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语文学习主动性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强化学习自主性的意识,构建自构建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提高自主学习的能:促进自主学习的个性发展;促进自主学习的个性发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强化自主;构建自主;提高自主;促进自主;培养自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是语文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重大转变,也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需要。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应当依据相应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认识水平,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和谐的师生关系原则,活动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和科学性评价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多层性、多途径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 强化学习自主性的意识
教师要转变角色,变“指挥者”为“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其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课件演示,学生表演,分组讨论,学生演讲等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逐步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使他们手、口、脑并用,知行合一。
二、 构建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
作为教者,应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表现机会。真正让学生拥有自主权、主动权。如我在教学二年级语文第四册《充气的雨衣》一文时,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充当小发明家。许多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有的说:“我将发明一种无线控制灯开关,像电视机遥控器一样”。有的说:“我想发明一种无泡洗衣粉,洗一次就行了,妈妈就不用费那么多时间洗衣服”……小学生的种种想法无疑使课堂气氛活起来。此外,还要在课堂上设置其它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让学生去实践,使学生人人动手、动脑、敢说、敢问,这样才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习惯。有一个学生在日记里这样问道:“老师,你为什么没有领着我们一句一句地来分析课文呢?我认为你应讲得再细点,这样我们会理解得更好。”这说明学生已正在由过去的被动接受、消极存贮知识的“记忆仓库”向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敢于反驳老师的新型学生转变。
三、 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现时的教育教学仍是“教”的成份多,“学”的成份少。机械性操作多,自主性实践少。要改变这中现况,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放手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以形成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配合,和谐统一的教学氛围。如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索识字方法,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己的理解去自主认识文字。例如学到“拍”字,学生会自编故事“一个人用手在打一个白色的小球”,当学到“拔”字时,学生会集注左边表示用手拉的动作,右边是小朋友 的“友”字多一点,也就是众多小朋友才能把东西“拔”起来。同时让学生用“加一加” 、“换一换” 、“比一比”等多种方法识字。例如:干-千、四-回、尸-户,通过这些方法使学生主动探索相应的学习方法。这样学生不仅学得轻松,学得主动,而且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 促进自主学习的个性发展
自主学习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然选择。要高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每个学生优化自己的学习过程,让他们的学习更加自主和有效。
1、 关注情感,鼓励自主。积极的情感,能够促进人的身心发展要融洽师生间的关系,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氛围,提倡宽容。同时贯彻以表扬为主的教育思想。如看准时机使用“好” 、“很好” 、“好极了” 、“你真行”等鼓励性用语。让学生敢说、敢学,树立信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 合作讨论,学会自主,积极倡导合作学习,针对学生心理和学习上的差异,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好、中、差搭配,进行合作学习。小组中的每个人发挥各自的长处,你一言,我一语,你猜一点,我发现一点相互启迪,取长补短,让每个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实现自主学习。
3、 科学评价,促进自主,要制定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个人学习档案袋,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活动,使评价成为学生自己的事。可采用自评、小组评、互评,教师评,促进自主学习能力。
五、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尝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教师尊重学生人格,实施民主教学,用自己的热情和信心帮助和爱护学生,绝不能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2、 采用启发式教学,注重引导,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 通过设疑、辅导、检查、测试,注重回收准确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导向,采取措施帮助学生调整学习活动,使其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4、 重点与全面辅导相结合,对优生提出高的要求,不断进取,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求他们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基础题,逐步提高,真正做到因人施教。
5、 让学生自己复习小结,学写后记,使他们愉快地、主动地、有效地学习。
6、 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并联系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教材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学生经验相联系。因此,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娱乐过程中产生对知识探索兴趣,开发智力。还应该多展开交流的学习方式,充分地开阔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自己谈谈自己的体会,引导其体验生活,从而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
7、 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性学习,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意识,有了自主学习的环境,就有了自主学习的兴趣,学习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有了这样的学习氛围。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教学活动也就会既轻松又有效。从而达到“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思想变革。
8、 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过程处处为学生着想。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其中内涵。要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让语文知识更丰富的展开讨论,学生懂得灵活运用。
9、 在讲解练习题时,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不能太单一,要讲究实效。板书要有条理,做到重点突出。语文教学在注重对学生能力、创新精神培养的同时,能进一步加强基础教学,因为只有打下坚实牢固的基础,才能有更大的发展。
最后,在教学与听取有经验教师经验之谈的同时,我在不断的思索,在教育教学中,绝不允许教师对知识的模糊不清,需要听取好的教学建议,并从中摸索,开拓创新。每一次都是飞跃,都是进取。
关键词:强化自主;构建自主;提高自主;促进自主;培养自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是语文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重大转变,也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需要。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应当依据相应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认识水平,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和谐的师生关系原则,活动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和科学性评价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多层性、多途径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 强化学习自主性的意识
教师要转变角色,变“指挥者”为“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其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课件演示,学生表演,分组讨论,学生演讲等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逐步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使他们手、口、脑并用,知行合一。
二、 构建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
作为教者,应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表现机会。真正让学生拥有自主权、主动权。如我在教学二年级语文第四册《充气的雨衣》一文时,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充当小发明家。许多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有的说:“我将发明一种无线控制灯开关,像电视机遥控器一样”。有的说:“我想发明一种无泡洗衣粉,洗一次就行了,妈妈就不用费那么多时间洗衣服”……小学生的种种想法无疑使课堂气氛活起来。此外,还要在课堂上设置其它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让学生去实践,使学生人人动手、动脑、敢说、敢问,这样才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习惯。有一个学生在日记里这样问道:“老师,你为什么没有领着我们一句一句地来分析课文呢?我认为你应讲得再细点,这样我们会理解得更好。”这说明学生已正在由过去的被动接受、消极存贮知识的“记忆仓库”向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敢于反驳老师的新型学生转变。
三、 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现时的教育教学仍是“教”的成份多,“学”的成份少。机械性操作多,自主性实践少。要改变这中现况,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放手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以形成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配合,和谐统一的教学氛围。如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索识字方法,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己的理解去自主认识文字。例如学到“拍”字,学生会自编故事“一个人用手在打一个白色的小球”,当学到“拔”字时,学生会集注左边表示用手拉的动作,右边是小朋友 的“友”字多一点,也就是众多小朋友才能把东西“拔”起来。同时让学生用“加一加” 、“换一换” 、“比一比”等多种方法识字。例如:干-千、四-回、尸-户,通过这些方法使学生主动探索相应的学习方法。这样学生不仅学得轻松,学得主动,而且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 促进自主学习的个性发展
自主学习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然选择。要高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每个学生优化自己的学习过程,让他们的学习更加自主和有效。
1、 关注情感,鼓励自主。积极的情感,能够促进人的身心发展要融洽师生间的关系,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氛围,提倡宽容。同时贯彻以表扬为主的教育思想。如看准时机使用“好” 、“很好” 、“好极了” 、“你真行”等鼓励性用语。让学生敢说、敢学,树立信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 合作讨论,学会自主,积极倡导合作学习,针对学生心理和学习上的差异,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好、中、差搭配,进行合作学习。小组中的每个人发挥各自的长处,你一言,我一语,你猜一点,我发现一点相互启迪,取长补短,让每个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实现自主学习。
3、 科学评价,促进自主,要制定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个人学习档案袋,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活动,使评价成为学生自己的事。可采用自评、小组评、互评,教师评,促进自主学习能力。
五、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尝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教师尊重学生人格,实施民主教学,用自己的热情和信心帮助和爱护学生,绝不能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2、 采用启发式教学,注重引导,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 通过设疑、辅导、检查、测试,注重回收准确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导向,采取措施帮助学生调整学习活动,使其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4、 重点与全面辅导相结合,对优生提出高的要求,不断进取,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求他们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基础题,逐步提高,真正做到因人施教。
5、 让学生自己复习小结,学写后记,使他们愉快地、主动地、有效地学习。
6、 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并联系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教材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学生经验相联系。因此,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娱乐过程中产生对知识探索兴趣,开发智力。还应该多展开交流的学习方式,充分地开阔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自己谈谈自己的体会,引导其体验生活,从而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
7、 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性学习,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意识,有了自主学习的环境,就有了自主学习的兴趣,学习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有了这样的学习氛围。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教学活动也就会既轻松又有效。从而达到“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思想变革。
8、 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过程处处为学生着想。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其中内涵。要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让语文知识更丰富的展开讨论,学生懂得灵活运用。
9、 在讲解练习题时,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不能太单一,要讲究实效。板书要有条理,做到重点突出。语文教学在注重对学生能力、创新精神培养的同时,能进一步加强基础教学,因为只有打下坚实牢固的基础,才能有更大的发展。
最后,在教学与听取有经验教师经验之谈的同时,我在不断的思索,在教育教学中,绝不允许教师对知识的模糊不清,需要听取好的教学建议,并从中摸索,开拓创新。每一次都是飞跃,都是进取。
- 【发布时间】2019/2/20 14:15:15
- 【点击频次】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