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培养小学生数学反向思维的方法探究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近年来,反向思维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小学数学教学当中,不仅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了教学效果,还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现阶段,在小学生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发学生的反向思维,强化课堂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广泛关注的首要课题,并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反向思维的应用措施展开探讨,希望对日后的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反向思维;课堂质量;有效应用
在我国小学教学中,数学课程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数学学科的开展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在日常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需要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应该坚持的原则
1.教、学有效结合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数学知识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关系十分紧密。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以数学思维为基础,在此之上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那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数学思维就能得到锻炼。
2.循序渐进的原则
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要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主,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数学知识中涵盖着很多数学思想,学生只有经过不断地积累、学习,才能够提升自身的思维,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3.结合新课改要求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应该根据新课改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完善,并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以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培养学生反向思维的方法
1.用课本知识对学生的反向思维进行培养
数学是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想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实现反向思维的有效应用,增强教学效果,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在学生熟练掌握数学定义、概念、性质、定律的基础上,加强反向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养成反向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解题效率。其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数学定义、概念、定理等相关基础知识进行双向性的讲解,深化学生对反向思维的认知,提升学生反向思维的运用能力。
2.灵活运用数学公式及法则,实现对学生反向思维的有效培养
反向思维培养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与学生持之以恒的努力与坚持,从而实现学生反向思维的有效提升与应用,强化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在教学中,应灵活运用数学公式及法则,实现反向思维强化,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3.发挥课本知识的基础作用
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反向应用概念,提升思维意识。掌握课本中的概念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且概念知识也存在双向性色彩。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概念知识的学习都是按部就班进行的,导致他们的思维总处于不灵活的状态。因此,在新时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概念的相关知识进行正反两面的学习与认知,使学生对概念相关知识进行透彻理解与拓展延伸,增强学生的反向思维意识。
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反向思维。如在学习“小数点变化”相关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掌握小数大小变化这一性质,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明白,如果小数点向右移动时,相应的小数会增大10倍、100倍等倍数,还要让学生明白反向的叙述方式,即如果小数想要增大10倍、100倍等,就需要将小数点向右移动1、2等位数。通过循序渐进地训练与引导之后,学生的反向思维会得到有效锻炼,同时不断提升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
4.创新教学方式及内容
培养学生的反向思维运用能力,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方式及内容进行创新,使学生对数学知识达到理性与感性的双重认识。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创新的多媒体、幻灯片、模型等辅助性工具运用到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视觉上的盛宴,使学生在多感官相结合的学习中进行思维活动,获取丰富的认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以多媒体的使用为例,它能将活动、事件及事物的全貌进行整体性呈现,使学生的正向思维更加清晰,从而为反向思维的发展奠定基础。多媒体教学能完整地向学生呈现特定的过程及活动,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反向思维的构思过程。如教师可向学生提问:“谁能说下自己每天上学放学所经过的完整路线?”接着,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展示具体路线过程。这种直观性的展示方式能从真正意义上锻炼学生的反向思维能力,为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保障。
5.提高反向思维的技巧
第一,教师遵循教学规律的同时,可以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获得合乎逻辑的结论,从顺向逻辑思维引导学生进行逆向逻辑思维。如在教学数字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从20数到50,当学生清楚顺向结构和次序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倒着数的方式,从50数到20。通过长期引导,学生学习任何数学知识都会从“顺向分析”与“反向思维”两个层面对知识进行深刻理解,实现对学生反向思维训练与提升的目的。
第二,借助反证法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如教师可出示题目:63×42=2343,要求学生判断结论是否正确。问题提出后,有的学生认为不妨多计算几遍必然能对其进行正确判断,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巧用估算进行判断,即60×40=2400,而63×42>60×40,得出上述算式的答案不正确。这种反向质疑的方式对于学生反向思维能力的提升极其有益,教师可引导学生这样解决问题。此外,分析法、倒推法都是从结论着手进行逐步逆推,学生合理运用可提升反向思维能力。
总之,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方法渗透进行分析和探讨,就是剖析教材,将数学方法渗透到教学内容中,并在实际教学中提高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数学技能。强化体验,在实际探究中渗透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在思维活动中渗透数学方法和联系生活实际,在数学比照中渗透数学方法,使学生借助于数学思想方法更好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也促使数学教学效率和效果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黄琳.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6(04):109-110.
[2]郭琳,杨培禾.小学数学复习中思维地图的应用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8(04):12-17.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反向思维;课堂质量;有效应用
在我国小学教学中,数学课程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数学学科的开展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在日常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需要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应该坚持的原则
1.教、学有效结合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数学知识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关系十分紧密。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以数学思维为基础,在此之上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那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数学思维就能得到锻炼。
2.循序渐进的原则
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要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主,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数学知识中涵盖着很多数学思想,学生只有经过不断地积累、学习,才能够提升自身的思维,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3.结合新课改要求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应该根据新课改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完善,并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以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培养学生反向思维的方法
1.用课本知识对学生的反向思维进行培养
数学是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想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实现反向思维的有效应用,增强教学效果,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在学生熟练掌握数学定义、概念、性质、定律的基础上,加强反向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养成反向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解题效率。其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数学定义、概念、定理等相关基础知识进行双向性的讲解,深化学生对反向思维的认知,提升学生反向思维的运用能力。
2.灵活运用数学公式及法则,实现对学生反向思维的有效培养
反向思维培养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与学生持之以恒的努力与坚持,从而实现学生反向思维的有效提升与应用,强化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在教学中,应灵活运用数学公式及法则,实现反向思维强化,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3.发挥课本知识的基础作用
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反向应用概念,提升思维意识。掌握课本中的概念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且概念知识也存在双向性色彩。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概念知识的学习都是按部就班进行的,导致他们的思维总处于不灵活的状态。因此,在新时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概念的相关知识进行正反两面的学习与认知,使学生对概念相关知识进行透彻理解与拓展延伸,增强学生的反向思维意识。
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反向思维。如在学习“小数点变化”相关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掌握小数大小变化这一性质,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明白,如果小数点向右移动时,相应的小数会增大10倍、100倍等倍数,还要让学生明白反向的叙述方式,即如果小数想要增大10倍、100倍等,就需要将小数点向右移动1、2等位数。通过循序渐进地训练与引导之后,学生的反向思维会得到有效锻炼,同时不断提升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
4.创新教学方式及内容
培养学生的反向思维运用能力,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方式及内容进行创新,使学生对数学知识达到理性与感性的双重认识。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创新的多媒体、幻灯片、模型等辅助性工具运用到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视觉上的盛宴,使学生在多感官相结合的学习中进行思维活动,获取丰富的认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以多媒体的使用为例,它能将活动、事件及事物的全貌进行整体性呈现,使学生的正向思维更加清晰,从而为反向思维的发展奠定基础。多媒体教学能完整地向学生呈现特定的过程及活动,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反向思维的构思过程。如教师可向学生提问:“谁能说下自己每天上学放学所经过的完整路线?”接着,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展示具体路线过程。这种直观性的展示方式能从真正意义上锻炼学生的反向思维能力,为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保障。
5.提高反向思维的技巧
第一,教师遵循教学规律的同时,可以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获得合乎逻辑的结论,从顺向逻辑思维引导学生进行逆向逻辑思维。如在教学数字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从20数到50,当学生清楚顺向结构和次序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倒着数的方式,从50数到20。通过长期引导,学生学习任何数学知识都会从“顺向分析”与“反向思维”两个层面对知识进行深刻理解,实现对学生反向思维训练与提升的目的。
第二,借助反证法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如教师可出示题目:63×42=2343,要求学生判断结论是否正确。问题提出后,有的学生认为不妨多计算几遍必然能对其进行正确判断,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巧用估算进行判断,即60×40=2400,而63×42>60×40,得出上述算式的答案不正确。这种反向质疑的方式对于学生反向思维能力的提升极其有益,教师可引导学生这样解决问题。此外,分析法、倒推法都是从结论着手进行逐步逆推,学生合理运用可提升反向思维能力。
总之,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方法渗透进行分析和探讨,就是剖析教材,将数学方法渗透到教学内容中,并在实际教学中提高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数学技能。强化体验,在实际探究中渗透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在思维活动中渗透数学方法和联系生活实际,在数学比照中渗透数学方法,使学生借助于数学思想方法更好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也促使数学教学效率和效果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黄琳.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6(04):109-110.
[2]郭琳,杨培禾.小学数学复习中思维地图的应用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8(04):12-17.
- 【发布时间】2019/2/20 14:07:28
- 【点击频次】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