学习的拓展和深耕,在兴趣和灵感中丰满学习的意义,在温馨和创造中展现自我的价值。
四、学会提问和思考——深度学习的条件。
关于思维和认知的提升有两个重要的前提条件:第1个就是要学会提问,第2个就是要仔细的思考。
当我们不会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时,那么,我们就会对生活和对知识产生觉察的意识。没有觉察的意识,那么我们就不能够发现知识和生活过程中的关键点,我们也就无法提出深刻的问题,没有深刻的问题,我们就不能进行深入的思考。
当提出了好的问题以后,我们再加以思考,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有了解决方案后,就可以采取行动去验证自己的思考是否正确,如果自己的思考是正确的,那么我们积累了经验,如果自己思考的结论是有偏差的或者是不合适的,那我们也有了迭代提升的空间。
因此,可以看出知识的学习、反思和思维的提升,都离不开提出好问题和仔细深入思考这两个前提条件。
五、反思创新——引领深度学习
为了引领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阅读七(下)语文”河中石兽",并利用伯努利原理解释,阅读八(下)语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探究“秋风瑟瑟,树叶飘落”时,叶片几乎全部都是反面朝上的,这是为什么呢?又如在学习重力势能时引入地理的等高线,这样既加强了学科的联系,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记录生活,在思维碰撞中理解、深化知识,最终将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应用。
又如八(上)第一章第节“动手动脑学物理”的第4题是“使用长绳和小铁块制成一个可测周期的摆,怎样测更准确?”提示学生将科学之旅中的“伽利略对摆动的研究”结合起来,把对摆的研究和制作设想形成一篇不超过500字的小文章。又如在八(下)学习了液体压强的大小推倒后,引导学生探究不规则容器液体的压强,依次来培养学生利用作图和理想模型的研究方法研究问题等等
具体做法就是:让学生随身带一个小本和笔,用物理日记的方式随时记录自己发现的问题和瞬间的灵感。物理日记,让我们在教学之外,又找到了一把衡量学生的尺子。
六、反思创新——是高阶思维的突破口
初中物理中学生感到最难得是综合题,其实初中物理的综合题只有压强、浮力、简单机械、热量、欧姆定律、电功和电功率,综合起来也就是力学综合、力热综合、力电综合、热电综合、电学综合、多档位用电器的计算综合等,学生在做这些题目后反思形成,并总结出物理计算题的小妙招:一知三步法解题,即:一知——读完题目后,标出一致物理量和未知物理量或条件,并进行单位换算;三步——一是写公式、二是代入数据、三是写答案,归纳出解题思路为:一看二想三画图,具体来说,就是:首先看题,寻找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并圈点勾画出,理解这些字眼中的特殊含义;二想就是要想该题属于哪个范围的题目,涉及哪些概念、规律或计算公式:三画图就是要把抽象的文字信息变成不同的物理具体图形,如力学要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力的示意图,电学要画出简化的等效电路图,光学要做出反射、折射、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的光路图等,最后建立解题模式。把解题有方法,物理有模型这句话深刻在脑中。可见,反思创新是高阶思维的突破口。
做中学、创中学、悟中学、说中学,这四种学习方式的整合,为我们建构高阶思维产品导向的课程学习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路径选择。
- 【发布时间】2023/2/24 10:55:38
- 【点击频次】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