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用心关注 用爱灌溉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每一个儿童的成长都需要关爱和教育,作为一名班主任对学生的关爱融于教学工作中,让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鼓励;关爱;理想;成长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的本真就是呵护生命,促进发展。每一个儿童的成长都需要关爱和教育,需要宽容和时间,正如花儿需要季节和等待。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更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作为一位教师,特别是一名班主任,如何把自己对学生的关爱融于教学工作中,让学生在关爱中健康成长呢?
一、热情鼓励,树立学生奋进的信心
每一个班级都有优学生和后进生,对于优学生来说,他们是学习上的皎皎者,家长心中的骄傲,老师眼中的宠儿。自然是少不了老师的表扬和鼓励,而后进生更需要老师更多的关爱和鼓励。但是后进生往往因被忽视而丧失了学习的信心,于是常不守纪律,在班中不受欢迎,容易被老师和同学全盘否定。作为班主任,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要积极创造机会让他们展示他们的特长,发挥自己的优势,让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例如,有一次,下课了,我走在走廊里看到令我高兴的一幕:班上的调皮捣蛋、常和老师唱反调的一位男生竟然弯下身子小心翼翼地把前面同学丢在地上的果皮拾起来丢到操场边上的垃圾箱里。当时我没有言语,把这一切默记在心。在班队会上,我将这一幕描述一番,班上响起来热烈的掌声,那个男生羞涩地笑着。从此每当我看到他良好的表现就给予表扬,他也越来越表现良好,每当他犯错,也能诚恳地接受批评。第二学期还被全班同学选为班级劳动委员。平时,我也常常鼓励他认真学习,学习成绩逐步提高,更加增强了他对学习的信心。
二、关怀体贴,激发学生奋进的潜能
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家庭,成长在不同的家庭环境,拥有不同的个性。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说过:“如果教育家要从多方面培养人,那么他首先应该在多方面了解学生。”由此看出,全面了解学生更是热爱学生的起点。作为班级的领导者——班主任,更需要详细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才能更好地展开班主任工作。从思想上、学习上、行为上严格要求;从生活上体贴入微,让关心和爱护的雨露滋润他们的心田。我班有一位女同学平时沉默少言,上课也极少提问和回答问题,课间常常是一个人静静地独坐在座位上,极少和其他同学一起玩耍。于是我通过家访了解到她是单亲孩子,妈妈早逝,爸爸常年在外工作,她只好在伯父家寄住。家庭的缺陷导致了她自卑心理的滋生,缺少了儿童活泼、开朗的阳光气息。平时,我注意她的言行,课堂上经常提问她,回答正确让同学们给予热烈的掌声;课间,我经常和她谈心,鼓励她多与别人交流、玩耍,也叮嘱其他同学在玩耍时主动去叫她。有一次,征订辅导练习时,我发现她的脸上露出为难的神情。课后,我主动找她谈话,原来她的爸爸很久没寄钱回家了,无法按时交费征订。于是我对她说:“老师先帮你交费征订,不用担心,等你爸爸寄钱回来后,再还给老师。”她开心地说:“谢谢你,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她慢慢地变得开朗了,学习也变得主动了,学习成绩也进步很大。这让我明白:对家庭困难的学生热忱地伸出援助之手,对厌学的学生耐心开导,热心辅导,观他们所思,做他们所想,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真诚的关爱,就能激起他们的上进心、自信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奋进的潜能。
三、理想教育,明确学生奋进的方向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理想是每个人奋进的动力,点燃学生心灵深处的理想之火,点燃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努力的激情,让他们有的放矢,一点点地接近心中的梦想。在农村里,大多数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父母长年在外地奔波谋生,对儿女的学习无暇顾及,只要孩子不闹事,听话就可以了。由于家长的无要求,学生对学习也非常茫然,学习没有目标,没有动力,更没有激情。我曾经留心注意到一个男生,这个学生实际上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但由于学习没有目标,而变得非常傲慢、懒惰。学习成绩非常差。其实这不是个别情况,有很多学生都处于这样的状态。于是我在学期开始时,让班上的每个同学都确定自己在今学期的目标或心愿,并写在自己的心愿卡上,到期末时,实现自己的目标者获得奖励。由于同学心中有了目标,都变得忙碌起来,勤奋起来。那个男同学也不甘落后,课堂上认真听课,课后主动和同学老师讨论学习上的问题,到期末时,班上很多同学为自己如愿以偿而感到兴奋不已,没有如愿的同学则暗下决心:下学期要迎头赶上。那个男生也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就这样一点点进步,一点点提高。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他成功地实现了自己在小学阶段的理想:考上自己心目中理想的重点初中。
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我们真诚地爱学生,为孩子们创设一个和谐温馨的学习环境,一个自由舒展的平台,才能耐心地雕塑每一个学生,才能健壮学生成长的翅膀,才能让一个个甜美的梦想飞起来。
关键词:鼓励;关爱;理想;成长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的本真就是呵护生命,促进发展。每一个儿童的成长都需要关爱和教育,需要宽容和时间,正如花儿需要季节和等待。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更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作为一位教师,特别是一名班主任,如何把自己对学生的关爱融于教学工作中,让学生在关爱中健康成长呢?
一、热情鼓励,树立学生奋进的信心
每一个班级都有优学生和后进生,对于优学生来说,他们是学习上的皎皎者,家长心中的骄傲,老师眼中的宠儿。自然是少不了老师的表扬和鼓励,而后进生更需要老师更多的关爱和鼓励。但是后进生往往因被忽视而丧失了学习的信心,于是常不守纪律,在班中不受欢迎,容易被老师和同学全盘否定。作为班主任,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要积极创造机会让他们展示他们的特长,发挥自己的优势,让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例如,有一次,下课了,我走在走廊里看到令我高兴的一幕:班上的调皮捣蛋、常和老师唱反调的一位男生竟然弯下身子小心翼翼地把前面同学丢在地上的果皮拾起来丢到操场边上的垃圾箱里。当时我没有言语,把这一切默记在心。在班队会上,我将这一幕描述一番,班上响起来热烈的掌声,那个男生羞涩地笑着。从此每当我看到他良好的表现就给予表扬,他也越来越表现良好,每当他犯错,也能诚恳地接受批评。第二学期还被全班同学选为班级劳动委员。平时,我也常常鼓励他认真学习,学习成绩逐步提高,更加增强了他对学习的信心。
二、关怀体贴,激发学生奋进的潜能
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家庭,成长在不同的家庭环境,拥有不同的个性。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说过:“如果教育家要从多方面培养人,那么他首先应该在多方面了解学生。”由此看出,全面了解学生更是热爱学生的起点。作为班级的领导者——班主任,更需要详细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才能更好地展开班主任工作。从思想上、学习上、行为上严格要求;从生活上体贴入微,让关心和爱护的雨露滋润他们的心田。我班有一位女同学平时沉默少言,上课也极少提问和回答问题,课间常常是一个人静静地独坐在座位上,极少和其他同学一起玩耍。于是我通过家访了解到她是单亲孩子,妈妈早逝,爸爸常年在外工作,她只好在伯父家寄住。家庭的缺陷导致了她自卑心理的滋生,缺少了儿童活泼、开朗的阳光气息。平时,我注意她的言行,课堂上经常提问她,回答正确让同学们给予热烈的掌声;课间,我经常和她谈心,鼓励她多与别人交流、玩耍,也叮嘱其他同学在玩耍时主动去叫她。有一次,征订辅导练习时,我发现她的脸上露出为难的神情。课后,我主动找她谈话,原来她的爸爸很久没寄钱回家了,无法按时交费征订。于是我对她说:“老师先帮你交费征订,不用担心,等你爸爸寄钱回来后,再还给老师。”她开心地说:“谢谢你,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她慢慢地变得开朗了,学习也变得主动了,学习成绩也进步很大。这让我明白:对家庭困难的学生热忱地伸出援助之手,对厌学的学生耐心开导,热心辅导,观他们所思,做他们所想,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真诚的关爱,就能激起他们的上进心、自信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奋进的潜能。
三、理想教育,明确学生奋进的方向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理想是每个人奋进的动力,点燃学生心灵深处的理想之火,点燃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努力的激情,让他们有的放矢,一点点地接近心中的梦想。在农村里,大多数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父母长年在外地奔波谋生,对儿女的学习无暇顾及,只要孩子不闹事,听话就可以了。由于家长的无要求,学生对学习也非常茫然,学习没有目标,没有动力,更没有激情。我曾经留心注意到一个男生,这个学生实际上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但由于学习没有目标,而变得非常傲慢、懒惰。学习成绩非常差。其实这不是个别情况,有很多学生都处于这样的状态。于是我在学期开始时,让班上的每个同学都确定自己在今学期的目标或心愿,并写在自己的心愿卡上,到期末时,实现自己的目标者获得奖励。由于同学心中有了目标,都变得忙碌起来,勤奋起来。那个男同学也不甘落后,课堂上认真听课,课后主动和同学老师讨论学习上的问题,到期末时,班上很多同学为自己如愿以偿而感到兴奋不已,没有如愿的同学则暗下决心:下学期要迎头赶上。那个男生也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就这样一点点进步,一点点提高。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他成功地实现了自己在小学阶段的理想:考上自己心目中理想的重点初中。
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我们真诚地爱学生,为孩子们创设一个和谐温馨的学习环境,一个自由舒展的平台,才能耐心地雕塑每一个学生,才能健壮学生成长的翅膀,才能让一个个甜美的梦想飞起来。
- 【发布时间】2019/2/20 14:09:45
- 【点击频次】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