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策略探寻

 

【作者】 鄢银娇

【机构】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芦葭实验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计算能力是数学实践的一项基本能力,也是更好地学数学的必备能力。作为奠基的小学数学教学,我们应加强学生计算能力培养,使其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下获得更好地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实践策略
  数学学习中,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而且对发展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信都是有影响的,特别是在以计算为侧重的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更要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影响小学生计算准确性的因素很多,如计算算理没掌握、计算方法有问题,计算速度太慢,辅助笔算的口算能力未达要求等。这些都是影响计算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也是我们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着力点。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实践策略。
  一、培养学生计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动力。心理学家盖兹说得好:“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感,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激起进一步求成功的能力。”因此,要提高学生计算准确性,增强实践能力,我们就必须加强学生计算兴趣的培养,使之在兴趣内驱下变得认真,细致,有一丝不苟的检查、书写习惯。但是,目前计算教学的现状却令人深思,以往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如计算方法、技巧和速度等,现在很少提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较以前下降了,主要表现在计算正确率下降、口算速度减慢等等。一直以来,计算教学得不到学生的青睐,对他们来说,计算往往就是做不完的习题,因而兴趣与日下降。而在新课改推进的今天,我们如何增强学生主体性,就成为我们教学的重要实践课题。体现在计算教学中,那就要加强学生计算兴趣的培养,使之主动爱上计算,乐于计算。
  二、加强算法算理教学
  所谓算理,就是计算过程中的道理,是指计算过程中思维方式,是解决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算法,是人们规定的计算方法,不同的题有不同算法。算法和算理都是计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方法支撑,都很抽象,但又必须掌握。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为一线教师,必须在教学计算方法、运算性质、运算定律等方面进行强化,要求学生环环过关,不仅要明确其中的道理,还要学会在实践中主动灵活运用。教学时,我们可通过学具辅助,让学生抽象的算理直观化,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深刻领会其中的算理算法,并在头脑中形成清醒的解题思路。这样,学生才能知识为什么要这样计算,或者进行简便运算。
  三、加强学生口算训练
  口算是笔算的重要辅助,加强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算速度,提高准确性。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都认为很简单,轻视了口算题的教学,特别是式子题,误认为式子题只要弄清计算顺序,便能算出来,这种想法造成学生计算不细心,准确率低,从而缺乏攻克复杂式子题的兴趣和信心。教学中,我们要实施学生学习主体理念,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和发挥他们学习积极性,采用适当的方法引起学数学的动机和兴趣,用以推动学生学习的思考和计算。培养学生计算能力,要从低年级抓起,不仅要教学生算法,更要重视口算的训练。实践中,夺红旗、口算接龙、听音速算、巧算、抢答等都是开展口算教学,提高学生口算速度和能力的良好方法。要知道,口算是笔算、估算的基础,只有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了口算的方法,坚持练习,逐步达到熟练的程度,才会在中、高年级中熟练、准确地计算。同样,中高年级也不能忽视口算的练习。
  四、加强教学针对训练
  因教施教原则告诉我们,只要加强教学针对性,才能提高教学有效性。在数学计算中,题型不同,其方法和要求也不一样,因此,我们应针对不同的计算题型,教给学生不同的解决方法,才能让他们在实践中有的放矢。例如,式子题的训练,还要从读题做起,读题要求学生正确规范,这样有助于弄清运算顺序。有括号题,如(a+b)×c,可读作a与b的和乘以c,不能把括号读出来,严格要求学生读准,从中悟出运算顺序,确定自己的算法。弄清计算顺序是计算的前期。不这样训练,学生容易忽略和弄错顺序。文字题是式子题的读题与列式计算的训练,在读题的基础上,让学生列出算式,正反结合训练,会对学生的计算进行强化。文字题既然是计算题的叙述,那么解决文字题就是列出综合算式,它与应用题的解答有别,不能用分步计算,但可以用分步式分析。分析后列出综合计算是解决文字题的正确做法。加强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的教学,多用于实际计算,让学生充分理解算理,掌握法则,鼓励学生运用简便算法。除题目要求简便运算外,教师要有意识地要求学生能简算的要运用简便运算,提高学生的简算兴趣,使简算贯穿于一切计算之中,逐步摸索计算的技巧,做到计算合理,灵活,准确,迅速,有力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五、养成良好检验习惯
  检验,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在计算实践中,检验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学生这种习惯培养,使之认识到一道题初步计算出结果,不能算计算完全结束了的意识。我们知道,学生在计算中,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就要求学生进行仔细的检查。比如,数字看错了没有,运算顺序错了没有,写错了没有等,有的还可以进行检验和验算,看结果是否正确。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做到能口算的尽量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自觉地用稿本进行竖式计算,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要让学生知道检验的好方法。一般可以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关系来检验,还可以灵活地运用一些检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时,我们要有耐心,要统一要求,一抓到底,强化形成。
  当然,要培养学生计算能力,还有很多策略方法,但这样方法的实施,效果怎么样,我们就直接看学生的计算能力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占了大量篇幅,因此,我们一定要抓牢这项奠基工程教学,让学生有良好的计算能力和计算兴趣、情感,为他们将来发展奠基,具备较强的数学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邹景阳,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J].福建教育,2017年。
  • 【发布时间】2019/2/20 14:06:37
  • 【点击频次】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