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初中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作者】 杨 冰

【机构】 四川省绵阳外国语实验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所谓习惯,就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学习习惯,就是在不间断的学习实践中养成的那种自然表现出来的学习上的习性。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做事成功的保证,这是许多学习成功者的共识。在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地反思、总结,下面是我对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做好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不容忽视。一是课前物质准备,要提前准备好学习用具及相关资料,教师从学生进入初中第一堂课开始要就严格要求。二是要掌握好注意力的调换。如何快速从下课的兴奋中迅速回到课堂学习上需要学生将注意力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二、课堂学习的习惯
  课堂学习是学习活动的主要阵地。课堂学习习惯主要表现为:会笔记、会比较、会质疑、会分析、会合作。
  1.会笔记。上课做笔记并不是简单地将老师的板书进行抄写,而是将学到的、一些类型题的解题一般规律和技巧、常见的错误等进行整理。做笔记实际是对数学内容的浓缩提炼。要经常翻阅笔记,加强理解,巩固记忆。另外,做笔记还能使你的注意力集中,学习效率更高。
  2.会比较。在学习(如概念、定义、法则、定理等)时,要运用对比、类比、举反例等思维方式,理解它们的内涵和外延,将类似的、易混淆的基础知识加以区分。如找出“同类项”和“同类二次根式”,“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平方根”和“立方根”,“半径”和“直径”,等概念的异同点,达到合理运用的目的。
  3.会质疑。“学者要会疑”,要善于发现和寻找自己的思维误区,向老师或同学提问。积极提问是课堂学习中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也要敢于向老师同学的观点、做法质疑,锻炼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学习中哪怕有一点点的问题,也要大胆提问,不能留下知识上的“死角”,否则问题就会积少成多,为后续学习设置障碍。
  4.会分析。一是要认真审题:先弄清楚题目给出的条件和要解答的问题,把一些已知条件填在图形上,并将一些关键词做好标记,达到显露已知条件,同时又挖掘隐含条件的目的。如做几何体时,将已知的相等的角、线段、面积及已知的角、线段、位置关系等在图形中做好标记,避免忘记。再如做应用题时,象“不超过”“不足”等字眼,就暗示着存在不等量关系。只有弄清楚已知条件和所要解答的问题才能有目的、有方向地解题;二是要认真思索:依据题目中题设和结论,寻找它们的内在联系,由题设探求结论,即“由因求果”,或从结论入手,根据问题的条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即“由果索因”,或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需找解题方法。要注意“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图多用”、“一法多题”等,拓展思路,训练自己的求异思维。
  5.会合作。英国著名剧作家萧伯纳曾经说过“你给我一个苹果,我给你一个苹果,我们每人只有一个苹果;你给我一个思想,我给你一个思想,我们每人就有两个思想了”,这足以说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的重要性。我们主要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要适时地和同桌交流意见。在小组学习期间,要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倾听他人的发言,并作出合理的评判,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鉴别能力。
  三、作业和练习的习惯
  大多数孩子把做练习当成是完成任务,他们不明白做练习其实是一个巩固复习、查漏补缺的过程。现在大多数学校的老师对每天的作业或练习都会进行批改和校对答案。孩子或多或少都会遇到错题或是不会的题目。出错或者不会就意味着有问题存在,订正题目其实就是在解决问题,也就是补漏洞了。这个时候很重要!很多学生直接把正确答案写在题目边上就完事了,下次碰到类似题目还是照样出错。这不叫订正,而是“写答案”。必须要做到把解题方法理解透彻,以后碰到类似问题不再出错才算是真正的“订正错题”。平常要做到把练习当考试,把考试当作业才行。同时还希望孩子们要脸皮厚些,更主动些。遇到不会或不清楚的一定要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千万不要堆积问题。那些考试分数低的同学十有八九就都存在有不懂却不去问的情况,积累的问题太多到最后来弥补会十分辛苦。要学好数学没有所谓的捷径,多做多练才是王道。
  四、提升学生的反思意识
  第一,要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好教学方法的选择工作,借助轻松的方法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鼓励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帮助学生树立起学好知识的信心,找出知识之间存在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二,做好教学内容与作业的分层工作。对于课堂教学内容来说,层次设置的目的就是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引导,并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反应,提升对题目的认识。当做好问题的分层后,教师要从培养学生反思能力出发,以此来帮助学生学习。第三,保证练习的针对性。在对题目进行练习时,教师要找出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知识,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对这一类型的题目进行反思,做好归纳与总结工作。但是教师也应当注意的是,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能够主动对知识进行回顾。
  综上所述,人的智商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导致成绩出现差异的关键因素往往是被大家所忽略的学习习惯。好习惯,终身受益;坏习惯,终身受累。习惯是一个人的资本,你有了好习惯,你一辈子都有用不完的利息;拥有坏习惯,你一辈子都有偿还不了的债务。
  • 【发布时间】2019/2/21 9:32:45
  • 【点击频次】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