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论加强学生听说能力培养的有效训练探究

 

【作者】 陶 红

【机构】 四川省阿坝州理县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培养学生听说能力,就必须创新听说训练平台,通过多样化途径,让学生反复在听说实践中得以提高。“应试”教育忽视了听说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语文素养不全面,在今天,我们应创新训练策略,强化过程落实。
  关键词:初中语文;听说训练;开展;教学策略
  听、说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追求,是不可忽视的,新课标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以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而传统语文教学,强调“学以应试”,忽视了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训练,导致学生听说能力没有得到应有提高。在全面践行新课标的今天,我们必须及时“刹车”,不但应注重读写能力的培养,也要注重学生听说训练,使之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下面,我结合多年的民族地区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加强学生听说能力培养的训练策略。
  一、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强化示范引领
  语文教学,就是语言的教学,教学语言是教学开展的重要载体,是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更是教师传统教学信息的不可或缺的手段。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规范教师教学语言,不仅有利于教学的有效推进,更利于学生听说能力培养的有效训练。因为教学语言本身就具有良好的示范性,能给学生语言发展,特别是说的能力的培养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又特别是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地区,方言多,不同语种给学生普通话表达能力的提高带来了很大影响,更需要我们教师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来加以引导。为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不断提升语言表达和示范能力,让学生示范引领中逐步提升。为此,教学中我们要抓住学生模仿性强的特点,有效设计教学语言,做到讲解内容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表达上必须吐字清晰、简洁明了,就能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又特别是在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的朗读语言能给学生最好的朗读引导,实现“以读促说”、“以读促听”的效果,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一文中,教师充满激情的朗读、让学生在“春的赞歌”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蓬蓬勃勃,甚至通过教师的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受到春天清洌的韵味与芳香。教师的示范作用,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口头表达技巧,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所以,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提高自身教学语言能力,这给学生听说能力的提升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搭建听说实践平台,加强能力训练
  任何一项能力的形成,都需要反复的实践训练,才能达到预期效果。而听、说能力的培养也离不开我们有意而为之的系列化训练。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结合语文教学需要,创新听说能力培养平台,让学生在持之以恒中获得有效培养。
  (一)巧设问答,诱发学生说听意识。学起于思贵有疑。而现行学生,大多没有主动质疑的意识。南宋教育家朱熹告诉我们,学生无疑需教有疑。“教有疑”理念要求我们巧设问题,不仅能促进学生主动质疑思考,还能让他们产生探究意识,当然,我们结合教材教学,主要就是听与说的意识了。例如,在教学《白杨礼赞》一文中的“黄土高原”的景色描写时,我们就可以在多媒体范读景色描写的段落之后,要求学生聆听思考: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白杨的生长环境?用了哪些贴切比喻?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印象?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白杨?这样的教学设计,通过“问题串”的方式,既激发了学生探究意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在汇报答问中促进了他们听说能力的提升。
  (二)抓住训练点,做到课课有练。任何一篇课文的教学,都是听说读写统一的实践,而传统“应试”教学,只重视了“应考”的读和写的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听、说载体的运用,导致学生听说能力没有得到应的提高。在全面践行新课改的今天,我们教师必须改革教法,有效捕捉教材中的听说训练点,加强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例如,在教学《山市》时,教材共分三个板块教学,首先入课时我们就可通过多媒体播放flash动画,并配合课文朗读,让学生在视听综合刺激下有身临其境之感;再分角色朗读一些重点段落。在第二板块教学中,我们就可以熟读、背诵为中心,要求学生理解和初步掌握记叙文的描写作用。第三板块,口述“山市”画面,并围绕记叙文中的描写这一重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掌握看“山市”时的景物描写、人物动作和心情描写的方法。这样,听说与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满足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又提高了听说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组织讨论,搭建交流平台。交流讨论,是训练学生说话表达和倾听能力的重要平台,教学中我们必须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有交落实新课标“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的要求。但要达到这样效果,非一蹴而就,还必须我们反复训练,而训练的平台不是另辟蹊径,而是结合阅读课教学进行听说训练,具体方法就是设置组织讨论,搭建交流平台平台,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听与学能力。当然,这过程需要教给学生说话技能和倾听的注意事项。
  三、创新活动开展形式,注重兴趣激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敢于说、认真听的动力源泉。多年实践告诉我们,培养学生的兴趣是训练成功的关键。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到:“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我们的一切意图,一切探求,一切理论都会落空。”因此,要培养学生听说能力,我们就必须不断创新开展方式,以新颖的形式进行听说训练,特别是运用多媒体参与教学,用丰富的内容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设计话题,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始终有高涨参与训练的激情,从而主动“我要听”、“我要说”的主人。在实践中,为了促进学生听说兴趣,我们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组织一些与听说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召开辩论会、故事演讲会、章话表演、相声小段、表演课本剧小品等等。当然还可辅助现代教育媒体,如录音、广播、幻灯、电视等现代视听手段进行听说训练,或与组织参观、访问游览等活动结合起来,这样教学,就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练听说的兴趣,从而收到较好的训练效果。值得注重的是在活动中我们应注重激励评价,捕捉到学生进步和闪光点,以此为表扬,让学生感受到能力提升的愉悦之感,增强听说实践的参与动力。
  总之,培养学生听说能力,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新时期赋予语文教育的重任。对于我们民族地区的初中语文教学来说,更需要我们教师提高认识——认识到听说能力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创设训练策略,强过过程实践,让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协调发展,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此,我们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创新培养方式,保障听说训练的时间,提高训练有效性,每周从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挤出一节课时问,上一节说话课,搞一次演讲活动。这样,就会让学生在持之以恒的教学中,逐渐提升说与听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小旭,浅谈农村中学语文听说训练[J].教学研究,2015年。
  [2]刘学芬,中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训练初探[J].新课程学习,2017年。
  • 【发布时间】2019/3/10 18:48:39
  • 【点击频次】869