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作者】 胡 俊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珙县下罗镇中心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小学语文教学是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获得语文探究能力的主要场所。在語文教学中,教师要践行新课标的教育理念,给学生创造自由的探究空间,让学生在主动意识的支配下进行语文课文的阅读、思考、分析,让他们和作者通过文字进行情感和想法的近距离交流,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开展创新教学,教师既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要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文基础进行创新教学,使课堂教学通过不断的总结和反思获得改进,使学生能获得智力、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实现高效的创新语文教学。
  一、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学习动机
  以往的教学一般从学科知识开始,认为知识之间有一定的逻辑顺序,这样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平稳地由已知向未知、由旧知向新知过渡。这有它的合理性,但是这仅仅是教师单方面按教材和成人的思路设计的教学开端,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文课以学生感兴趣的语言问题入手,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值得注意的是,语文课的问题与杜威的兴趣观不同,不是以学生一时一事的个人兴趣为基础的,而是以语文知识中的基本概念或原理在生活中的表现形式“问题”作为活动的开始,因而不仅学生具有浓厚的探索兴趣,而且使之与系统语文知识的掌握相联系,从而使由兴趣而来的学习动机变成为稳定的、持久的探索动机。
  二、激励学生的想象,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想象是创新能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善于创新,就必须善于想象。可见只有丰富学生的想象特别是创新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挥。我在语文教学中激励学生大胆想象。例如教《坐井观天》, 我让学生想象青蛙如果跳出井口后会怎样的结果, 学生们的想象力被激发了, 提出了许多极具创新性的可能。有的学生认为青蛙会从此打开眼界,有的学生认为青蛙会因为花花世界而迷失自己,更可贵的是有一位学生还认为青蛙会适应不了外界的生活, 因为它在井中丧失了对付天敌的本领,不会在竟争中生存。瞧, 这些学生的答案多么具有创新性啊。
  三、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多向性思维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极易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这种思维定势所产生的不同作用。一方面,思维定势有其积极的促进作用,它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正迁移;另一方面,那就是思维定势的不良影响。教师必须意识到,学生创造性思维形成的最大障碍就是学生习惯了某一种定势思维,不愿意从其他角度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基于这两个方面,教师要努力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发挥其有利因素,引导学生在求异思维中学习知识,培养思维的多向性。我们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1.同一个学习任务,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来完成; 
  2.同一个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和表达; 
  3.适当布置一些答案不唯一的练习。
  当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也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实践和反思。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教师必须要树立创新的教学观念,运用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紧密联系小学语文课程的特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在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素质教育的长足发展。
  四、方法引路,培养学生的创新习惯
  每个学生面对不同的问题都有自己的思考方式,都能得出自己的答案,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地教给学生方法,让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内化成自己的方法,提高自己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习了《桃花心木》一文,我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展示自己心目中的桃花心木,结果学生就纷纷动起了脑筋,他们或以诗人的身份来赞美桃花心木,或以画家的身份来描绘桃花心木,或以种树人的身份来介绍桃花心木……五花八门的展示充分体现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是他们在弄懂了课文的基础上的再创造。这样的教学过程肯定会得到学生的认可,也会对他们综合能力的提升起到极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学生前后知识的联系,让他们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温习旧知识,学生在对知识的重组过程中就会找到更多提高自己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在教学《太阳》一文时,我们就设计了一个前后知识的关联环节,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和图画了解太阳的相关资料,分析“太阳和我们的关系十分密切”,结合《太阳是大家的》,再通过课后对太阳资料的搜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太阳和人类的关系。这样既巩固了已有的知识,又加深了对新知识的了解,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五、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在实践活动中接受磨炼。通过亲身的操作、感受,积累直接经验,体会科学的精神、体会学习方法、体会做人的道理,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在生活中学语文。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自己办手抄报,教师只要把活动的计划告诉学生,至于稿件的来源、版面的设计均由学生完成。这样学生投身于整个活动之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能力。有的学生给自己的小报起了“春芽”“浪花”等有意思的名字,这也是一种创新意识。评报也由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感受成就,增强自信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关注学生学习动态的同时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体验,通过积极的交流,了解他们对语文学习的想法,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在兴趣的指导下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收获的知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让他们在学习时具备大胆探索的精神,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实现语文课堂的创新教学。
  • 【发布时间】2019/2/20 14:14:19
  • 【点击频次】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