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及对策的研究
【关键词】 ;
【正文】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其意义在于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心理品质的成长。可以说课外阅读是开启语文教学的又一把金钥匙,然而由于应试教育、教师、家长及学生自身观念等诸多因素存在,课外阅读处在很被动的境地中。为深入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笔者设计了一些简单的关于课外阅读兴趣、习惯等方面的调查问卷。对我校三至六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我校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并对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对策来改善当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引导学生在广阔的课外阅读天地中涉猎,以实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的要求。
一、调查结果分析
1、对课外阅读价值的认识:认为课外阅读很有价值的学生80% 认为课外阅读没有价值的学生20% ; 认为课外阅读很有价值的家长95% 认为课外阅读没有价值的家长5% 分析:虽然大部分学生、家长都认为课外阅读是相当有价值的。但不得不看到,由于长年来看重分数的浓重阴影,使得被誉为开启智慧之门的课外阅读受到无辜的“冷落”,使得期待点燃智慧火花之门的孩子竟然与“读书之乐”无缘。
2、学生课外自觉阅读的兴趣:每天读课外书的小学生3% , 经常读课外书的小学生 35% , 偶尔读课外书的小学生62% ,其中在老师及家长的要求下才读的占44% 看电视每天超过一小时的占70% 分析:部分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并不浓,许多小学生是在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下进行课外阅读的
3、小学生家中课外阅读藏书本数和种类调查:100册以上的占5%, 50册以上的占20% 20册以上的占30%.低于20本的占45%。而让学生选择自己家里课外藏书的种类。学生勾选的基本是漫画书,诗词、作文、脑筋急转弯等。分析:农村小学生课外读物的匮乏,种类单一,无疑是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最大障碍之一。
4、阅读习惯调查: ①你一般每天阅读课外书多少时间?基本不看的占25% ,半小时左右的占50%, 1小时以上占25%;②阅读课外书时,你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会怎么做?选 跳过的占60%,选查字典的占15%,选请教他人的占25% ; ③阅读课外书,你喜欢的方式是什么?选一目十行,看过算过的占55%,选只了解一下情节的占30%,能摘录好词佳句或者做读书笔记的占15%。由此可见,我校学生的大部分人看书时耐心较差,懒于动脑思考,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
5、家庭情况 ①你要买课外书,父母会同意吗?选同意的占62%,不同意,18% 偶尔同意的占20%;②父母平时在家看书吗?从来不看的占30%,有时看一会儿54%, C、非常喜欢占16% 分析:可以看出当代家长对孩子是舍得投入的。但父母自身没有起好带头作用,这样就难以产生家庭的文化熏陶,不利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对策
实施策略之一:营造氛围,使学生想读
1、 建立班级图书角 。有的学生自己的书不读,可是对别人的书很感兴趣,总想借阅着来读。大家交换分享能让书籍“漂流” 起来。
2、保障阅读时间 。 要让学生读书,时间必须有保障。没有整块的时间,就用零散的时间,让学生学会挤时间读书。
3、营造家庭环境。 学生课外阅读,家庭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我们要转变家长眼里只有分数的观念,取得家长的配合。
实施策略之二:激发兴趣,使学生乐读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直接动力。只有当学生在头脑中树立了强烈的课外阅读意识,才能积极主动地去阅读课外书籍。
1、榜样引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平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毛泽东、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挖掘本班典型,及时表扬班里喜爱阅读、习作进步较大的同学,请他们谈课外阅读的收获,以激发学生热爱阅读,从而敲开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之门。
2、开展活动。比如朗读比赛、故事会。习作、出手抄报等。同时,还可以结合教材开展其它活动,如组织学生观看电影、收听广播,根据读物内容排练文艺节目等。
实施策略三:授予方法,使学生会读 。让学生用课上学到的学习方法去指导课外的阅读实践。
1、思读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提问能唤起注意、启迪思维,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能更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这是我们最常用的学习方法之一。
2、精读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重点段落、精心地阅读、仔细地品味,从作者的篇章结构,思想情感中,体会到学习的方法。
3、泛谈法。对所读的文章快速地掠视全文,了解内容大略,寻找作者的观点,了解作者的思想。除此之外,还有跳读、美读、研究读等方法,通过不同方法引导学生会课外读书。
实施策略四:推荐读物,使学生多读 。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理解水平。
2、推荐的书籍思想内容要正确健康,符合教育方针和时代的需要。
3、推荐的书籍语言要生动活泼,要规范,使小学生从小学会用普通话,减少方言、土语和不规范语言的影响。
4、题材要广泛,体裁要多样。教师应鼓励学生读历史、地理故事、游记和各种科普读物、科学文艺读物,从小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兴趣爱好。
5、选择读物要配合小学语文教材。对小学生来说,最好结合教材,指导课外阅读。比如学习了《最后一头战象》,就可以顺势推荐沈石溪的《狼王梦》
实施策略五:培养习惯,使学生久读 。课外阅读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阅读真正成为他们课余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要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好习惯。每读一本书,一定要认真读完,不要只翻阅主要情节,不能只问谁是好人或坏人。对高年级学生还要提倡动笔摘录,做好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
2、要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反复观察的好习惯。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留心生活中各种事物,做有心人。通过反复细致的观察,抓住事物的本质和特点,在头脑中形成生动、具体的形象。
3、要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指导学生读书要边读边思考。
4、要培养学生爱护书报,注意用眼卫生。对公共的或别人的书报,要注意不撕页、不卷角、不涂抹、不乱卷。要注意阅读姿势,不要在吃饭、走路、乘车、睡觉、光线太强或太暗时看书。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积极拓展渠道,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在书的海洋中去积累语言,亲近母语,陶冶情操。
一、调查结果分析
1、对课外阅读价值的认识:认为课外阅读很有价值的学生80% 认为课外阅读没有价值的学生20% ; 认为课外阅读很有价值的家长95% 认为课外阅读没有价值的家长5% 分析:虽然大部分学生、家长都认为课外阅读是相当有价值的。但不得不看到,由于长年来看重分数的浓重阴影,使得被誉为开启智慧之门的课外阅读受到无辜的“冷落”,使得期待点燃智慧火花之门的孩子竟然与“读书之乐”无缘。
2、学生课外自觉阅读的兴趣:每天读课外书的小学生3% , 经常读课外书的小学生 35% , 偶尔读课外书的小学生62% ,其中在老师及家长的要求下才读的占44% 看电视每天超过一小时的占70% 分析:部分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并不浓,许多小学生是在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下进行课外阅读的
3、小学生家中课外阅读藏书本数和种类调查:100册以上的占5%, 50册以上的占20% 20册以上的占30%.低于20本的占45%。而让学生选择自己家里课外藏书的种类。学生勾选的基本是漫画书,诗词、作文、脑筋急转弯等。分析:农村小学生课外读物的匮乏,种类单一,无疑是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最大障碍之一。
4、阅读习惯调查: ①你一般每天阅读课外书多少时间?基本不看的占25% ,半小时左右的占50%, 1小时以上占25%;②阅读课外书时,你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会怎么做?选 跳过的占60%,选查字典的占15%,选请教他人的占25% ; ③阅读课外书,你喜欢的方式是什么?选一目十行,看过算过的占55%,选只了解一下情节的占30%,能摘录好词佳句或者做读书笔记的占15%。由此可见,我校学生的大部分人看书时耐心较差,懒于动脑思考,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
5、家庭情况 ①你要买课外书,父母会同意吗?选同意的占62%,不同意,18% 偶尔同意的占20%;②父母平时在家看书吗?从来不看的占30%,有时看一会儿54%, C、非常喜欢占16% 分析:可以看出当代家长对孩子是舍得投入的。但父母自身没有起好带头作用,这样就难以产生家庭的文化熏陶,不利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对策
实施策略之一:营造氛围,使学生想读
1、 建立班级图书角 。有的学生自己的书不读,可是对别人的书很感兴趣,总想借阅着来读。大家交换分享能让书籍“漂流” 起来。
2、保障阅读时间 。 要让学生读书,时间必须有保障。没有整块的时间,就用零散的时间,让学生学会挤时间读书。
3、营造家庭环境。 学生课外阅读,家庭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我们要转变家长眼里只有分数的观念,取得家长的配合。
实施策略之二:激发兴趣,使学生乐读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直接动力。只有当学生在头脑中树立了强烈的课外阅读意识,才能积极主动地去阅读课外书籍。
1、榜样引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平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毛泽东、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挖掘本班典型,及时表扬班里喜爱阅读、习作进步较大的同学,请他们谈课外阅读的收获,以激发学生热爱阅读,从而敲开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之门。
2、开展活动。比如朗读比赛、故事会。习作、出手抄报等。同时,还可以结合教材开展其它活动,如组织学生观看电影、收听广播,根据读物内容排练文艺节目等。
实施策略三:授予方法,使学生会读 。让学生用课上学到的学习方法去指导课外的阅读实践。
1、思读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提问能唤起注意、启迪思维,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能更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这是我们最常用的学习方法之一。
2、精读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重点段落、精心地阅读、仔细地品味,从作者的篇章结构,思想情感中,体会到学习的方法。
3、泛谈法。对所读的文章快速地掠视全文,了解内容大略,寻找作者的观点,了解作者的思想。除此之外,还有跳读、美读、研究读等方法,通过不同方法引导学生会课外读书。
实施策略四:推荐读物,使学生多读 。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理解水平。
2、推荐的书籍思想内容要正确健康,符合教育方针和时代的需要。
3、推荐的书籍语言要生动活泼,要规范,使小学生从小学会用普通话,减少方言、土语和不规范语言的影响。
4、题材要广泛,体裁要多样。教师应鼓励学生读历史、地理故事、游记和各种科普读物、科学文艺读物,从小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兴趣爱好。
5、选择读物要配合小学语文教材。对小学生来说,最好结合教材,指导课外阅读。比如学习了《最后一头战象》,就可以顺势推荐沈石溪的《狼王梦》
实施策略五:培养习惯,使学生久读 。课外阅读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阅读真正成为他们课余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要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好习惯。每读一本书,一定要认真读完,不要只翻阅主要情节,不能只问谁是好人或坏人。对高年级学生还要提倡动笔摘录,做好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
2、要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反复观察的好习惯。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留心生活中各种事物,做有心人。通过反复细致的观察,抓住事物的本质和特点,在头脑中形成生动、具体的形象。
3、要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指导学生读书要边读边思考。
4、要培养学生爱护书报,注意用眼卫生。对公共的或别人的书报,要注意不撕页、不卷角、不涂抹、不乱卷。要注意阅读姿势,不要在吃饭、走路、乘车、睡觉、光线太强或太暗时看书。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积极拓展渠道,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在书的海洋中去积累语言,亲近母语,陶冶情操。
- 【发布时间】2019/2/20 14:14:52
- 【点击频次】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