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如何培养音乐特长生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当学习的兴趣被激发到最强的时候便是学习的最佳时机。不难想象,如果一个音乐表演者缺乏兴趣与应有的激情,那是不可能感染观众的。音乐特长生不爱好音乐或所学音乐专长,而家长硬是赶鸭子上架,他们充其量也只是拨弄琴弦的玩偶而已。
关键词:兴趣;音乐特长生;培养
随着现代经济与科技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人的素质结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音乐教育作为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的观念已被普遍接受,学校基础音乐教育在硬件与软件上也逐步完善。与此同时社会音乐教育与家庭音乐教育也蓬勃发展起来。社会音乐培训、音乐考级活动的红火正是我国社会音乐教育与家庭音乐教育繁荣的表现。
冷静思考,形势不容乐观:学习音乐艺术的纯正动机被无数非艺术的目的所笼罩。许多家长培养子女学习音乐只是为了获得一种谋生的手段或是作为一种娱乐活动,学校为了在文艺调演中取得优异成绩也不惜牺牲特长生的正常学习时间来培养音乐特长,加上各大高校对艺术特长生的优惠政策,造就了他们的优越感。目前音乐特长生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二是由于盲目拔高技巧而经常忽视了音乐性,造成了音乐素质不完善。
“音乐特长生”顾名思义就应该是那些在音乐方面非常突出之人。倘若音乐特长生在音乐素质上不尽人意也就辜负了这个名称的含义;倘若因为要使音乐才能突出而牺牲其他素质能力也必然违背了音乐特长生这一名称的初衷。因此一个合格的音乐特长生应该是综合素质强,音乐素质突出的特别人才,而不是只拥有音乐素质的人才。如果我们的社会音乐教育与家庭音乐教育蓬勃发展所带来的是畸形的音乐特长生,那便是我们整个音乐教育事业的悲哀。因此我们对音乐特长生的培养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针对现存的音乐教育问题我们探讨一下如何更好的培养音乐特长生。
一、加强音乐素养的培养
音乐特长生要突出其音乐特长,首先必须通过音乐欣赏获得较高的艺术判断力与音乐鉴赏力。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创造性地进行音乐表演活动。而现在学校特长生由于着重强调由教师指导的表演,许多学生的演唱与演奏处理基本上都是教师的处理,给学生真正表现创造性的机会,更是少得可怜。巴赫说:“作曲家写下的音乐作品,如果让一个洞察力灵敏的、知道什么是演奏的人演奏,作曲家就会惊讶地发现他的音乐中竟会有以前他所不知道的、不敢相信的东西。”因此,音乐教师对培养特长生不能局限在技术性的表演上,应该指引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表演,加强其他的音乐实践活动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音乐才能。
二、调整学生舞台表演心理素质,提高学生考试能力
新课标中的音乐专业声乐和器乐都是以面试的方式考试,那么舞台表演的临场发挥,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整对于考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俗话说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面试时间上的限制考验着每个音乐考生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一半,是起着关键的作用。把舞台表演锻炼做为教学的一项内容也是很有必要的。
1.增加舞台表演的机会,克服紧张心理。
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心理调控能力,是演唱弹奏乐器表演成功的保障。表演是一种心理素质的内在转换。紧张,心慌,心神不定,张不开嘴,心里七上八下,脑子里一片空白,这些都是舞台恐惧症的表现。有的学生一到上台就紧张的不得了,手脚冰凉,嘴唇发干,喉咙干涩,频繁的想上厕所。上了台后脑子空白歌词什么都记不得了,这就需要舞台实践克服紧张心理。学生们之所以紧张,是因为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身上。要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演唱或演奏的快乐上。在台上,首先把那些怪念头抛开,全身心地投入到克服紧张,勇敢地站上舞台,不管是在班级教室里还是学校文艺晚会的舞台上,鼓励学生参与,勇于表现自己,不要因为别人的观看而胆小害羞。要允许学生犯错,越战越勇,不管是什么方式的表演活动都积极去排练,增加表演的机会。熟悉舞台的感觉,才能找到调整紧张心理的方法。
2.固定时间搞活动,学以致用。
把学习到的专业技能通过班级活动表现出来。每周固定时间通过不同的表演形式(独唱、合唱、独奏、合奏、音乐剧等等)排练音乐节目。在我们班就有的学生过年的时候报名参加了乡村的剧团表演,客串唱歌。或是在家庭聚会里,在亲戚朋友面前弹奏钢琴,这些生活中的细节都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我们要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舞台不断锻炼自己,变得自信,大方。
3.提高学生音乐整体素养。
1.提高音乐的鉴赏能力。多听音乐尤其是好的音乐,比如那些已经被历史证明的经常在音乐会演奏的好的音乐。在音乐鉴赏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尽可能去接受那些已经证明了的好音乐。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意识。
2.多看关于音乐的书籍,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性情,增强知识储备,使自己更有内涵,整个人气质,谈吐都不一样了,提升整体的艺术气质。
三、艺术活动是艺术实践和特长展示的平台
1.艺术兴趣小组活动
艺术兴趣小组活动是稳定学生艺术特长倾向的重要措施,我校鼓励每个学生参加至少一个项目的艺术兴趣小组活动,学校统一组织编班,安排专门教师指导(指导教师以学校教师为主,另外外聘部分特长教师)。兴趣特长活动分为“管乐”、“声乐”、“舞蹈”、“绘画”、“群武”、“小提琴”“诵读”。管乐班有50余名学生参加训练。“声乐”班有60名学生参加训练。“舞蹈”有芭蕾舞、现代舞、2个班共120名学生。“绘画”有国画、儿童画、版画、写生画等4个班。“工艺”有泥塑、剪纸、编织等3个班。“诵读”有小主持人和朗诵个班共80名学生。我校参加艺术类特长培养的学生总数高达800多人,占学校总人数的2/3。
2.“艺术节”、“音乐会”
每年的5月份为学校的艺术节,由学校大队部组织,开展全校性的综合艺术比赛,比赛项目众多,有声乐类、器乐类、舞蹈类、语言诵读类、书画类的比赛,有特长的学生都要参赛,目的是让每个学生在比赛中得到锻炼,浓厚艺术兴趣,稳定特长倾向。每年的十月份是学校艺术展示月,由年级组织,开展歌咏、舞蹈比赛,评选优秀节目,表彰优秀演员。
四、艺术评价激发艺术兴趣,稳定特长倾向
小学阶段,学生的兴趣具有不稳定性,因此通过艺术评价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稳定学生的艺术特长倾向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我们首先制订艺术学科学业评价方案,每学期或者每个阶段由艺术教师组织对学生的艺术学科的学业情况进行评价,学校组织人员对教师的评价进行抽查。其次学校每个学期进行“艺术之星”的评选,促进学生特长发展。
培养音乐特长生的过程中,勇于探索和實践,极大的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提高教学水平,让艺考生在学习音乐的道路上快乐学习。为推进音乐特长生学生的素质教育做出成绩。
关键词:兴趣;音乐特长生;培养
随着现代经济与科技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人的素质结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音乐教育作为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的观念已被普遍接受,学校基础音乐教育在硬件与软件上也逐步完善。与此同时社会音乐教育与家庭音乐教育也蓬勃发展起来。社会音乐培训、音乐考级活动的红火正是我国社会音乐教育与家庭音乐教育繁荣的表现。
冷静思考,形势不容乐观:学习音乐艺术的纯正动机被无数非艺术的目的所笼罩。许多家长培养子女学习音乐只是为了获得一种谋生的手段或是作为一种娱乐活动,学校为了在文艺调演中取得优异成绩也不惜牺牲特长生的正常学习时间来培养音乐特长,加上各大高校对艺术特长生的优惠政策,造就了他们的优越感。目前音乐特长生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二是由于盲目拔高技巧而经常忽视了音乐性,造成了音乐素质不完善。
“音乐特长生”顾名思义就应该是那些在音乐方面非常突出之人。倘若音乐特长生在音乐素质上不尽人意也就辜负了这个名称的含义;倘若因为要使音乐才能突出而牺牲其他素质能力也必然违背了音乐特长生这一名称的初衷。因此一个合格的音乐特长生应该是综合素质强,音乐素质突出的特别人才,而不是只拥有音乐素质的人才。如果我们的社会音乐教育与家庭音乐教育蓬勃发展所带来的是畸形的音乐特长生,那便是我们整个音乐教育事业的悲哀。因此我们对音乐特长生的培养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针对现存的音乐教育问题我们探讨一下如何更好的培养音乐特长生。
一、加强音乐素养的培养
音乐特长生要突出其音乐特长,首先必须通过音乐欣赏获得较高的艺术判断力与音乐鉴赏力。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创造性地进行音乐表演活动。而现在学校特长生由于着重强调由教师指导的表演,许多学生的演唱与演奏处理基本上都是教师的处理,给学生真正表现创造性的机会,更是少得可怜。巴赫说:“作曲家写下的音乐作品,如果让一个洞察力灵敏的、知道什么是演奏的人演奏,作曲家就会惊讶地发现他的音乐中竟会有以前他所不知道的、不敢相信的东西。”因此,音乐教师对培养特长生不能局限在技术性的表演上,应该指引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表演,加强其他的音乐实践活动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音乐才能。
二、调整学生舞台表演心理素质,提高学生考试能力
新课标中的音乐专业声乐和器乐都是以面试的方式考试,那么舞台表演的临场发挥,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整对于考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俗话说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面试时间上的限制考验着每个音乐考生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一半,是起着关键的作用。把舞台表演锻炼做为教学的一项内容也是很有必要的。
1.增加舞台表演的机会,克服紧张心理。
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心理调控能力,是演唱弹奏乐器表演成功的保障。表演是一种心理素质的内在转换。紧张,心慌,心神不定,张不开嘴,心里七上八下,脑子里一片空白,这些都是舞台恐惧症的表现。有的学生一到上台就紧张的不得了,手脚冰凉,嘴唇发干,喉咙干涩,频繁的想上厕所。上了台后脑子空白歌词什么都记不得了,这就需要舞台实践克服紧张心理。学生们之所以紧张,是因为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身上。要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演唱或演奏的快乐上。在台上,首先把那些怪念头抛开,全身心地投入到克服紧张,勇敢地站上舞台,不管是在班级教室里还是学校文艺晚会的舞台上,鼓励学生参与,勇于表现自己,不要因为别人的观看而胆小害羞。要允许学生犯错,越战越勇,不管是什么方式的表演活动都积极去排练,增加表演的机会。熟悉舞台的感觉,才能找到调整紧张心理的方法。
2.固定时间搞活动,学以致用。
把学习到的专业技能通过班级活动表现出来。每周固定时间通过不同的表演形式(独唱、合唱、独奏、合奏、音乐剧等等)排练音乐节目。在我们班就有的学生过年的时候报名参加了乡村的剧团表演,客串唱歌。或是在家庭聚会里,在亲戚朋友面前弹奏钢琴,这些生活中的细节都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我们要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舞台不断锻炼自己,变得自信,大方。
3.提高学生音乐整体素养。
1.提高音乐的鉴赏能力。多听音乐尤其是好的音乐,比如那些已经被历史证明的经常在音乐会演奏的好的音乐。在音乐鉴赏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尽可能去接受那些已经证明了的好音乐。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意识。
2.多看关于音乐的书籍,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性情,增强知识储备,使自己更有内涵,整个人气质,谈吐都不一样了,提升整体的艺术气质。
三、艺术活动是艺术实践和特长展示的平台
1.艺术兴趣小组活动
艺术兴趣小组活动是稳定学生艺术特长倾向的重要措施,我校鼓励每个学生参加至少一个项目的艺术兴趣小组活动,学校统一组织编班,安排专门教师指导(指导教师以学校教师为主,另外外聘部分特长教师)。兴趣特长活动分为“管乐”、“声乐”、“舞蹈”、“绘画”、“群武”、“小提琴”“诵读”。管乐班有50余名学生参加训练。“声乐”班有60名学生参加训练。“舞蹈”有芭蕾舞、现代舞、2个班共120名学生。“绘画”有国画、儿童画、版画、写生画等4个班。“工艺”有泥塑、剪纸、编织等3个班。“诵读”有小主持人和朗诵个班共80名学生。我校参加艺术类特长培养的学生总数高达800多人,占学校总人数的2/3。
2.“艺术节”、“音乐会”
每年的5月份为学校的艺术节,由学校大队部组织,开展全校性的综合艺术比赛,比赛项目众多,有声乐类、器乐类、舞蹈类、语言诵读类、书画类的比赛,有特长的学生都要参赛,目的是让每个学生在比赛中得到锻炼,浓厚艺术兴趣,稳定特长倾向。每年的十月份是学校艺术展示月,由年级组织,开展歌咏、舞蹈比赛,评选优秀节目,表彰优秀演员。
四、艺术评价激发艺术兴趣,稳定特长倾向
小学阶段,学生的兴趣具有不稳定性,因此通过艺术评价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稳定学生的艺术特长倾向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我们首先制订艺术学科学业评价方案,每学期或者每个阶段由艺术教师组织对学生的艺术学科的学业情况进行评价,学校组织人员对教师的评价进行抽查。其次学校每个学期进行“艺术之星”的评选,促进学生特长发展。
培养音乐特长生的过程中,勇于探索和實践,极大的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提高教学水平,让艺考生在学习音乐的道路上快乐学习。为推进音乐特长生学生的素质教育做出成绩。
- 【发布时间】2019/2/21 9:30:23
- 【点击频次】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