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对小学生而言,十分重要。数学问题意识能够使小学生轻松发现条件和目的之间需要解决的矛盾,利用已知条件获得最终答案,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最终获取新的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任何发现过程无不是从提问开始。对于小学数学学习也是一样,学生在学习中的思维习惯也是从发现问题开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上不断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尤为重要。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注重问题解决教学,忽视了对发现问题意识的培养,使得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下降,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让学生“想问”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首先要在观念上有问题教学意识。一个没有问题意识的教师,不可能体会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也不可能会去探索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好方法,并把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作为自己的自觉行动。设计教学课堂结束环节应留几分钟给学生独立思考,发现并提出问题。同时教师应重视每个教学环节留下适当的空白,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空间,让学生互相提问,争当小老师考考对方。教师还应告诉学生:不怀疑不能见真理。要经常教育学生学习数学,不能简单地接受和信奉,而应持抵制和审慎的质疑态度。
二、教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
以往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向学生提问题,却很少看到学生向教师提问题,学生往往不知从哪入手提问题,不知提什么样的问题。因此教学中要教会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一是要在知识的“生长点”上找问题,就是在从旧知到新知的迁移过程中发现和提出问题;二是要在知识的“结合点”上找问题,也就是要在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上发现和提出问题;三是从自己不明白、不清楚的地方提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提问题,并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
三、学生的提问能否得到正确的评价
小学生十分在意家长和教师对于自己的评价和看法,这是他们通过他人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过程。如果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得不到教师的理解和正确评价,很容易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甚至产生自卑心理,对于学习的信心也受到了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及时,客观,合理的正确评价,激发小学生的提问意识,让小学生敢问敢说,在课堂上充满自信。比如,在进行《年、月、日》教学时,教师提出问题:“小明今年过了9个生日,可为什么小明的爸爸却只过了4个生日呢?”学生们一听纷纷表示不可能。有的提问道:“老师,4个生日应该是4岁呀?小明怎么比爸爸还大?”有的提问道:“他们一定是在玩过家家游戏!”有的提问道:“老师,我觉得是因为他爸爸忘记自己的生日了。”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可能是没有价值的,有时候甚至是无关教育内容的,但是教师一定要注重引导学生的提问意识,对他们敢于提问的勇气表示肯定,保护学生的提问积极性,使学生逐步拥有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四、激励学生大胆表述,使学生乐问。
激励就是设法让客体积极参与的过程,激励一旦形成自励,他励、互励的统一,学生的主体精神就得到了弘扬。学生乐于提问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提问题的态度,因此教师要真诚地激励敢于提出问题的行为,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提出不同的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或肤浅、或离奇的问题,教师也要对之予以肯定,并从中捕捉智慧的闪光点。爱因斯坦从小就有提不完的问题,虽然有些问题稀奇古怪,令人难以理解,但就是因为他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都乐于提出一些问题,所以他后来成为了世界少有的科学泰斗。优秀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由此及彼,探索与之相关的诸多问题,从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中享受思维成果的乐趣。这种思维乐趣是学生提出新问题的的重要因素。例如:在二年级教学《平均分》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情节:男女生课堂常规比赛,女生做的好,男生做的也一样好。教师发奖,男生1朵花,女生5朵花,可以吗?对花的数量不一样多,引起学生不满,抗议不公平。应该怎样分呢?学生马上进入本节课问题解决的学习中来。练习部分,设计的问题是:教室里要布置一个学习园地,老师做了8朵花,摆在正方形学习园地的四周,要求每条边摆得一样多。你想怎么摆?学生的方案:每边摆2朵花,也可以每边摆3朵花。学生交流了设计的方案后,受到启发的学生提议,把学习园地设计成下面的形状,再平均分成4部分,分别展览数学、语文、外语、美术作业。但是不知道怎样平均分?教师组织学生共同解决这个问题,得到的方案有很多种,展示了学生的智慧火花。从这个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来看,学生从中体味到提问的乐趣,这种乐趣将激发他们提出新的问题。
五、走出课堂
仅靠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不现实的,需要引导学生走入广阔的生活之中,多方面培养、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其一,教师要在课堂上留“尾巴”,既可以家庭作业的形式,又可以是课后探究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让学生在课后有问题可想。其二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这种阅读是广泛的,不一定是数学,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展开思考、质疑,从而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科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向素质教育方向发展。问题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在长期教学中善加引导,运用优秀教学方式,制定增强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任何发现过程无不是从提问开始。对于小学数学学习也是一样,学生在学习中的思维习惯也是从发现问题开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上不断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尤为重要。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注重问题解决教学,忽视了对发现问题意识的培养,使得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下降,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让学生“想问”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首先要在观念上有问题教学意识。一个没有问题意识的教师,不可能体会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也不可能会去探索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好方法,并把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作为自己的自觉行动。设计教学课堂结束环节应留几分钟给学生独立思考,发现并提出问题。同时教师应重视每个教学环节留下适当的空白,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空间,让学生互相提问,争当小老师考考对方。教师还应告诉学生:不怀疑不能见真理。要经常教育学生学习数学,不能简单地接受和信奉,而应持抵制和审慎的质疑态度。
二、教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
以往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向学生提问题,却很少看到学生向教师提问题,学生往往不知从哪入手提问题,不知提什么样的问题。因此教学中要教会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一是要在知识的“生长点”上找问题,就是在从旧知到新知的迁移过程中发现和提出问题;二是要在知识的“结合点”上找问题,也就是要在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上发现和提出问题;三是从自己不明白、不清楚的地方提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提问题,并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
三、学生的提问能否得到正确的评价
小学生十分在意家长和教师对于自己的评价和看法,这是他们通过他人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过程。如果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得不到教师的理解和正确评价,很容易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甚至产生自卑心理,对于学习的信心也受到了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及时,客观,合理的正确评价,激发小学生的提问意识,让小学生敢问敢说,在课堂上充满自信。比如,在进行《年、月、日》教学时,教师提出问题:“小明今年过了9个生日,可为什么小明的爸爸却只过了4个生日呢?”学生们一听纷纷表示不可能。有的提问道:“老师,4个生日应该是4岁呀?小明怎么比爸爸还大?”有的提问道:“他们一定是在玩过家家游戏!”有的提问道:“老师,我觉得是因为他爸爸忘记自己的生日了。”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可能是没有价值的,有时候甚至是无关教育内容的,但是教师一定要注重引导学生的提问意识,对他们敢于提问的勇气表示肯定,保护学生的提问积极性,使学生逐步拥有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四、激励学生大胆表述,使学生乐问。
激励就是设法让客体积极参与的过程,激励一旦形成自励,他励、互励的统一,学生的主体精神就得到了弘扬。学生乐于提问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提问题的态度,因此教师要真诚地激励敢于提出问题的行为,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提出不同的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或肤浅、或离奇的问题,教师也要对之予以肯定,并从中捕捉智慧的闪光点。爱因斯坦从小就有提不完的问题,虽然有些问题稀奇古怪,令人难以理解,但就是因为他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都乐于提出一些问题,所以他后来成为了世界少有的科学泰斗。优秀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由此及彼,探索与之相关的诸多问题,从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中享受思维成果的乐趣。这种思维乐趣是学生提出新问题的的重要因素。例如:在二年级教学《平均分》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情节:男女生课堂常规比赛,女生做的好,男生做的也一样好。教师发奖,男生1朵花,女生5朵花,可以吗?对花的数量不一样多,引起学生不满,抗议不公平。应该怎样分呢?学生马上进入本节课问题解决的学习中来。练习部分,设计的问题是:教室里要布置一个学习园地,老师做了8朵花,摆在正方形学习园地的四周,要求每条边摆得一样多。你想怎么摆?学生的方案:每边摆2朵花,也可以每边摆3朵花。学生交流了设计的方案后,受到启发的学生提议,把学习园地设计成下面的形状,再平均分成4部分,分别展览数学、语文、外语、美术作业。但是不知道怎样平均分?教师组织学生共同解决这个问题,得到的方案有很多种,展示了学生的智慧火花。从这个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来看,学生从中体味到提问的乐趣,这种乐趣将激发他们提出新的问题。
五、走出课堂
仅靠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不现实的,需要引导学生走入广阔的生活之中,多方面培养、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其一,教师要在课堂上留“尾巴”,既可以家庭作业的形式,又可以是课后探究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让学生在课后有问题可想。其二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这种阅读是广泛的,不一定是数学,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展开思考、质疑,从而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科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向素质教育方向发展。问题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在长期教学中善加引导,运用优秀教学方式,制定增强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 【发布时间】2019/2/20 14:08:11
- 【点击频次】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