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策略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数学概念中的定义是数学科学知识体系的基础,是中学数学基础知识的核心。数学概念定义也是数学思维的细胞,是数学能力的根基之一。由此可见,要想掌握一门学科就要掌握这门学科核心的、根本的概念。因此,教师应对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及策略进行探究,以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数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方法及策略
数学概念的定义是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是中学数学基础知识的核心;掌握一门学科就是要掌握这门学科核心的、根本的概念。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数学教学=概念教学+命题教学+解题教学。
一、用直观对比引入概念
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容易理解和接受具体的、客观事物。因而在概念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观察和分析具体的、直观的实物入手,采用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的思维方式,就比较容易揭示概念的本质和特征,从而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形成概念。例如,在讲“轴对称图形”时,出示各种窗花剪纸、蝴蝶图案、五角星等,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所具有的特征。通过讨论得到“这些图形都是沿一条直线对折后两侧正好能完全重合”,从而引导学生得出“轴对称图形”这一概念。再进一步列举身边的典型实例,如:人体、建筑物、门窗等。同时画出轴对称图形的标准图形让学生进一步的深入理解。用这种方法引入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印象深刻,容易理解记忆。
二、针对概念的特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对不同概念的教学,在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上下工夫。概念教学主要是要完成概念的形成和概念的同化这两个环节。新知识的概念是学生初次接触或较难理解的,所以在教学时应先列举大量具体的例子,从学生实际经验的肯定例证中,归纳出这一类事物的特征,并与已有的概念加以区别和联系,形成对这一特性的一种陈述性的定义,这就是形成一种概念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同时要做到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相互联系、作用,从而领会新概念的本质属性,获得新概念,这就是概念的同化。
三、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探析
1.以合理定义和数形结合的方式促进概念的理解
在教学中,对于概念的定义应该充分揭示其来源与合理性,既让学生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同时对于由基本概念而引出的新概念,大都也存在揭示定义的合理性的问题,因为一个数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既是确定的,也是要随着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例如,关于指数这个概念,经历了从正整数指数,零指数和负整数指数,又扩充了分数指数而发展到有理数指数的过程,其每一步演变都包含着合理性的问题。
数形结合的方式也是中学数学概念教学中一个事半功倍的工具。教师要根据概念本身的特征并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概念。例如:在讲述实数概念时运用数形结合方法,抓住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这个关系,避开实数概念教学中的一些难点,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2.注重数学概念中的关键字词
在数学教学中,有些概念中关键字词不易被学生理解或容易被忽视;有些概念因为涉及的条件较多,学生常常顾此失彼;有些概念则与它的相关概念相似度较高,学生不易区分或界限模糊等。遇到这些问题,就必须引导学生对概念的难点进行认真分析,并找到合适的突破口。因此对于数学概念教学,要在掌握概念核心的基础上加强对概念外延的理解和扩展,同时对于概念中的各项规定与条件,都要逐一认识并综合理解,从而掌握的更加牢固。
3.以体系化的教学方式促进概念的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存在于一定体系中的数学概念往往都不是孤立的,因此明确新旧概念之间的有机联系既是新概念学习的关键,也是加深对已学概念的理解及整个概念体系构成的促进。在中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有着帮助学生建立起概念体系的观念。这种体系可能是一种网络一样的结构——各个节点代表着不同的概念,而各节点之间的连线则表示他们之间的关联,处于网络中心或主干位置的概念可以被认为是这个概念体系的核心,而边缘的则是非核心概念,是由核心概念发散放射出去的分支概念,等等。因此,在中学概念教学过程中,找出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联系成概念网络,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效率,并能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的发散思维,进而不断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
四、运用概念
形成概念的过程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的步骤,而概念的运用则便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步骤,这两个阶段对于学生能够顺利掌握数学概念至关重要。如可以通过讲述一定的数学概念,然后用它来解决学生日常遇到的一些数学问题,这会检验和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概念的掌握程度,而且也活化了数学教学,体现了数学的价值和意义。
大量的数学练习可以用来检验学生运用相关数学概念的程度。同时能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解题技能和方法技巧,更好的巩固基础知识,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训练时更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必须明确每题练习时的目的,让每题练习时能突出重难点,尽可能彰显数学练习的目的性,做到游刃有余,让练习有益于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课堂学到的新知识,更有助于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养成和发展。如像为了让学生巩固概念掌握技能,就要给学生有选择的练习;为了让学生排除一切干扰,进一步掌握巩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要进行一些变式训练;为了让学生不混淆概念,可选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为了让学生的知识得以扩展,对概念进一步加深理解,进而形成创造性思维,可选择具有开放性和探究性的练习题;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梳理好数学概念的各种联系,建立数学概念系统,培养学生对于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具有综合性的练习题,练习要具有阶梯性。学生认识事物要有梯度感,需要逐步深化和提高。练习时必须遵循浅——深、易——难、简——繁的原则,让学生形成概念系统。
总之,初中数学概念定义的教学,要从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认真对待;采取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揭示对象的本质属性,适时地引入新概念,为学习新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方法及策略
数学概念的定义是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是中学数学基础知识的核心;掌握一门学科就是要掌握这门学科核心的、根本的概念。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数学教学=概念教学+命题教学+解题教学。
一、用直观对比引入概念
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容易理解和接受具体的、客观事物。因而在概念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观察和分析具体的、直观的实物入手,采用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的思维方式,就比较容易揭示概念的本质和特征,从而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形成概念。例如,在讲“轴对称图形”时,出示各种窗花剪纸、蝴蝶图案、五角星等,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所具有的特征。通过讨论得到“这些图形都是沿一条直线对折后两侧正好能完全重合”,从而引导学生得出“轴对称图形”这一概念。再进一步列举身边的典型实例,如:人体、建筑物、门窗等。同时画出轴对称图形的标准图形让学生进一步的深入理解。用这种方法引入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印象深刻,容易理解记忆。
二、针对概念的特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对不同概念的教学,在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上下工夫。概念教学主要是要完成概念的形成和概念的同化这两个环节。新知识的概念是学生初次接触或较难理解的,所以在教学时应先列举大量具体的例子,从学生实际经验的肯定例证中,归纳出这一类事物的特征,并与已有的概念加以区别和联系,形成对这一特性的一种陈述性的定义,这就是形成一种概念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同时要做到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相互联系、作用,从而领会新概念的本质属性,获得新概念,这就是概念的同化。
三、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探析
1.以合理定义和数形结合的方式促进概念的理解
在教学中,对于概念的定义应该充分揭示其来源与合理性,既让学生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同时对于由基本概念而引出的新概念,大都也存在揭示定义的合理性的问题,因为一个数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既是确定的,也是要随着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例如,关于指数这个概念,经历了从正整数指数,零指数和负整数指数,又扩充了分数指数而发展到有理数指数的过程,其每一步演变都包含着合理性的问题。
数形结合的方式也是中学数学概念教学中一个事半功倍的工具。教师要根据概念本身的特征并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概念。例如:在讲述实数概念时运用数形结合方法,抓住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这个关系,避开实数概念教学中的一些难点,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2.注重数学概念中的关键字词
在数学教学中,有些概念中关键字词不易被学生理解或容易被忽视;有些概念因为涉及的条件较多,学生常常顾此失彼;有些概念则与它的相关概念相似度较高,学生不易区分或界限模糊等。遇到这些问题,就必须引导学生对概念的难点进行认真分析,并找到合适的突破口。因此对于数学概念教学,要在掌握概念核心的基础上加强对概念外延的理解和扩展,同时对于概念中的各项规定与条件,都要逐一认识并综合理解,从而掌握的更加牢固。
3.以体系化的教学方式促进概念的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存在于一定体系中的数学概念往往都不是孤立的,因此明确新旧概念之间的有机联系既是新概念学习的关键,也是加深对已学概念的理解及整个概念体系构成的促进。在中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有着帮助学生建立起概念体系的观念。这种体系可能是一种网络一样的结构——各个节点代表着不同的概念,而各节点之间的连线则表示他们之间的关联,处于网络中心或主干位置的概念可以被认为是这个概念体系的核心,而边缘的则是非核心概念,是由核心概念发散放射出去的分支概念,等等。因此,在中学概念教学过程中,找出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联系成概念网络,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效率,并能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的发散思维,进而不断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
四、运用概念
形成概念的过程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的步骤,而概念的运用则便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步骤,这两个阶段对于学生能够顺利掌握数学概念至关重要。如可以通过讲述一定的数学概念,然后用它来解决学生日常遇到的一些数学问题,这会检验和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概念的掌握程度,而且也活化了数学教学,体现了数学的价值和意义。
大量的数学练习可以用来检验学生运用相关数学概念的程度。同时能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解题技能和方法技巧,更好的巩固基础知识,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训练时更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必须明确每题练习时的目的,让每题练习时能突出重难点,尽可能彰显数学练习的目的性,做到游刃有余,让练习有益于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课堂学到的新知识,更有助于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养成和发展。如像为了让学生巩固概念掌握技能,就要给学生有选择的练习;为了让学生排除一切干扰,进一步掌握巩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要进行一些变式训练;为了让学生不混淆概念,可选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为了让学生的知识得以扩展,对概念进一步加深理解,进而形成创造性思维,可选择具有开放性和探究性的练习题;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梳理好数学概念的各种联系,建立数学概念系统,培养学生对于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具有综合性的练习题,练习要具有阶梯性。学生认识事物要有梯度感,需要逐步深化和提高。练习时必须遵循浅——深、易——难、简——繁的原则,让学生形成概念系统。
总之,初中数学概念定义的教学,要从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认真对待;采取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揭示对象的本质属性,适时地引入新概念,为学习新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 【发布时间】2019/2/20 14:12:46
- 【点击频次】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