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音乐课堂整合音乐游戏的教学实践探究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整合音乐游戏进行教学实践,既能营造氛围,趣化课堂,又能彰显学生主体性,提高教学有效性。本文从整合音乐游戏的类型、策略和意义阐述了音乐游戏整合音乐课堂的实践心得。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游戏;整合;教学实践
音乐游戏作为一种教学资源,整合于音乐课堂中,既能满足学生“好”游戏的需要,又能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学习的快乐。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需要音乐游戏来支撑。我们知道,小学生是好动的,长时间的音乐学习,会使他们失去学习兴趣。再加上音乐理论知识又是抽象的,音乐技能的形成又需要持久耐力,这一切都说明,在音乐教学中整合音乐游戏是必要的。在这几年实践中,我将二者有机整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实践心得。
一、整合于音乐课堂中的音乐游戏类型
在音乐课堂整合音乐游戏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要知道,音乐是音乐游戏的灵魂,音乐游戏只是音乐学习的手段,不能把辅助地位的音乐游戏当成了课堂教学的主要追求,否则就会偏失方向。所以音乐游戏的最大特点就是“音乐性”,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流动、旋律的起伏、节奏的跳跃、音色的变化、速度的统一与变化,并随时根据音乐的变化作出反应,在游戏中学会听辨不同旋律、节奏、节拍、速度等音乐的基本要素,训练了听觉、视觉和运动觉,从而达到音乐学习的目的。音乐游戏除了具有“音乐性”这一主要特点外,还应具有自然性、趣味性、创造性等游戏的共同特点。为便于教学与运用,根据游戏的功能,把音乐游戏分成以下几类:一是节奏训练类游戏;二是音准训练类游戏;三是培养音乐感受力游戏;四是训练动作与音乐协调类游戏;五是识谱类游戏;六是其他游戏等。不同的音乐游戏,作用不同,教学中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需要,选择和搭配相应的游戏进行教学。
二、整合音乐游戏于课堂教学实践的实施
生动、有趣、好玩的游戏,能使学生音乐听觉能力、唱歌能力、节奏感、音乐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得到培养和提高,这样的收获是那些枯燥的、背离儿童情趣的单纯技能技巧训练所无法比拟的。如何运用游戏进行音乐教学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要明确音乐游戏只是音乐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一种手段,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创设一种教学情境。要把游戏恰如其份、灵活自如地运用于教学过程中去,必须注意各环节游戏设置的特点及其作用:作为导入过程的游戏,其作用是揭示课题,吸引儿童注意力,激发儿童兴趣和积极性,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作为调节活动的游戏,其作用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儿童情绪,调整课堂秩序,提高儿童的学习热情;作为音乐创编游戏,要注意儿童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对音乐的感受力培养。
三、整合音乐游戏于课堂教学实践的意义
德国教育家福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工具,是快乐的源泉,是培养儿童道德品质的手段,在游戏过程中最能表现儿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性活动,是儿童内心世界的反映。”可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整合游戏实践,对于学生成长和发展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儿童的音乐教育工作同样必须做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把音乐融于好玩的游戏之中,让儿童在游戏中产生对音乐的兴趣;在游戏中学习音乐,达到认知和学习技能的目标,同时兴趣也在游戏活动中不断得到升华。好的音乐游戏集中体现了音乐的艺术性、技术性、抽象性与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因为游戏可以将丰富的教育要求以有趣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孩子在乐此不疲的、喜闻乐见的玩耍中不知不觉地获得对音乐的感受与表现的能力,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在音乐教学中如能恰当地运用游戏,我们将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主要表现有三点。
第一、营造氛围,趣化课堂。游戏本身的就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它能变枯燥的知识传授和抽象的音乐符号为富有情绪的生动形象的游戏教学,既符合音乐艺术的运动特性,又满足儿童好动好玩的特征,并充分体现了愉快教学的理念。
第二、凸显主体,激发兴趣。新课标倡导学生主体理念。而现实中很多学习习惯于“被喂”学习,而整合音乐游戏教学,满足他们需要,就可使他们变被动为主动,这样就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每位儿童成了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与创造者,使学习不再成为负担,融洽了师生关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一大批不喜欢音乐的儿童也爱上了音乐课,并能及早发现一些有特殊音乐才能的学生。
第三,培养技能,促进创新。有人说,音乐游戏就是在音乐背景下的手舞足蹈。在这过程中,学生如何达到这种效果,就需要发挥想象,创新动作,才能让学生音乐游戏做得与众不同。为此,我们可引导他们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用自己的姿态,动作来体现对音乐的表达。有的歌词简单易理解,就让学生自己去编、去做。音乐《龟兔赛跑》、《彼得与狼》。对于歌词生动形象,如《上学歌》、《国旗国旗真美丽》等,我们就要启发他们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自编动作。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动作动能,还发展了学生创新能力。
第四,培养情感,提升品德。音乐游戏在德育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和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优势。它的最大特点是通过优美、动听的旋律,生动形象的表现,融入人的精神世界,通过美妙的音符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达到启迪学生的道德情操。在游戏中还能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
总之,音乐游戏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巨大,特别是小学阶段,我们更应充分发挥音乐游戏的积极作用,通过情境创新和动作引领,让学生获得更好的音乐教育。
参考文献:
[1]孙士玲,浅谈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未来教育家,2017年。
[2]成桂红,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神州,2012年。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游戏;整合;教学实践
音乐游戏作为一种教学资源,整合于音乐课堂中,既能满足学生“好”游戏的需要,又能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学习的快乐。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需要音乐游戏来支撑。我们知道,小学生是好动的,长时间的音乐学习,会使他们失去学习兴趣。再加上音乐理论知识又是抽象的,音乐技能的形成又需要持久耐力,这一切都说明,在音乐教学中整合音乐游戏是必要的。在这几年实践中,我将二者有机整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实践心得。
一、整合于音乐课堂中的音乐游戏类型
在音乐课堂整合音乐游戏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要知道,音乐是音乐游戏的灵魂,音乐游戏只是音乐学习的手段,不能把辅助地位的音乐游戏当成了课堂教学的主要追求,否则就会偏失方向。所以音乐游戏的最大特点就是“音乐性”,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流动、旋律的起伏、节奏的跳跃、音色的变化、速度的统一与变化,并随时根据音乐的变化作出反应,在游戏中学会听辨不同旋律、节奏、节拍、速度等音乐的基本要素,训练了听觉、视觉和运动觉,从而达到音乐学习的目的。音乐游戏除了具有“音乐性”这一主要特点外,还应具有自然性、趣味性、创造性等游戏的共同特点。为便于教学与运用,根据游戏的功能,把音乐游戏分成以下几类:一是节奏训练类游戏;二是音准训练类游戏;三是培养音乐感受力游戏;四是训练动作与音乐协调类游戏;五是识谱类游戏;六是其他游戏等。不同的音乐游戏,作用不同,教学中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需要,选择和搭配相应的游戏进行教学。
二、整合音乐游戏于课堂教学实践的实施
生动、有趣、好玩的游戏,能使学生音乐听觉能力、唱歌能力、节奏感、音乐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得到培养和提高,这样的收获是那些枯燥的、背离儿童情趣的单纯技能技巧训练所无法比拟的。如何运用游戏进行音乐教学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要明确音乐游戏只是音乐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一种手段,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创设一种教学情境。要把游戏恰如其份、灵活自如地运用于教学过程中去,必须注意各环节游戏设置的特点及其作用:作为导入过程的游戏,其作用是揭示课题,吸引儿童注意力,激发儿童兴趣和积极性,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作为调节活动的游戏,其作用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儿童情绪,调整课堂秩序,提高儿童的学习热情;作为音乐创编游戏,要注意儿童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对音乐的感受力培养。
三、整合音乐游戏于课堂教学实践的意义
德国教育家福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工具,是快乐的源泉,是培养儿童道德品质的手段,在游戏过程中最能表现儿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性活动,是儿童内心世界的反映。”可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整合游戏实践,对于学生成长和发展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儿童的音乐教育工作同样必须做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把音乐融于好玩的游戏之中,让儿童在游戏中产生对音乐的兴趣;在游戏中学习音乐,达到认知和学习技能的目标,同时兴趣也在游戏活动中不断得到升华。好的音乐游戏集中体现了音乐的艺术性、技术性、抽象性与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因为游戏可以将丰富的教育要求以有趣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孩子在乐此不疲的、喜闻乐见的玩耍中不知不觉地获得对音乐的感受与表现的能力,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在音乐教学中如能恰当地运用游戏,我们将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主要表现有三点。
第一、营造氛围,趣化课堂。游戏本身的就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它能变枯燥的知识传授和抽象的音乐符号为富有情绪的生动形象的游戏教学,既符合音乐艺术的运动特性,又满足儿童好动好玩的特征,并充分体现了愉快教学的理念。
第二、凸显主体,激发兴趣。新课标倡导学生主体理念。而现实中很多学习习惯于“被喂”学习,而整合音乐游戏教学,满足他们需要,就可使他们变被动为主动,这样就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每位儿童成了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与创造者,使学习不再成为负担,融洽了师生关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一大批不喜欢音乐的儿童也爱上了音乐课,并能及早发现一些有特殊音乐才能的学生。
第三,培养技能,促进创新。有人说,音乐游戏就是在音乐背景下的手舞足蹈。在这过程中,学生如何达到这种效果,就需要发挥想象,创新动作,才能让学生音乐游戏做得与众不同。为此,我们可引导他们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用自己的姿态,动作来体现对音乐的表达。有的歌词简单易理解,就让学生自己去编、去做。音乐《龟兔赛跑》、《彼得与狼》。对于歌词生动形象,如《上学歌》、《国旗国旗真美丽》等,我们就要启发他们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自编动作。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动作动能,还发展了学生创新能力。
第四,培养情感,提升品德。音乐游戏在德育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和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优势。它的最大特点是通过优美、动听的旋律,生动形象的表现,融入人的精神世界,通过美妙的音符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达到启迪学生的道德情操。在游戏中还能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
总之,音乐游戏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巨大,特别是小学阶段,我们更应充分发挥音乐游戏的积极作用,通过情境创新和动作引领,让学生获得更好的音乐教育。
参考文献:
[1]孙士玲,浅谈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未来教育家,2017年。
[2]成桂红,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神州,2012年。
- 【发布时间】2019/2/21 9:33:35
- 【点击频次】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