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法

 

【作者】 喻家国

【机构】 四川省叙州区高场镇同乐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实施小学德育的主要渠道,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起奠基作用。然而,由于思想品德大多都是理论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讲,内容显得枯燥乏味,这就对教者有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我们如何突破这些难点?下面笔者试图就自己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用的教学方法谈一些体会。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方法
  小学生容易受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的影响,加之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本身特点的影响,导致以下现状发生:有的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不高,较自私,不会关心别人,更不用说政治思想了,还有的学生随意拿别人的东西,逆反心理较强,如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有些学生小声讲话等。总而言之,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有待提高。因此,对小学生也要不断加强思想品德教学,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道德情操,培养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一、兴趣激发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兴趣,是上好品德课的关键,这就给教师提出了要求,即教师在上思想品德课时,要改进过去墨守成规“死教书,硬灌输”,“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教学中要想方设法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有滋味,引人入胜,使学生兴趣盎然,就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方式变为“讨论法”“对话法”“让学生说”等。如我在教学《和同学友好相处》一课时,从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例入手,首先让学生说说,你同学不小心把你心爱的东西损坏了,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一部分同学说:“很生气、不理他”;一部分同学说:“只要他道歉,承认做错了,没关系”;还有一部分同学说:“要他照价赔偿”。我笑着问:“同学们,你们都按自己的心愿处理了这件事,开心吗?”同学们有的说开心,有的说不开心。有一个同学则说:“前几天同桌把我的文具盒弄坏了,他向我道了歉,我说没关系,回家我让爸爸修好了,他没有责怪我,还夸我是好孩子”。针对上述发言,我高兴地说,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大家想想,刚才的发言中,谁的想法最值得大家学习?发言的同学争先恐后,结果我与同学们达成共识:心胸开朗,不斤斤计较,乐于交往,和同学友好相处能使自己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并相互促进学习。这种“让学生说”的教学方式打开了学生的兴趣之门,改变了以往的课堂沉闷的教学气氛,教学效果可见一斑。
  二、故事讲解法
  爱听生动有趣的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寓抽象的道德观念和深刻的哲理于具体形象的故事之中,使学生明理悟道受到启发教育,这就是“故事讲解法”。运用故事讲解法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的,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结合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特点和认识水平,揭示故事所展示的思想道德观念。使用“故事讲解法”时要注意切忌单纯追求故事性、趣味性,而忽视我们所要追求的最终教学目的,舍本而求末。除了使用教材里讲述的故事外,师生可以讲述发生在身边的故事,使教学更贴近生活和贴近实际,从而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可信度,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也可以举一些反例,正反对照。
  三、巧设问题,展开讨论,帮助问题解决
  提出问题,然后展开讨论,得出结论,这是当前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进行问题设计的时候,要注意问题深浅的把握,要注意问题难度的循序渐进,注意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引导,以提高学生的内在水平。例如,在“花钱的学问”这一单元中,“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消费”这一问题提出后,笔者将学生分成十个小组,每个组四个人进行讨论,然后每个组派一个代表阐述本组观点。这一过程是学生相互沟通交流的过程,学生通过彼此之间的沟通、交流,思想碰撞,得出相对完整的观点,无形中也提高了思考问题、表达思想的水平和能力。
  四、现实演绎法
  思想品德课的明理可通过小品表演或现场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采用“角色换位,引发共鸣”,达到情动欲行的目的。在采用角色表演法时要注意在课前进行小品表演的排练,准备好必要的小道具、小布景和音乐伴奏等,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艺术教育之中,以艺术的感染力增强这门课的教育性。在没有条件进行小品表演时,也可在课堂上分配角色,进行朗诵、对话和动作演出。
  总之,现阶段,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十分重要,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标准理念的不断深入与执行,更加应该重视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提升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就非常有必要。而创新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还能够提升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
  • 【发布时间】2019/2/20 14:10:45
  • 【点击频次】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