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贯彻德育教育

 

【作者】 何均强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高县复兴镇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德育教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有利于为学校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有利于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宗旨。同时,德育教育有利于调节化学教学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化学教学中长期的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能够使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三观。本文分析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具体措施,比如,在练习题中渗透德育,利用化学史进行德育教育渗透,通过环境保护教学渗透德育,利用安全教育渗透德育,利用预防犯罪教育渗透德育,通过国防教育渗透德育,以及通过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进行德育渗透等。
  一、加强德育,义不容辞
  教人要教心,育才先育德。教书育人必须并重。尤其中小学的教学更是如此,这是由中小学生的年龄段和自身特点所决定的。以笔者学校为例,初中学生一般十三四岁,年龄小,知识少,好奇、贪玩,辨别能力差,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生长发育期,这种自身特点,相应形成了很强的可塑性,处于人生道路上的十字路口,是人生历程中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一生事业的基础。当前改革开放的大潮,一方面为这些天真可爱的中学生创造了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和优越的学习条件,但另一方面由于“拜金主义,金钱万能”的影响,使一些学生产生了轻读书,重经商的思想苗头,致使有的学生学习不刻苦,成绩上不去。中等生和差生就本身而言,天资并不十分差,大多数聪明伶俐。经调查了解,他们中部分认为学习不好照样可以嫌大钱,有的学生在日记中写道,自己的理想是将来当美容店的女老板,既神气又阔气;有的学生讲,他要像电视《年轮》中的刘振兴那样没有很高的文化照样耍阔气,带上女秘书,坐上豪华小车做大生意。而相当多的学生认为考大学还不如在电厂当工人,挣钱又多又省力。可以看出,这些学生学习差的根本原因,一是受经商热、下海热的影响,认为有钱就有一切;二是读书无用论冲击了年轻一代,认为“教书的不如卖饭的,造原子弹的不如贩鸡蛋的;三是留守学生的思想教育跟不上,受网络、社会影响极大,无心上学。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这一代学生最缺乏的不是物质条件而是老一辈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承担历史责任的理想和抱负。这一切都必须通过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来实现。无论学校行政领导还是教师,都应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融化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在课堂上。这样做不仅是贯彻执行教育法所要求的,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
  二、结合化学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曾对人类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在初中化学课本上,介绍了许多令人骄傲的成就: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前后我国钢铁、化肥等方面产量的对比,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走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国家的正确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救中国,才能够发展中国。而改革开放后我们国家在化学工艺上的新成就,如纳米碳管、高分子材料等等,更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强烈的爱慕之情、崇敬之情。在化学学习中,学生们也发现我国现代化学技术与世界先进技术间的差距,认识到我国现阶段化学水平还比较低。而未来的世界强国,就是科技强国。中华民族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发展科学技术。教育学生明白这一历史重任是我们学生应义不容辞地承担的,祖国的未来就在我们学生身上,激励学生为中华之振兴而发奋读书,立志献身祖国的科学技术事业。
  三、用科学家的故事进行科技伦理道德教育
  道德伦理能净化心灵。在高中化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在学习有机化学时,学生曾遇到一道以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阿斯匹林为题材的练习。我不失时机地引用了发现阿斯匹林的故事进行伦理道德教育。故事虽短,但教育效果不言而喻。这样的例子在化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新课程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四、结合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类对地球的索取也在不断增加,同时,对地球上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在不断加剧。由于人类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人类面临着三大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地球环球问题日趋严峻。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是每个化学教师必需担负的职责。在化学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渗透环保教育:教师首先要重视课本上有关环保的知识的教学。如在《空气》一节的教学中,关于空气的成分应该是比较固定的,空气本身有一定的自净能力,但由于收到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可吸入颗粒物等的影响,超过了空气的自净能力,空气污染严重,教师就要针对这个话题与学生间展开讨论,结合生活、生产实际,研究防治措施,这样不仅解决了教学内容,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样在《爱护水资源》《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等等一些课题中,都可以和学生们探讨这样的话题。这样通过教学,既培养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起保护环境的意识,自觉环保的好习惯。
  总而言之,通过对化学课堂的德育渗透,因势利导,循序点化,能使课堂丰富有趣。在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的过程中,师生进行感情沟通,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中长期创设情境随机渗透德育教育,能陶冶和熏陶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和道德,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 【发布时间】2019/2/20 14:00:26
  • 【点击频次】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